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父子俩的两个“家” 一个在阡陌田野间 一个在云雾缭绕处

凉山城市新报 2015-01-19 18:50 大字

塔号,就是我的呼号。 背生活用品上山。

德昌县林业局102瞭望塔位于德昌哨房梁子,海拔3065米,终年人迹罕至。驻守在这里的瞭望员是一对父子,他们在10天半月见不到人的空寂山谷里,一呆就是14年,常年跋涉于山林间,吃水、吃菜都是难题,生活用品还得自己背上山。

干燥的三四月份,是他们最紧张、忙碌的时候。为了第一时间监测到火情,他们晚上睡觉不敢脱完衣服,每隔一个小时自动醒来。每年6月底雨季来临,他们才能下山与家人团聚。

每天站在群山环抱的塔楼顶上,拿着一部望远镜,一部对讲机,时刻观测火情,这就是防火瞭望员。他们是森林的“眼睛”,用双眸守卫着每一寸林地。

寂寞、条件艰苦、责任重大,这几个词语概括了他们工作的全部。苍茫大山中,他们的默默坚守,换来了山更青、水更绿,和一方平安。

【险要】处在群山最高处

德昌哨房梁子,海拔3065米,终年云雾缭绕,人迹罕至。在群山里,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瞭望塔——德昌县林业局102瞭望塔。22年来,它承担着该县1/3林区的防火观测任务。目前驻守这座瞭望塔的瞭望员,是该县大湾乡石榴村护林员李万才和他父亲李有且。

1月15日,笔者一大早来到建在半山腰上的马安乡变电站。李万才早已等候在这里,他告诉笔者,从变电站到瞭望塔只能靠步行,摩托车上不去,走平缓一点的林间小道大约5公里,走陡峭山路直上不到3公里。

李万才说的陡峭山路,其实并不算路,全是在灌木林中穿行。由于海拔高,笔者一路气喘嘘嘘,却仍然跟不上背着几十斤生活用品的李万才。直到中午12点才到达山顶,虽然天气寒冷,但全身已被汗水浸透。

登上山顶,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座15米高的四方形高塔、一间简易的厨房,这就是父子俩常年工作、生活的地方。

102瞭望塔虽鲜为人知,但它发挥的作用可不小。由于建在山顶,可视范围内的林区都在它的监测之中,有效发挥了火灾主动监控、火点精准定位等功能。24年来,在瞭望员严密监控下,及时发现、报告火情上千起,火情发现率、报告准确率达到95%,通讯传递准确率100%。

【寂寞】一部手机伴深山

102瞭望塔共三层,一楼是物品储备间,二楼是机房,三楼是值班室。值班室极为简陋,除交换设备以外,只有一张简易的床铺。从三楼到塔顶要爬铁梯才能上去,为了准确观测火情,父子俩每天要来回爬几十次,像爬普通楼梯似的自如。

2000年以前,瞭望塔由李有且和另外一名年轻人驻守,由于嫌待遇低,这位年轻人放弃了这份工作。

2001年1月,高中毕业

后在家务农的李万才被父亲劝上山当上了瞭望员,这一干就是14年。如今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李万才说起这段驻守经历,感慨万千。

李万才告诉笔者,刚到瞭望塔时特别不习惯,10天半月见不到一个人,空寂的山谷,让人莫来由地心慌。茂密的森林里,除了风的呼嚎和云雾弥漫,偶尔只有鸟鸣声。漆黑的夜晚,自己一个人驻守的时候还真是有点害怕,有几次都想打退堂鼓,但都被父亲阻止,骂他做事没恒心。

笔者问李万才靠什么坚持下来的。沉默了一会,他说,应该是受父亲的影响吧。父子俩相依为伴在深山里守了14年,李有且做事情的认真和持之以恒早已悄悄植入儿子脑中,间接地改变了儿子。

常年呆在深山里,是外人无法想象的寂寞枯燥。山林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父子俩的娱乐活动少之又少。

靠什么打发无聊的时间?李万才脫口而出:“手机!”无聊的时候,他就上网看看新闻,手机成了他的宝贝疙瘩。其他时间他偶尔也学学鸟叫,大山是唯一的听众。

【艰苦】一公里外背水喝

“工作环境艰苦倒也算不上什么,就是吃水、吃菜困难。”李有且今年六十多岁,现在体力大不如前,山上所有生活用品全都得靠李万才一个人从山下背上来。

最难的是吃水,山顶上没有水吃,要到离塔1公里外的一个小水塘去背。崎岖的山路,李万才一个人背着4箱水,-个来回就要一个多小时。为了省水,他们连面条都不敢做,用电饭煲做饭从来就不淘米,每天都是酸菜汤泡饭,把肚皮填饱就行,天天如此。

“到了四五月份最干的季节,附近这个唯一浸水的小水塘也只有薄薄的一层水,如果有羊群去饮用,经常干塘,吃水就只能到4公里以外的哨房梁子垭口去背,来回要花3个小时,真的没法子。”

李万才告诉笔者,有时想吃点新鲜蔬菜,也要在山下洗干净了才能带上山来。遇到发生山火,塔上24小时更是不敢离人,没有时间去背水,就只能天天烧洋芋吃,一个星期没吃上-顿米饭的情况也发生过多次。

笔者看到,紧挨瞭望塔的简易厨房里放着4个塑料水箱,每箱水重15公斤,这都是李万才用背篓背上山的。即便这样,这些水也只够饮用和做饭。平时洗衣、洗漱的水只能靠塔下的一个雨水收集池来收集,但水质特别差,无法饮用和洗澡。

山上还经常断电,手电筒是唯一的照明工具。为了省电,父子俩每天必须在天黑前吃完晚餐。

【责任】一晚起床十几次

“百分之九十的山火都是生产用火引起的,特别到了最干燥的三四月份,部分林区农户一早一晩在地里烧烤烟杆和玉米秸杆,特别容易跑火引发火灾,因此,这两个月是最紧张也最忙碌的时候。”李万才说。

每年这时候他们晚上睡觉,因为担心有火情,都不敢脱掉所有衣服。刚睡下不到一个小时,就会自动醒来,然后在塔顶瞭望一圈。天气最热的时候,他们一晚会起床十几次。

周边百余座山头的名字,李万才已经牢记于心。作为职业的瞭望员,如何判断山火,他心中已经有了一套秘诀。

“烟少且呈白色,就不用着急,这一般是林区周边村民在用火。若是烟浓而黑,那是林木燃烧不充分所致,很可能是山林火灾,必须马上核实报告。”哪些是生产用火,哪些是森林火灾,他一看就明白。

【团聚】珍贵美好的时光

每年6月底雨季来临,父子俩便下山回到大湾乡石榴村自己家中。对于李万才来说,与家人团聚是最开心的时光,他可以帮着妻子打理田间农活。

李有且牵着自己的孙儿、孙女,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孙儿、孙女摆龙门阵。

“每年防火高峰期,特别是3至5月,父亲和哥哥忙得都没时间回家,就只有我上山给他们送粮送菜。”李万才的弟弟李小华告诉笔者,瞭望工作真的特别艰苦,但工资却是低得可怜,真搞不懂他们图个啥?

对于弟弟的不理解,李万才只能“呵呵”憨厚一笑。

别人盼天晴,瞭望员却盼着下雨,李万才的妻子也盼着下雨。因为只有下雨,一年的防火任务才结束,这时候丈夫才能够下山来,与家人团聚。 

新闻推荐

正月十五赶草坝场

闻着泥土花香赶往“草坝场”。背着山货赶草坝场。祥龙舞起来。农具是农耕人家劳作的好伙伴。坝坝宴已经摆到田间路口。“川西南安宁河流域农耕文化保留得最完整的地方”□文/图特约记者俄木日布...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