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下来 沉下去 扶真贫 ——记布拖县特木里镇四且村“第一书记”刘凌
[摘要]——记布拖县特木里镇四且村“第一书记”刘凌
凉山州布拖县是一个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且村距布拖县城1.5公里,海拔2400米。全村幅员面积2.7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286户1137人,有贫困户62户265人,2014年底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700元。
四且村是省科协定点联系帮扶村,2015年12月,省科协下派干部刘凌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一名科普工作者到贫困村第一书记,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两年过去了,四且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元。2016、2017年四且村通过省第三方验收组验收和复查成功实现村脱贫,2017年建档立卡62户265人实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全员脱贫。刘凌也被凉山州委评为“全州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控辍保学
让贫困孩子有学上
去年7月,刘凌与四且村党支部书记且沙色尔、镇党委专职副书记唐大奎在村里入户随访时,遇见了正准备下地挖马铃薯的彝族女孩马木惹外。“这个女娃在会理县读高中,高考考了300多分,现已填报了志愿,正在等待录取通知书。”且沙色尔当时向大家介绍道。
在之后的入户随访中刘凌了解到,马木惹外家中有7口人,只有1亩土地,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养殖和父亲打零工。但由于其父母身体不佳,母亲罹患多种慢性病,父亲也患有胃病等慢性病,还有两个弟弟在上学,家庭负担非常重。而马木惹外已被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影像专业录取,由于家里经济情况难以支撑学费和生活费,即将面临辍学。
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刘凌一边向省科协领导汇报,一边向社会好心人求助,希望给予结对资助。同时通过QQ扶贫群联系了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办主任李祥。最终帮助马木惹外圆了大学梦。
顺利就读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后,马木惹外多次打电话向刘凌表示感谢。这一通通电话也更加坚定了刘凌的驻村信念,“不让我们村的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是他给四且村孩子的承诺。
此外,刘凌协调组织四且村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50人到成都、西昌参加“科学梦之旅”夏令营活动,让他们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美好。
基础建设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以前吃完晚饭就睡觉了,自从刘叔叔来村里,安装了路灯,大家晚间都到村委会跳舞、看电视、打篮球,特别好玩。”四且村10岁的阿木琼日高兴地说。现在的四且村,一排排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将村里照得透亮,吃过晚饭的孩童们嬉笑打闹,玩得不亦乐乎。
“刚来四且村时,看到全村破烂的景象,心里很难过,以前真的没见过如此贫困的村。”刘凌说,要想改变全村落后的面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为此,他积极筹措、协调和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四且村添砖加瓦。截至目前,他协调省科协投入44.4万元为四且村安装300盏太阳能路灯;积极推进“村七有、户三有”建设,累计投入7万元架通村内宽带网、升级改造村活动室、改扩建村卫生室和村文化室、增设1面村级文化墙和新修2个村民俗文化坝子;投入资金18万元,维修边沟1.3公里;协调国家电网公司投入230万元,实施农网升级改造项目;联系布拖县移动公司为村民活动中心和40户村民安装了宽带,解决了全村上网难问题;联系县交通局新建翻建设村道入户路7公里;联系县水务局彻底解决13户村民无安全饮水问题;依托县发改局、规建局、扶贫局实施47套安全住房建设;用好村级运行维护经费,在村道主干线新建垃圾池6个;联系协调县卫生局为村卫生室增添基本的设施设备,建设“十三五”卫计宣传栏1个,建立村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体检、计生四查和生育次序整治、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
“刘凌很务实、责任心强,来村后村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全村的贫困户都有了‘六件套\’(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电视机、衣柜、橱柜、餐桌),村民们对此都非常感激。”且沙色尔说。
“刘书记是全村的大恩人,现在村里啥都有了,与附近村比起来,我们更有面子,更自豪。”四且村村民且沙拉子说。
产业帮扶
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
“要想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必须抓好产业帮扶。”刘凌认为。两年多来,他以发展“1+X”林业生态产业为依托,组织村民种植核桃1200亩26500株,建成四且村优质核桃科普示范基地,惠及全村286户;协调林业局退耕还林种植青花椒树400余亩、草种500亩;种植优育新品种马铃薯“青薯九号”15万公斤;筹措资金15万元,购买能繁母猪26只、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0头、鸡苗1000只,投放给建档立卡户,积极发展畜牧产业;组织村干部和农户赴成都学习,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集体经济是一个村脱贫指标,也是激发整村内生动力的源泉。”且沙色尔介绍,刘凌联合村“两委”编制了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启动县级配套周转资金20万元、省科协行业资金13万元和世行资金90万元,建设四且村7000平方米半机械化养牛基地,并用世行资金155万元购买7头西门塔尔公牛和243头基础母牛。依托县级周转资金30万元入股县农投公司按8%的比例分红,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万元。依托农民合作社向省科协各部门单位开展“以购代捐”活动,销售马铃薯、荞麦粉、腊肉等农副产品盈利0.6万元。
通过这一系列帮扶措施,四且村实现村集体和农户效益分成、利益共享,切实解决集体经济“空壳”问题。“下一步,将立足现有马铃薯产业在四且村建设马铃薯深加工科普示范园。”刘凌介绍道。
注重培训
让群众养成好习惯
受诸多因素影响,四且村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村民思想也很保守。要想脱贫奔康,就必须要想办法破除村民思想诟病。“开展‘农民夜校\’活动是个好方法。”刘凌说。
“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着力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落实‘门前三包\’,整治村庄‘五乱\’,以洗脸、洗脚、洗手、洗澡、洗衣服为切入点,引导群众养成卫生好习惯。” 刘凌还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四川科技馆为村民开展教学活动,每月为农户开展主题培训活动。去年,四且村邀请四川省林科院、省级学会的健康卫生、核桃种植和肉牛养殖专家进村开展培训讲座,为群众送上健康生活理念和实用农业技术,受益群众达960余人次。
此外,他还组织开展了为期90天的厨艺劳务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30人,选派5人参加特木里镇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引导性培训2期,提高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
截至2017年12月,四且村各类帮扶投入共计2011余万元。其中协调省科协直接投入400余万元,引进各类资金1600余万元,引进帮扶项目59个,引进技术18项,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0元。
“两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加固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逐年增高,四且村成为了全县脱贫工作示范点,多次作为全县党政干部、第一书记和乡镇干部学习点。”布拖县副县长冯辉说,“刘凌刚来时对基层工作一片白纸,现在对各项工作熟记于心。小伙子真的是住下来、沉下去,扶真贫。”(本报记者 廖梅)
新闻推荐
2016年11月,两名快手主播在大凉山搞假慈善的视频刷爆网络,他们直播给凉山贫困地区的村民发钱,而在直播结束后,这些人又从村民手中把钱拿回来,目的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和观看量,让“粉丝多刷礼物”。此事经...
布拖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布拖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