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坚强“后台” 6万德昌人闯世界淘回8.4亿元
农民工参加劳务技能培训。
文/图 本报记者 米赢
在家乡学技术、出外挣大钱的何勇,创业失败靠打工东山再起的李刚,在外学得一手好厨艺后回家开餐馆的王慧敏……在德昌,靠外出务工过上好日子的例子比比皆是。
去年全年,德昌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1200人,劳务收入8.4亿元,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215人。
劳务开发和输出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与该县健全机制、创新形式、拓宽转输渠道、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密不可分。
现在,一年前还是一个打工者的何勇,已经是自己开店的老板了。
2013年,德昌小高乡人何勇通过德昌职业技术中学的培训,前往福建一个烤烟车间打工,在那里学会了开叉车,也拿到技师资格证,一个月的工资在5000以上。技术越来越好,对家乡的眷念却越来越浓,于是他放弃了福建的好工作,返回家乡德昌,在新华街上开了一间饭店,生意很不错。
像何勇一样,从最初的打工者,变成自己创业的老板,现在在德昌越来越多。这是德昌县劳务开发和输出工作取得成效的最常见的例子。
2014年以来,德昌县劳务开发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及州农劳办的安排部署,针对该县劳务输出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劳务开发新思路,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工作,劳务开发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
记者2015年4月14日从德昌县劳务办获得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德昌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1200人,劳务收入8.4亿元;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8215人,其中品牌培训280人,订单输出培训503人,在岗培训320名;劳动力有序输出29625人,其中通过劳务经纪人输出24792人。
现在,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德昌农民增收的坚强“后台”。
机制健全+形式创新 德昌劳务输出的引擎
机制的健全,形式的创新还有培训的强化过程,是德昌劳务输出结硕果的基础,也是德昌劳务输出的强大引擎。
今年年初,德昌结合实际印发了《中共德昌县委办公室、德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该县构建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抓、相关部门协作抓”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确保劳务开发工作有班子、目标、措施、考核“四落实”。
同时,该县以劳务办机构设置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劳务办职能。各乡镇组建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由2-3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劳务输出相关工作,健全了县乡劳务工作机构,有力促进劳务开发有序、高效推进。
今年以来,德昌县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愿望,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培训方式,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长短结合强化农民务工素质技能培训。
长班学制1-3年,主要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开展电子、数控、汽修、信息、烹饪、旅游服务与管理、焊工、汽车维修等专业培训,把职业教育与农民务工素质提升、技能培训相结合,确保新生代农民工掌握2-3门熟练务工技能。
短班学制30-90天,重点打造“数控工”、“电子工”、“汽修工”、“焊接工”、“川厨师”五大劳务品牌,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一条龙”服务。
该县多形式抓好分类培训,采取基地培训、校企联合培训、校校联合办学、进厂岗前培训、基层引导性培训等形式,着力发挥乡镇村、部门单位、劳务培训机构在培训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作用,扎实开展多种形式就业技能培训。
有数据显示,去年该县共举办各类培训136次,培训农村劳动力8215人,品牌培训280人,订单输出培训503人;在岗培训320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931人。
拓宽渠道+促进转输
德昌劳务输出的重心
李刚是德昌县麻栗乡人,2012年因为做生意不顺利,只能重新走上打工路。2013年,他通过德昌劳务输出中介公司,获得了新疆棉花厂的一份厨师工作,现在已经存够了钱,准备回家重新装修房子了。
近年来,根据全县劳务人员特点和全国用工需求,德昌县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坚持向外输出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并举的原则,以劳务经纪人和劳务带头人输出为主要形式,不断扩大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渠道。
该县一方面依托全州劳务跨区域输出对接会,与浙江、广东、湖南、重庆等地人力资源公司及企业建立合作意向,拓宽劳务输出渠道,搭建沟通平台。向县内务工人员及时收集公布劳务用工信息、办理求职登记、搞好协调服务。
另一方面搭建信息平台,依托互联网建立“德昌县劳务开发工作QQ群”,手机“新农通”等信息平台,及时通过网络和手机向全县发布快捷、准确、便利的劳动力供求信息。
同时依托就业中介组织,在全县劳务市场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为求职者搭建就业桥梁。今年该县通过中介机构输出3295人。
另外还通过劳务经纪人及打工能人带动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今年该县通过劳务经纪人及打工能人带动输出24792人,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江浙沿海及省内等地从事建筑、服务、加工、机械、运输、修电站等行业。
同时加强校企、校校联合培训输出,通过县职中培训输出1538人,主要输送到比亚迪、恩斯迈、泰日升有限公司等企业。
在劳务输出工作中,德昌始终坚持“为群众负责,为外出人员服务,带着感情做劳务输出,换位思考,不怕担风险”的原则,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培训、办证、安置、跟踪、维权等全程服务。
强化劳务机构和网络建设,各乡镇与县劳务办和培训基地实现网络对接,通过网络及时发布培训、用工信息;对培训合格学员由培训学校全程护送到务工地,保证100%就业,对初次安置不满意的,重新安置工作;积极做好就业后续服务,对经过参加劳务培训实现就业的,由培训机构签订“就业安置协议”和“安全责任书”。
(下转A03版)
新闻推荐
《彝海结盟》电影首映式。文/图山正元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革命历史战争巨片《彝海结盟》电影在凉山的策划、拍摄和首映,产生了轰动性社会效应。1995年5月纪念红军长征过凉山60周年之际,在西昌召开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