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傈僳妇女扯“火草”忙

四川日报 2016-05-20 23:54 大字

□杨国发

“爬岩坎坎,钻密林林。手酸脚又软,火草叶面绿,叶背白晃晃,六月不扯它,过时无用场……”傈僳族的《扯火草歌》,眼下在德昌县金沙、南山等傈僳族乡的青山绿水间随时能听到,傈僳妇女们每天忙着三五成群地邀约上山采火草。

凉山州德昌县现有6000多傈僳族人口,大都散居在安宁河两岸的金沙、南山两个傈僳族乡。“傈僳女人不勤快,傈僳男人无衣穿”,当地傈僳族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火草织布技艺,即用自家种的火麻及山坡上采摘的火草分别捻成线,再混织成布缝制衣服。2014年,德昌县傈僳族的火草织布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草,是二半山、高山地区沟边和山坡上常见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和根部长满黄白色细毛,可以收下晒干作火镰打火用的火绒。火草每株有5—10片叶子,为尖矛状,叶背为薄膜状的白色纤维,交织无序,可以撕下捻线,多与麻或棉混织成布料。用火草、火麻混织的布,绵软洁白,结实耐磨,冬暖夏凉,因此被赞誉为麻布中的极品。

5月开始,又是一年扯火草季节。“今年的雨水来得早,山上的火草长得茂盛极了。”德昌火草织布技艺传承人李从会说,最好的火草多生长在岩坎或沟边,采摘很艰难也很费时,甚至有摔下悬崖的危险,“傈僳妇女们为了扯到中意的火草,即使冒最大的危险、费最多的时间,也要想方设法把火草扯到手。”

扯回的火草要尽快洗净、焐湿。如果叶子放干了,背面要用的白纤维就不容易刮下。刮绒时将火草放在腿上,颠来倒去地刮,边刮边均匀搓揉,最后搓出一团团火草线。再用火草线架一边接节节火草,一边轻摇线架牵绕出长长的火草线。

李从会说,火草织布技艺十分独特,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麻线,一梭为火草线,然后交织而成。其制作过程繁杂,技艺把握难度大。“从割麻、制麻线到织布,就有几十道工序,十分费时耗力。织一件衣服,要花上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