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渔 予以技 精准帮扶:德昌农民带着技艺奔小康
德昌县傈僳族民间刺绣培训现场。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着力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助推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德昌县加大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家庭收入,为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特色技能培训 推进脱贫攻坚
“火草麻布生产过程主要分种植火麻、火草,生麻纤维加工,纺麻线,编织火草麻布等多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其中一道程序放羊油时比例需要注意,否则不好织。”非遗传承人傈僳族老艺人熊国秀在培训现场进行演示和讲解。
傈僳族农民工由于受技能和文化知识的限制,经商和外出务工都不容易,要实现脱贫致富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傈僳族珍贵的火草麻布、民间刺绣和葫芦笙制作等民族特色文化和技艺的传承、发展受限,并慢慢消失。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近年来,德昌县把傈僳族农民工的特色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傈僳族刺绣和葫芦笙制作技能培训,让傈僳族同胞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把传统技艺转变为生产力,生产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加经济收入,加快脱贫步伐。
2015年在南山傈僳族乡首次举办了傈僳族刺绣和葫芦笙制作技能培训。当年3月,德昌县妇联与德昌县傈僳族火草麻布合作社一起举办了由南山、金沙两个傈僳族乡共80多名妇女参加的傈僳族火草麻布生产技艺培训班,许多贫困学员在这里既学到传统文化技艺,又有了致富的本领。
到今天,德昌县越来越多的傈僳族同胞开始生产制作麻布、刺绣等产品,这些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既是实用品,又是工艺品,都能够卖出好的价钱。
多元技能培训 提升务工水平
德昌县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各有关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民间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业等,根据市场和就业需要,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结合幸福美丽新村、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实用技术培训,包括厨师、焊工、美发、种养殖等。
2016年8月4日至8月9日,德昌职中数控专业承担了德昌县劳务办2016年***电焊工项目培训。培训主要面向小高乡黄草村、杉木村和王所乡响地村等三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员。经自主报名,三个贫困村共有72名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经培训考核51人取得了劳务培训合格证。参训群众高度赞扬说:“你们真是做好事,以后打工有本本、有技术了好挣钱。”
通过培训,参训贫困群众进一步提高了技能学习对脱贫致富、创业增收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熟悉了焊工操作规范流程,懂得了焊工各个重要环节操作安全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受训人员的业务技能,为贫困村扶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悉,该县2016年各级各类培训预计8600多人,其中劳务品牌高技能培训120人,获劳务品牌高技能等级证书120人。
目前德昌县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42万人,劳务收入10.7亿元。劳动力有序输出30800人,其中通过劳务经纪人输出26058人。2017年,该县力争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5万人次,技能培训8000人次,力争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
搭建创业平台 开启致富之路
德昌县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举办首期42名返乡农民工SIYB创业培训。作为首期SIYB创业培训,为确保培训实效,结合德昌县情,锁定全县21个乡镇返乡农民工中有创业意愿、有意愿领办或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带领村民发展村集体经济能人为培训对象,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学员筛选报名,充分调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全县初报名人员45人,按照创业培训要求,精心选定其中42名为培训对象。开班后,部分返乡农民工又闻讯赶来,要求参加培训,最终参训学员达54人,出现了“培训学员越来越多,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培训效果越来越好”的良好局面。
为切实提高此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根据学员的特点和要求,科学设置课程,设置了创业适应性分析、创业项目构思、选择创业项目、产品、客户及竞争对手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十个教学板块。在培训中采取小班制教学,授课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沙盘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员了解到了创业需要具备的思想、经济、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内容,降低学员创业风险,为学员实现创业成功及企业的长久发展注入了精神食粮。
农民群众“点菜” 农民夜校“接单”
德昌县王所镇响地村因村因人施策,以巩固传统产业为根本,以农民夜校为载体,聚焦全村农民群众的思想帮教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积极探索教育培训“点菜下单”新模式,注重培育壮大“长短结合”的新兴产业,实现了以产业促脱贫、以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局面。
夜校开课期间征求农民群众学习培训意愿,按需定“菜单”,针对群众想听想学的内容开展授课。
对接劳务市场需求,县职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礼仪、厨师、焊工、挖掘机、装载机等劳务技能培训11次,200余名农村青壮年“门外汉”参加培训,经培训合格取得相应技术技能证书。全村积极开展劳务输出,200余人到沿海地区务工,切实增加了外出务工农民群众的收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吸引了农民群众主动关注农民夜校教育培训活动。
立足特色,做好“下饭菜”。以农村实用技术为切入口,确保“菜品”对农民群众的胃口,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结合全村特色产业发展,邀请中国林科院首席核桃专家、西昌学院农学系、凉山农校等专业师资力量,开展烤烟标准化种植、核桃培育嫁接、林下万寿菊种植、高山青花椒种植、蓝莓种植、畜牧养殖等技术培训20余次,全村70%的村民走进农民夜校,学到了他们最想学习的生产技能。
如今,农民夜校已成为转变农民群众思想观念、提高整体素质、激发内生动力、帮助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的新阵地。目前,德昌县实现行政村100%有农民夜校,群众相对集中的区域100%有教学点。本报记者 范可
新闻推荐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日前,由德昌县香城社区交谊舞团、凤凰社区红歌队、巴洞乡女子舞龙队发起,在巴洞乡政府院坝举行了《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六周年业余文艺汇演》。参加演出...
德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德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