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娃娃家门口有了幼儿园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0-31 02:31 大字

据新华社电(记者高健钧)10月底,海拔2500多米的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博作村,不时飘来一阵小雨,让人提前感到了冬天的寒意。但博作村幼儿园里充满欢声笑语,两个班70多名彝族娃娃跟着老师又唱又跳。

幼儿园大班6岁的莫什老七皮肤黝黑,胆子大、不认生,见到记者就大声叫“叔叔好”。他用带有彝语口音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入园前自己没有别的地方去,只能待在家里,由于父母在外务工,有时连一顿热饭都吃不上。如今,让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到幼儿园跟老师学儿歌,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一起吃饭。

博作村驻村第一书记罗洪介绍,作为帮扶单位,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投入200余万元,建了博作村幼儿园和一个幼儿教学点。去年9月,博作村幼儿园迎来第一批新生,结束了这个村没有幼教的历史。

听说家乡建了幼儿园,从博作村走出去的且沙也拉主动要求回村里任教,为家乡幼教事业做贡献。“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上过幼儿园,上小学前什么都没学过,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真羡慕现在孩子的优越条件。”

为改变当地极为薄弱的教育基础,凉山州于2015年10月启动“一村一幼”计划,在尚未覆盖学前教育资源的行政村和人口较多、居住集中的自然村设立幼儿园和幼教点。这成为当地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

今年9月,凉山州普格县荞窝镇施加村幼教点建成开学。上课时,记者走近这个幼教点,耳边传来“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的琅琅读书声。宽敞明亮的课堂、幼儿专用桌椅、黑板、电视,校园里的组合滑梯、干净的洗手池和厕所,特别是教室墙上画满的卡通娃娃,挂在天花板上的千纸鹤和风车,让这里充满了童趣。

新闻推荐

当好市场监管“主力军”助推凉山高质量发展

2018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3.2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后,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94.8亿元,增长了2.8倍,科技...

布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布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