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德昌:绿色引领生态经济创新发展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5-20 23:20 大字

赵泽卫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尹华高 胡智

从西攀高速驱车前往德昌,路边树立着一座座高大的“风车”,长林丰草围绕四周,犹如一幅美丽画卷。

走进德昌,看到的是绿水青山,呼吸到的是清新空气。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水果飘香,常年鲜花竞放。

德昌旅游资源富集,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显著优势。该县长期以来坚持一山、一水、一风电、一城、一园、一风情“六个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开发呈现出你追我赶、全面开花的良好态势。在四川省五大旅游新区之“攀西阳光休闲度假旅游区”的腹心地带,德昌旅游以蓬勃的状态崛起,发展形势喜人,“康养德昌”、“德昌康养”的休闲度假式旅游渐成地方特色品牌。

螺髻山下,安宁河畔,德昌在“阳光”下行走的脚步铿锵有力。

近年来,德昌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强化与城市建设、文化产业、体育运动、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生态经济所带来的效益,也已初具成效……

谋篇布局做实 “两大工程”

再展宏图 构建绿色德昌

回归自然,与空灵的山水亲密接触正是当前人们所追求的一种“康养”休闲方式,旅游在山水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人们对森林观光、休闲游憩、生态养生、山水摄影、自然探索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大,加快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住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德昌独辟蹊径,选择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道路,制定了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

“作为林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林业生态旅游具有环境成本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优势,并在推动农村、农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中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德昌县林业局副局长祝永亮告诉记者。

起步早,成效快。从1998年起,德昌便紧紧抓住国家、省、州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林果业。

到2015年底,德昌已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9.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11万亩、荒山配套造林8.3万亩、封山育林22.8万亩。全县已发展经济林73.3万亩,其中核桃37万亩,板栗18.6万亩,桑园5.5万亩,樱桃2.2万亩,青花椒6.5万亩,枇杷、桂圆、梨子、芒果等水果类经济林3.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68.4%(林地覆盖率59.9%)、绿化覆盖率70.3%、绿化率98%, 森林生态屏障基本形成,生态效益显著发挥,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全年实现林业产值7.1亿元,林业生态旅游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林业产业纯收入1500元以上,可谓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

德昌在大力建设“生态经济”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显得信心十足,提出要以发展林业健康养生产业为主,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

“到2020年,全县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3个、州级城郊型森林公园6个、林业生态观光园10个、森林人家100户。”祝永亮在向记者介绍时说道,德昌在今后将逐步构建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主体,核桃、板栗、樱桃、桑椹生态园区和森林人家等相结合的林业生态旅游发展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林业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能力,努力实现每年林业生态旅游人数100万以上,旅游产值达到10亿元。

发展规划彰显出的,是德昌县委、县政府建设绿色德昌的坚定决心。

为此,德昌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树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在去年中旬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产业的意见》,高起点编制《德昌县林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提高林业生态旅游资源配置和运作水平,推进德昌实现以生态、绿色、循环为主的高效发展,并以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开始了谱写“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的宏伟征程。

“这个《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德昌林业系统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为德昌生态旅游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德昌林业系统人的统一认识。

“无论是天然林保护,还是退耕还林,都本着对自己的职责和良知认真负责,对当前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切实敬仰自然和敬畏自然,着力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生态大格局,理顺和保护好我们的山脉、水脉、地脉、人脉和文脉,坚持顺应自然、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顺理成章,坚决禁止一切违法砍伐树林。”这是德昌县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两大工程”中的全新理念和不二法则。

目前,螺髻山、黑龙潭已成功申报为省级森林公园、傈僳水寨已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景区、德州镇角半沟被评为四川省“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称号……在“两大工程”的庇护下,德昌林业系统为该县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和康养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现“从绿掘金”造就“金山银山”

协同发展 加快富民强县步伐

“生态旅游应该与农民受益相结合。”4月13日,在德昌县举行的四川林果经济产业与森林养生研讨会上,国家林业局、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旅游学院的多位专家支招德昌林业生态旅游,肯定了德昌观光旅游向生态旅游的转变。

此前一天,2016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德昌县桑葚樱桃节在角半村开幕。角半村通过退耕还林种植经济林木,全村林果业面积发展到600余公顷,并开展花果生态旅游节庆活动,成为攀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一颗明珠。

“今年我家的樱桃收入达到10多万元,比起去年又增加了不少!”家住德昌县角半村的刘邓楠在向记者介绍时,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德昌角半村从绿化荒山荒坡开始,通过退耕还林种植的经济林木,在山顶上,沟两边,实施造林绿化,让全村荒山、荒坡、荒沟、荒地都披上了绿装,同时借助生态建设这张牌,积极开展花果生态旅游节庆活动,推动林业生态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德昌正着力实施‘生态立县、农旅强县、文旅兴县\’等战略,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高度重视供给侧改革,造血式的生态产业扶贫贯穿整个经济领域的各个环节。”德昌县委书记王顺云在生态旅游节暨桑葚樱桃节开幕式上这样讲道。王顺云认为,举办这样的活动,将拓宽德昌农特产品和旅游优势宣传渠道,实现生态林果与农旅休闲的有机结合,这对全县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新常态,新目标。该如何放大生态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让生态和产业相连,打造城市绿色发展,恰好是答好这道题目的关键所在。

2010年,针对存有大量宜林荒山、陡坡耕地、四旁适宜种植核桃的现实基础和林业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德昌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把发展核桃、板栗等作为农业“调结构、促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抓,力求林业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

为此,德昌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林业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县财政也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和农户资金自主投入发展。

不懈努力,换来的自然是硕果累累——目前德昌县核桃种植面积由10万亩增长到37万亩,拥有万亩核桃乡11个、千亩核桃村35个。攀上大山眺高山,德昌的规划没有停下,新的计划,在前一既定目标刚过半时便已“出炉”:到2020年,全县核桃发展到70万亩,建成10亿级产业,使农民人均核桃产业收入达6000元以上。

德昌县委、县政府没有原地踏步,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德昌开始思考怎样让它踏实发展。

“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在德昌落户建设”,去年,一则让种植核桃的农户兴奋不已的消息快速在德昌核桃种植区传开。

正是为了实现既定规划目标,推动核桃产业稳定发展,德昌县委、县政府通过积极争取,将这样一份强大动力,注入了德昌林业产业跨越发展的动脉之中。

“我们一家一直以种植核桃为生,这几年的核桃不好卖,家里收入逐渐在减少。”得知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在德昌建设得如火如荼,家住德昌县王所乡的张毅一直担忧的收入问题迎刃而解,“现在就有技术人员来给我们进行改良品种的科普,他们告诉我,这个园区建好以后,核桃可以直接卖给里面的加工企业,所以我今年又扩大了种植规模。”

凉山州现代林业大凉山核桃产业科技园区是一个以现代林业科技为抓手,立足于全国核桃种植资源收集和全州核桃产业发展需求,按照现代林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配置要素和科学管理,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的集“产、学、研”“种、加、销”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规划范围涉及德昌县王所乡昌州村、响地村,六所镇幼山村、胜利村、新农村,南山乡田湾村,德州镇阿荣村,园区面积11800亩,包括:800亩的科技研发区(种植收集小区250亩,高产科研示范小区150亩,采穗圃400亩)、11000亩的丰产高效示范区(王所片区5000亩、南山片区6000亩)、300亩的产品交易区和300亩的精深加工区,通过7年建设,将形成28.5亿元的总产值。

园区建成以后,将直接带动全县辐射全州1000万亩100亿核桃产业。

德昌县以农林业带动旅游业建设的做法有效激活了生态旅游活力,带动产业转型后升级助农增收、扶贫攻坚。此举在夯实德昌县域绿色发展、做强绿色生态产业的同时,也必将推动攀西乡村生态旅游的整体发展。

创新出活力转型向高端

提升服务 打造“康养圣地”

规划成了型,群众得了益。德昌没有停步,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基础设施建设上来。

今年“五一”刚过,位于德昌县德州镇大坪村境内、108国道侧500米、距离县城约6公里的“螺髻阳光度假村”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总结大会正兴高采烈地进行。“这次充分展示了我们的接待能力,在大大超出接待能力的前提下,所有客人没有一起投诉,希望以后再接再厉。”四川省禹泰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品翰给予工作人员充分肯定。

“度假村占地70余亩,规划开发了水景房、山景房、联排别墅、独栋别墅,配备了游泳池、网球中心等运动休闲设施。”薛品翰告诉记者,正是这里山明水秀,树木葱茏,气候宜人,深深地吸引了他们,2012年上半年公司全额投资近6000万元,在保持原始自然风貌的前提下开发了该度假村。

“五一期间,我们的工作量十分庞大,因为客房早在4月中旬就预订满了。” 螺髻阳光度假村总经理黄健斌说,度假村的客房接待是120余人,餐饮是500多人,投入运营的近两年时间里,已经接待了成都、重庆、德阳、攀枝花等地的游客,其中最年长者92岁,“攀西阳光第一村”的品牌已在区域范围内打响,是国家2A级风景区,正在积极争创3A,公司已决定明年扩容修建,将开发度假村近300亩后山片区,规划种植中药材,再为“康养”增色镀金。

行走在螺髻阳光度假村的绿荫小道上,一步一景,高大“风车”下依偎着的一颗颗树木像一把把巨伞,庇护每一位到来的客人,坐在二楼茶室的刘婆婆当天穿的红色运动休闲装很是显眼。“我是清明节后经朋友推介来的德昌,自从到这个地方后逐渐就没有咳嗽了,精神一天比一天好。”刘婆婆怀着喜悦的心情告诉记者,来德昌疗养算是来对了。现年72岁的刘婆婆是成都人,之前身体有些小恙让家人很是担心,又是住院又是吃药,出院后家人将她和老伴送到德昌螺髻阳光度假村,一个多月来,她和老伴在度假村过得很愉快,并打算住到夏天结束。

螺髻阳光度假村的成功,是德昌发展旅游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正是从亲近自然开始,德昌旅游走出了一条全新之路。近年来,德昌的乡村旅游同样搞得风生水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德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气候宜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人文风情浓郁,具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富集资源。”德昌县文广体育旅游局局长李雪嵩介绍道,神姿仙态的螺髻山、星罗棋布的古冰川湖泊、安宁河南段漂流、热河乡雅砻江二滩水上景观、老鹰沟的瀑布、群英沟的涧溪、麻栗和王所乡的地热温泉、大陆槽的原始森林、黑龙塘月夜、西汉至战国时期的大石墓群、省级文化保护单位魁星阁(钟鼓楼)、敬天惜字的字库塔以及宗教活动场所“九宫十八庙”的遗存、独具魅力的傈僳族风情等等,为德昌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德昌乡村旅游力求三年成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七年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十年成为成渝经济区乡村阳光、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据李雪嵩介绍,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德昌将紧紧围绕游客对健康、生态、天然的需求,全力做好吃、住、行、娱、购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更多的游客来德昌旅游居住。

“十三五”期间,德昌县将抓住全国正在推进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攀西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州委书记林书成在德昌县调研时提出的“把旅游业作为第一位的产业来抓,做优做美县城”的重要指示,将德昌打造成为一座真正的绿色小城、康养圣地,让德昌绿地常在、清水长流、蓝天永驻,在凉山州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功之路。

新闻推荐

这么多专家到德昌干啥? 为德昌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本报讯13日,扶贫“千村万景”专家服务团德昌行暨四川林业生态产业与森林养生研讨会在德昌举行。省森林旅游服务中心主任马朝洪主持会议。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林业所总工程师唐树林,四川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