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宁村的“舍”与“得”

凉山城市快报 2016-03-24 21:05 大字

以前只要一下雨,在村里走到哪都是一脚泥,现在好了,就算下再大的雨,在村里来回走几圈,鞋都不会弄脏一点。”说这话时,安宁村委会主任崔光全正在用智能手机连接家里的无线网络。

2013年底,搬进占地面积150平米的小洋楼时,崔光全只花了11万元,政府整合各种项目资金补贴了近20万元。和崔光全一起搬进新家的,还有其他347户老乡。

在村支部书记陈其贵看来,如果没有当初的整体搬迁、改土分田,告别分散居住,传统耕作模式,就没有安宁村的今天。“舍老宅,搬新家;舍小家,顾大家;舍陋习,讲文明。“舍得”二字,恰能折射出安宁村民观念的转变。

“舍得”,舍得多,得的多;舍得少,得的少;不舍不得,有舍才有得。在德昌实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安宁村人的“舍得”观得到生动的诠释。

本报记者 龙德华 赵泽卫 蒋映春 唐刚 徐丹青

舍老宅 搬新家

得到幸福美丽新村

安宁村,地处德昌县城东南方2公里,108国道、京昆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全村辖4个组528户1965人。

2011年底,安宁村正式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打破了安宁河畔小村的宁静。

“拆迁旧房有补偿、政府贴息贷款修新房、限时拆迁有奖励。”陈其贵回忆说,“当时去做工作,少数农户不愿意整体搬迁,一些农户持观望态度。这个能理解,故土难离,毕竟是住了几十年的地方。”

万事开头难,安宁村组干部、党员带头搬迁。安宁村三组组长陈世明家的老屋占地400平方米,有20多年的历史。“政府来做调查,我们全家立即同意。”陈世明说,“老房子虽然宽敞,但房子是土木结构。政府出钱搞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让我们集中安置,没得理由不搬迁。”

虽然有个残疾儿子,但对村民崔光顺来说,他是幸运的,如果不实施整体搬迁,这辈子很难住上楼房。“不管多困难都要搬新家,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修新房。”2013年,崔光顺横下一条心,用拆迁补助13万元,政府贴息贷款10万元,外加四处借的7万元,搬进了新房。他说,现在,大家住在一起方便,家里人有事外出时,左邻右舍都来帮我照顾儿子。

“集中安置点占地180亩,只能容下348户。看到新村的方便、舒适,现在还有村民想搬迁过来,还有个别村民想等政府免费修新房。”陈其贵直言,“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如今,有些农民想要搬到集中点,是没地没政策啊。”

348栋“别墅”,依山就势、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相对集中、功能完备、生活便捷,安宁村已是安宁河畔一颗明珠。

舍小家 顾大家

得到和谐邻里关系

在新村修建过程中,村民们最关心房屋的质量问题。德昌县采取三方综合监管机制,确保房屋质量,一是专业监理公司,二是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三是收益农户代表。

在建设过程中,4组组长叶春海每天起早贪黑,对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监督,对每批次施工材料进行抽样送检,做好检查记录。“如果新房质量不好,老百姓谁要,我再苦再累都值得。”叶春海的付出得到村民们的认可。

今年春节前,德昌县组织县书画协会会员们到安宁村,在小楼外墙上书画以“勤劳、节俭、孝道”为主题的字画时,不少村民担心字画会把墙壁弄脏而拒绝。“看见有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带头后,这项工作才得到推动。”陈其贵补充道。

“县上是为了让新村更美,想在我家这面墙上写什么,画什么都可以。”村民方成富小楼外墙上,红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格外显眼。

走进安宁村,不难发现,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底蕴,耕读文明元素的字画,为这个具有小城镇功能的新农村增添了不少乡土气息。

“建好新村搬新家,从分散到集中,从农房到洋楼,村民们都有一个适应和转变过程。”安宁村第一书记赵贤宇感言,“大家刚住在一起的时候,少部分村民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现在大家心里明白,安宁新村是个集体,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安宁村现在邻里关系和谐。”

据赵贤宇介绍,按照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安宁村实施土地整理4292亩。在分田的时候,500多户村民都服从村集体的安排,目前仅有1户提出的要求太苛刻,工作人员还在做工作。

舍旧习 树新风

得到现代文明生活

清晨走进安宁村,鸡犬声、喇叭声、广播声,三个声音有序交错,成为美妙的“闹钟”:

鸡犬声,让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新村不失田园特色。村支书陈其贵开玩笑说:“这就是安宁村和县城小区不一样的地方。”

喇叭声,让村民赶紧把孩子送到门口,坐上农村客运巴士,到县城上学。村民崔光军坚持,尽管村里的小学教学质量不错,条件允许,还是想把孩子往县城送。

广播声,让村民听着新闻开始一天的劳动生活。村民陈文艳的小吃店,每天早上7点村里的广播一响,便准时开门。她开小吃店,老公外出打工跑运输挣钱,夫妻两月收入过万,不成问题。

在农家书屋里面,有2000多册藏书。翻阅这里的农家书屋意见薄,村民陈福中要求“农家书屋天天开放。”村民徐发才则写着“我借书看了,好养鸡、养猪,得到经验。”从借阅登记表上来看,村民们看的大多是农业养殖和实用技术类的书。

“如果遇上红白喜事,大家都去用公共厨房,农户不会占用村道。”陈其贵说,村民已有环境保护和集体意识。

太阳下山,村文书谢华富劳作回来,要在自家开的农家超市里,打开电脑,看看网上有无订单。“做电商不到一年,就是上网销售小高枇杷、草莓等土特产,每月收入在一两千元。”谢华富是安宁村尝试电商的第一人。

傍晚,安宁村的体育健身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对于村民来说,每天晚饭后的事情,不再是关门呆在家里看电视,而是走到广场打打篮球、跳跳广场舞,或是摆摆龙门阵,聊聊家长里短。

新闻推荐

消防教育从娃娃抓起 德昌萌娃走进消防大队学知识

本报讯近日,德昌县乔桥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家长们作为德昌消防大队的特殊客人,“零距离”地体验了一次消防之旅。在参观过程中,当孩子们看到红色的消防车上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消防工具时,迫不及待地向消防...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