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的“德昌路径”

四川经济日报 2015-09-21 00:32 大字

□ 赵泽卫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尹华高

为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州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最近,德昌县委召开了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精准脱贫战略,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进行了研究部署。目前全县上下正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克难奋进,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大力推进***,奋力夺取“脱贫困、奔小康”的新胜利,确保在全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年全县减少贫困人口2.4万余人

5.6万余人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年来,德昌县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加快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一手抓河谷坝区城乡一体、统筹提升实现领先发展,一手抓山区烤烟、林果、畜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实现追赶跨越,2009年至2014年全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24283人,建成新村、新寨160个,16260户、56910人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贫困地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不让一村一户掉队落伍

德昌县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州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整体推进全面小康,突出抓好扶贫攻坚,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整合资源、捆绑投入为措施,围绕“六个精准”,注重“七个结合”,锁定32个贫困村、9095名贫困人口主战场,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切实落实《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扎实推进“五大扶贫工程”“八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德昌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严格领导责任,增强社会合力,加强基层基础,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不让一村一户在同步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掉队落伍。

统一思想认识锁定目标方向

增强责任紧迫感向贫困宣战

德昌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的要求,以乡镇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到2018年现有的909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9—2020年做好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工作。2018年,全县32个贫困村、9095名贫困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通公路、有学前教育设施、有活动室、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四个好”。

围绕“六个精准”注重“七个结合”

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同步全面小康

扶贫开发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2018年前县内涉农重点项目、资金向32个贫困村、9095名贫困人口倾斜,真正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扶持对象精准。通过进村入户看,依靠基层党组织推荐,召开村民代表会讨论等,摸清每个家庭的产业、收入、支出、居住条件等,鉴别出确实贫困户,找准真实的贫困原因,制定管用的乡镇***方案、村***计划、户***档案和贫困人口个人***卡,并实行动态管理,已脱贫的清除,新增的纳入。

——扶贫项目精准。依据32个贫困村和9095名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编制村、户扶贫项目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人。

——资金使用精准。根据脱贫的实际需要,加大资金整合使、倾斜力度,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到项目,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扶贫措施精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驻村帮扶精准。因村派人、强化责任,按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依据群众需求选派好“第一书记”,针对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强化支持、落实举措。

——脱贫成效精准。完善扶贫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明确贫困户脱贫标准、贫困村减贫标准,建立县、乡(镇)、村、户减贫档案,分年度验收脱贫成效,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德昌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注重“七个结合”。在目标任务上,注重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有机结合,确保同向同步达标;在总体要求上,注重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联动攻坚;在实现路径上,注重***与区域开发有机结合,走出双轮驱动路子;在着力点上,注重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有机结合,根本改变贫困面貌;在推进方式上,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动员有机结合,切实增强整体合力;在精准实施上,注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扶贫脱贫计划与修订完善《德昌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有机结合,确保扶贫工作的连续性。在具体举措上,注重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有机结合,加快实现民富县强同步全面小康。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助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

德昌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结合美丽新村、扶贫开发和彝家新寨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农家”行动,逐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强化交通网络建设,坚持以交通提速带动开发提速、发展提速,加紧落实第一轮凉推方案,及时对接融入“二推”方案,打通外出口、畅通内循环。创新投融资模式,优先支持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08国道改扩建、德盐路升级改造、茨大路改建、西小路、德雅路县城至哨房梁子段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新村新寨建设、撤乡建(并)镇、移民搬迁等工作的统筹规划,大力实施通村通畅工程,构建乡乡通油路(水泥路)、村通畅、社通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从根本上改变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状况。

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十三五”全县80%村民入住新居

在大力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方面,德昌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全域全程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一手抓32个贫困村新村、新寨建设。强化新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的有机结合,严格落实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位一体”要求,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和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乡村。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机制,持续开展“七乱”治理、城乡风貌塑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020年全县80%的行政村将建成新村,80%的村民将入住新居。

专注产业发展定力

同步推动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

德昌县在整体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中,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县域工业、建筑及房地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业等,推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和县域全面小康建设。

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制定完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巩固烤烟,大力发展蚕(果)桑、蔬菜、核桃、板栗、草食畜、生态禽等特色产业,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建设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发展贫困村、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集约经营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确保2018年前实现每户贫困户有1项以上稳定增收致富产业项目,每个乡的每个产业有1个以上农业专业合作社。

发展县域工业促增收。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建好大园区、引进大企业、培育大产业,实现新型工业的发展跨越。培育壮大钒钛钢铁、稀土精深加工、新型能源、农特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七大主导产业,加速东气风电叶片、主机生产制造,重钢气基竖炉还原—电炉熔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好的项目落地建设,主动招引与之聚集成链发展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项目,并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德昌集中区,大力实施“园政合一”试点建设,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夯实园区基础配套,改善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到2018年园区集中度达90%以上,实现产值100亿元,吸纳就业2万人。

发展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促增收。认真落实州扶持建筑业及房地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国有、民营资本整合重组建筑企业,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大力推动棚户区、廉租房、公租房和电影院及农贸市场周边、滨河路、108国道两边等城市重点项目改造开发,探索公共服务设施、新村新寨等建筑采用钢构建设模式。鼓励建筑企业开拓建筑劳务市场,扶持农民工输出较集中的乡村建立建筑劳务分包公司。落实公积金使用优惠政策,探索购房奖补办法,完善房屋租赁市场,盘活闲置房存量。力争到2018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左右。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增收。将旅游业作为推动德昌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谋划,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挖掘“凤凰”文化、“德”文化元素,修订完善全县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螺髻山西片区旅游开发规划、林业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启动编制康养产业规划,做到多规衔接、无缝对接,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推动生态阳光、康养休闲、民族风情、特色农业等新业态融合发展。深入落实《凉山州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和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引进社会资本和先进管理模式,市场化运作,围绕山、水、林、沟,打造“十全十美”十大精品旅游村寨,促进乡村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创新节日文化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媒体等媒介加强宣传,把德昌建成攀西自驾游胜地、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和攀西阳光休闲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拓展劳务经济促增收。建立健全“实用技术培训+政府有组织输出+务工维权”劳务开发工作体系。加大县级培训输出机构建设力度,大力开展职业培训,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培养具有生产技能、经营头脑和管理才能的劳动者,着力提高农民工技能。开展劳务经纪人星级认定,培养一大批输出规模较大、诚信经营好的劳务中介组织。进一步健全劳务有序输出机制,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精准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课程和专业,强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采取“劳务经纪人+劳务派遣公司+用工企业”模式等开展订单输出培训,提高劳务有序输出水平。健全农民工维权联动机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确保到2018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7.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3亿元。

新闻推荐

德昌将举办2016年迎新春职工篮球赛 赢了比赛,有奖金有人气 1月21日至30日记得去加油助威

本报讯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党委和支部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及干部职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德昌县体育事业发展。1月21至30日,德昌将在县体育馆举办2016年迎新春职工篮球赛,由德昌县供排水总...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