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龙友碧种植桑葚踏上致富路
在种植桑葚的道路上有幸福,也有苦涩,而龙友碧坚持了下来,收获了成功。
“我们这里的桑果香甜天然无公害,每天都要摘上千斤,每斤都能卖到2元以上。”龙友碧站在自己的桑葚园里,一边摘着桑葚,一边高兴地说。
来自会理县的龙友碧自从2009年嫁到德昌县蒲坝村后,就走上了种植桑葚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有幸福、有苦涩,而最终,龙友碧收获的是甜蜜。
■留守妇女 独自挑起家庭重担
沿着崎岖的山路,记者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穿过密密麻麻的桑树林,来到了一个位于半山坡上的小村庄,在村庄的不远处,有一个简陋的小屋,只见种植户们带着满载而归的桑葚奔向小屋,一些老人、中年妇女、小孩坐在小屋的一旁交谈玩耍。
“龙儿,今天的桑葚是啥子价钱哦?这几天摘下来的好卖不啊?”小屋旁的一妇女说,“这几天价格就在每斤2元上下波动,你摘起来嘛,我帮你卖。”龙友碧说。
龙友碧,这位年仅26岁的妇女已经是一个5岁孩童的妈妈了,在她的脸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质朴、坚韧。
龙友碧告诉记者,自己刚刚嫁过来的时候,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那时候,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还在种植水稻,而种植水稻的经济收入只能够勉强维持生活,为了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村里的男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留下妇女、老人和孩子。
自从家里的顶梁柱走了以后,龙友碧就独自在家照顾婆婆、孩子以及80多岁的奶奶,为家里能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着。
■种植桑葚 让生活越来越美丽
“在最近的几年里,村里开始有人种植起果桑,与其靠种植水稻来勉强度日,还不如赌一把,多拿些地来种植果桑。”龙友碧说,为了能让生活过得更好,她加入到了种植果桑的队伍当中。
就这样,她一个人种植了5亩果桑,每天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忙活,“丈夫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我一个劳动力了,有时候真的很累,内心也曾经挣扎过无数次,但是想想孩子,想想丈夫在外面的艰辛,还是咬咬牙挺过去了。”龙友碧说。
也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26岁还是任性的时候,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把自己每个月的工资花光而毫无负担,过着我行我素的生活,可在龙友碧生活的世界里,26岁,她已经承担了太多的责任,经历太多的艰难险阻。
龙友碧介绍,自从加入了种植果桑的队伍,自己的生活也在最近的几年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就拿去年来说,最开始桑葚能卖每斤7元,一天平均能卖300多元,一个季度下来,一亩田产出的桑葚最低也能卖1万多块钱。
■村民眼中的“好儿媳”
“龙儿在我们这里可是出了名的好媳妇。”一位中年妇女对记者说,龙友碧的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常年都疾病缠身,龙友碧的丈夫又常年不在家中,奶奶得病的时候,龙友碧就拿着绳索把奶奶栓在身上,骑着摩托车,带着奶奶到乡镇卫生院里面看病。
“她是我的亲奶奶,我有义务照顾她。”龙友碧说,奶奶现在谁都不让照顾,只要她来照顾。
走在村子里,遇上摘桑葚归来的妇女,说到龙友碧,她们都竖起了拇指:“她在我们这里能干得很,我们都很喜欢她。”
“我种的5亩桑葚已经全部投产了,自己摘桑葚忙不过来,每天都要请几个妇女来帮忙一起摘桑葚。”龙友碧说,现在,她基本上每天都能摘500多斤,除去请人摘的手工费,一天还是有好几百块钱的收入,预计今年的桑葚能卖到7万元左右。
而对于未来,龙友碧并没有多想,她想先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好现在的生活,当自己有更强大的经济基础的时候,再来好好谋划未来。
文/图本报记者 谢颖
新闻推荐
凉山州8个县8个项目获省级立项支持 500多万元培育科技型特色支柱产业
本报讯14日,为确保2015年省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顺利启动实施,凉山州在西昌组织召开了项目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县市和各有关单位要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原则,高质量、高水平地实施好省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