风从山上来
曾被认为“基本不具有开发价值”的风能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被开发利用
凉山州会东县拉马风电场和雪山风电场。
资源家底
风能资源理论开发量约4850万千瓦
实际可开发量超1800万千瓦
开发现状
2021年装机容量超过490万千瓦
风力发电量109.43亿千瓦时
在全省发电量中的占比为2.42%
2021年上半年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15小时
居全国前三
凉山风电
风电基地规划装机总规模1048.6万千瓦
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西南地区首个大型风电基地
风电基地建成投产风电场65个
装机456.7万千瓦
加快开发
密集核准32个风电项目
总装机容量超过321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装机获批核准已超过一半
开发愿景
“十四五”期间
四川新增风电600万千瓦左右
到2025年
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
3月10日,大凉山深处的鲁南山脉,几台挖掘机正在紧张作业——一年后,这里将矗立一排排叶片直径达172米的风机;正常状态下,每台风机每天发电量能满足一个普通三口之家12年的用电需求。
同一天,省能源局传来消息,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2022年第一批14个风电项目,加上去年年底核准的18个,短短4个月,四川省已核准风电项目32个,总装机容量超过321万千瓦,总投资超过224亿元。两次核准的风电装机容量,是过去10年四川风电装机总量的65%。
时间线拉长,“十四五”期间,四川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有600万千瓦左右,总装机容量将达1000万千瓦。风从山上来!风,是自然的力量,也是发展的力量。四川风电,一路风驰电掣,以前所未有的开发力度,成为下一张四川新能源“王牌”。
A
风起之时
从“0”到“1”,为国内低风速地区风电开发积累宝贵经验
3月初的大凉山,艳阳高照。坐上从西昌开往攀枝花的“复兴号”列车,穿行在安宁河谷的田野,透过车窗远眺,一个接一个的“大风车”高高挺立,叶片转动间散发出银色光芒。这些“大风车”一路向南一直延伸至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这里矗立的8台风机,已经日夜不停地转动了近4000天。
四川省风电开发的第一缕风,正是从这里吹起——2011年,作为全省第一个风电场,也是国内首个高山峡谷风电场,德昌风电场一期示范工程正式投产运营,装机规模1.6万千瓦。
德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雄介绍,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后,国内风电市场迎来大发展,至201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73万千瓦。“但那时,四川风电项目依然为零。”
在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分公司风电设计院院长屈宋源看来,这与当时外界对四川风能资源的“刻板印象”有关——外界普遍认为,四川风能资源少,平均风速低,基本不具有开发价值。
破局之路,艰辛但坚定。2006年,一份报告打开了四川风电的想象空间。结合新的风力发电技术,报告提出,德昌县安宁河谷一带的风力资源可开发利用。当年,省发展改革委和省气象局完成《四川省风能资源评价报告》。次年7月,德昌成为四川省风力发电试点县。
2010年8月,安宁河风电场项目经省发展改革委核准,德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83亿元。
项目投产第一年,就喜获丰收——发电利用小时达到2453小时,超过原设计值的20%。如今,德昌风电一期示范工程已运营11年,累计发电量3.2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使用10.2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0.12万吨。
B
乘风之势
从“1”到“N”,风电场从凉山主战场扩展到全省
四川风电开发,从河谷起步,在山脊加速。凉山州,则是全省风电开发的主战场。
在凉山州会东县,已有200多台“大风车”矗立在群山之间。站在会东堵格风电场的8号风机下眺望远方,西北方向近10公里处的山脊上,会东淌塘风电场已于去年11月全面投产发电;东南方向20公里左右,会东小街一期16万千瓦风电场建设工地一派热火朝天,项目有望于2023年12月建成投产……
“未来,会东将有9个风电场,装机规模达81.58万千瓦。”手指远方绵延的群山,四川省能投会东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凌志描述着未来的蓝图。
这只是近年来凉山风电开发热潮的一个切片。凉山州一共17个市县,其中15个都已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风电场。
凉山州能源管理办公室主任张黎介绍,当地沟壑纵横,海拔落差大,形成了内部垂直气流,气流通道和地形变化的交汇成就了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按照相关规划,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凉山州可开发风电资源量达1248.8万千瓦,占全省60%以上。”
2015年5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四川省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报告》,根据相关条件,最终确定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场址总计121个,规划总规模1048.6万千瓦。
这一年前后,中国华能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等央企、省企纷纷进场,掀起抢滩风电项目的热潮。
一批批重大项目在凉山州落地开花:在盐源,中国华电集团的风电装机规模已有56.9万千瓦;在会东,四川省能投集团的风电装机规模已有53.6万千瓦;在普格,中国大唐集团风电装机规模已有51.23万千瓦……各地风电场徐徐转动的“大风车”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网,点亮万家灯火,也在这一年点亮了大凉山深处最后一批“无电村”。
如今,风电开发热潮已扩向全省:在广元,已建成并网发电项目9座,装机容量71.92万千瓦,装机规模居全省第二;在绵阳,中广核马鸣风电场已于2016年并网发电;在泸州,川南首座风电场——古蔺德耀风力发电场已运行两年多,年发电量9447万千瓦……
建设进度加快的同时,四川风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也在提升,这是衡量风电效益的关键性指标。从最初中游水平到上游水平,再到长年位居全国前列,国家能源局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四川风电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15小时,居全国前三。
C
御风之术
从无到有,凉山已形成较完备的风电产业链
坐落在螺髻山下的四川德昌特色产业园区,隐藏着支撑凉山风电开发的动力之源。
在东方电气风电(凉山)有限公司的风电叶片生产车间,记者注意到一扇长约85米的巨型叶片模具,要经过数十名工人有序检查、修理打磨结合面,以及合模、钻孔等步骤,风电叶片才能灌注成型。
“如今凉山州各县市的风电机组,每10台就有7台是‘凉山造’。”该公司制造部项目经理王鹏自豪地告诉记者,每年有200多台套机组和叶片在这里生产,然后运往凉山州各个风电场。
“凉山造”风电装备,从无到有,仅用了4个月。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忆:“2015年6月,东方电气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启动,仅3个月就完成一期建设;11月,公司正式开工;12月,‘凉山造’首支叶片下线……”
东方风电的落户,也为凉山风电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配套企业:生产塔筒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生产玻纤布的航天长征睿特科技有限公司、制造机舱罩的四川东树新材料有限公司……
如今,凉山已形成具有风电叶片、风电主机、玻纤布、机舱罩、塔筒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成为目前西南片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满足风电产业发展装备需求的制造基地。
风电技术也随之在这里汇集。四川大部分风电场都位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伴有高雷暴、高湿度、强凝冻等场景,是国内高海拔山地风电场的典型代表。
今年2月下旬,强降温天气席卷凉山州数十个高山风电场。其中,海拔3200米以上的美姑井叶特西风电场和沙马乃托风电场,最低气温接近零下20摄氏度。
“面对叶片结冰、高雷暴等问题,我们联合相关公司研发了高寒山区防冰冻机组。”四川能投风电公司副总经理胡开文透露,机组已在美姑的两个风电项目得到批量应用。“投运以来,没有一支叶片因为雷击出现故障或者损坏,并且在冰冻期内,机组的发电量最高能增加3%。”
“别小看这3%!”胡开文算了一笔账,每年冰冻期,新技术能为这两个风电项目挽回部分发电量损失,增加的效益达千万元以上。
“针对四川风能资源的特征,我们还进行了大量技术研究,如探寻如何解决高海拔风机叶片失速、紫外线过强造成风机机组受损等。”东方风电高级工程师杨奎滨认为,四川风电的成长历程,也在为全国风电技术进步累积经验。
日趋完备的产业链,不断的技术升级,为四川风电的腾飞插上翅膀。截至2021年底,四川省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490万千瓦。从河谷到高山,一座座风电场陆续建成,一排排风机迎风旋转,朝着“十四五”的1000万千瓦装机目标,大踏步前进。
对话
“贫风区”依然可有大作为
对话嘉宾
屈宋源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工程分公司风电设计院院长
周胜伟 德昌风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记者:如何评价四川的风力资源?屈宋源:如果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相比,四川风能资源并不占优势。根据初步估算,四川省的风能资源理论开发量是4850万千瓦,在当前设备技术水平和经济收益水平下,初步估计全省风能资源实际可开发量超过1800万千瓦。而仅河北张家口的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就在4000万千瓦以上。
周胜伟:在全国风能资源版图上,四川是四类资源区,即业内所称的“贫风区”。但这并不代表四川就没有风能资源,四川省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凉山州地区,平均风速总体呈“盆地内较小,西北部高原、西南部山区部分地区及东部小部分地区较大”的地域性分布特点。
记者:资源并无明显优势,那四川风电又将承担怎样的角色?
屈宋源:相比核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过长的筹备期及建设期,风光资源是最便利的绿色能源。四川电网以水电为主,但水电普遍夏季、秋季丰盈,冬季、春季枯少,丰、枯水期电量比为7∶3,风电开发恰好能与水电形成稳定的互补关系,减少峰谷波动。
这样看来,水风光一体化建设是四川省清洁能源开发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一大优势。水电的储能和调峰能力,刚好能弥补风电、光电波动性强等短板,在不增加通道的前提下,可以提升通道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用电成本。
周胜伟:通过水风光多能互补的探索,四川有望再造一个“水电四川”,还能通过对区域水风光电力能源的一体化联合调度,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
记者:四川风电开发,还有哪些明显短板?
屈宋源:四川发展风电,除了风能资源可开发量和储备量有限外,成片成规模开发的资源也不多。此外,受交通运输条件影响,与国内其他地方比较,项目开发成本也比较高。
周胜伟:我们正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虽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欣欣向荣,但在配套的储能、调峰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可再生能源电力尚不能稳定输出,给电网负荷调节带来了一定压力。
本版撰稿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本版摄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新闻推荐
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双赢桥梁 攀枝花市着力打造“职等你来·就在花城”公共招聘品牌
□陈健贾长春本报记者王南桢“去年初,为了保障采选板块的正常经营和氯化钛渣厂的顺利开工,公司出现400余人的用工...
德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