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决“三难两缺” 第一书记在行动 ——记铁炉乡菠萝村第一书记王莉

凉山日报 2017-03-08 10:29 大字

王莉,女,县社科联主席,现任德昌县铁炉乡菠萝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以来,她着力解决菠萝村“三难两缺”问题,并积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争做合格党员、争当干事先锋。一年多来,王莉与驻村工作组一起,积极向上级争取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行业部门资金,动员农户积极自筹,联系金融行业提供信贷;据统计,2016年,国家、省、州、县在菠萝村投入的扶贫资金达到2885.4万元。

解决“用水难”

王莉顺着山脊不停奔走,3.5公里长的山路与骡子并肩不知走了多少回,在精准摸底的基础上,她四下打听,踏破了水务局的门槛,磨破了嘴皮向领导争取,积极争取到一个167万元的小农水项目,新建11.5公里沟渠和1.5万立方米的两个山坪塘,解决166户,861人的生活用水和1472亩烤烟生产用水。在菠萝村尔壳社投资15万元,苍蒲塘社投资28万元,解决安全饮水问题,菠萝村饮水难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解决“行路难”

刚到村上任职,群众反映菠萝村卖烟村道年久失修,道路狭窄,四个村80.4万公斤烤烟外运十分困难。王莉踩着没过小腿的泥浆,冒着道路垮塌的危险,穿着沁湿汗水的背心,和村支部书记骑着摩托对通村公路进行来回勘察,实地测量。8年的记者工作经历在这时派上了用场,道路的情况因为她的报道而被广泛知晓,在县烟草公司和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烟草公司投入经费15万元,调派装载机24小时待岗疏通道路;历时7个多月,投入885万元,新建的19.8公里的水泥通村公路全程贯通。这么多年,村民出行,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从来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一天,宽敞的水泥公路修进村,大班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但是对于菠萝村的村民来说,公路通了,更大程度上方便了村里山羊、荞麦、核桃等优质农副产品的外运,加之电子商务进乡村,更是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广阔销售平台。

消除“用电难”

海拔2900米的菜地社,村民大多种植洋芋和少量的荞麦,村民生产生活用电得不到保障。王莉放弃了照顾在读幼儿园的孩子,一头扎进山里半个多月不出来,山里信号不好,她却说可以专心致志“隐居”。通过10余次入户调查,挨家挨户走访,仔细登记了17户无电户的基本情况,一方面嘱咐大家克服困难按照县上政策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一方面积极联系和协调,把菠萝村菜地社纳入农网改造项目,2015年9月初已经全部完成,电网已经架通,线路入户;2015年10月,电力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及时“送电”,村民终于点上了电灯,菜地社终于摘下了“无电社”的帽子。

破解“缺活动室”难题

党员要发挥扶贫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一个“家”是不行的,连续三年下派到铁炉乡开展帮扶工作,王莉知道最重要的是先把“阵地”建起来。通过和村两委多次商讨,召开4次村三职干部会、党员大会,最终拟定在菠萝村修建一个集“幼教点、党支部活动室、文化室、村级医务室”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用房。了解到钢结构的建筑优势,王莉先后5次跑遍了小高镇和永郎镇的示范点,耐心细致向党员讲解钢结构的造价低、抗震好、易施工的优点,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活动室建成并投入使用。自此,党员有了“家”,村民有了“主心骨”。

破解“缺致富门路”难题

结合村情,王莉与村“两委”一道认真谋划,决定短期大力发展烤烟产业,长期发展“1+X”林果产业。2016年种植烤烟2716亩,烟农收入达650万元,仅烤烟一项人均收入就达4954元。但是缺乏持续可发展产业,成为制约全村发展的突出瓶颈,也是困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难题。2016年,争取项目资金为铁炉乡菠萝村规划种植青椒1200余亩,其中,集中连片规范化种植868亩。大力发展劳务产业,2016年培训输出贫困户劳动力24户43人。为切实解决菠萝村62户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依据贫困户自愿原则,合理安排县上下发的17.5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购买户均2只母羊提供给愿意饲养的贫困户,按总收入7比3分配,贫困户得7份,村集体得3份。

文/图 陶光碧

新闻推荐

德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本报讯近期,德昌县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登记工作中,克服时间短、任务重、数量大的困难,在各乡镇和全体普查员、指导员的全力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该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有序推进,预...

德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德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