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阿能次合:用彝家火塘边的“家规”感化左邻右舍

凉山日报 2017-06-01 09:48 大字

在布拖县,一提起阿能次合,人人都会由衷地称赞他待人真诚,为人谦虚。大家都说,他用彝家火塘边的家规感化了左邻右舍。

阿能次合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一个彝族农民家庭,他靠自己祖辈们的谆谆教诲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祖辈们火塘边的“故事”让他受益匪浅

“稀客!稀客!请进屋坐!”来到阿能次合的家里,彩色电视机、沙发等家电一应俱全,一贯以客气为自己人生“坐标”的他知道记者的来意后拉起了自家的家规。

“一天结下仇,九天不安宁;九天结下仇,一生不安宁;一生结下仇,儿孙不安宁。”提起自己已故的父亲阿能日里曾经说过的话,阿能次合娓娓道来。他说,小时候常常围坐在火塘边听父亲阿能日里讲故事,有些时候左耳进右耳出,“因为常听父亲讲我的爷爷是如何调解彝族家支之间的冤家械斗,或是爷爷凭借自己能说会道的那张嘴怎样说服邻里婆媳不和的纠纷,有些时候真的听得不厌其烦……”小时候的每天晚上,阿能次合都要听父亲阿能日里讲不完的故事中进入梦乡。

俗话说:“老人在时不讲史,后裔不知老人史。”父亲阿能日里曾经含蓄而深沉的那些火塘边的故事,如今,让阿能次合真正明白了“前辈不说谚语,后辈不会比喻”的道理。

“山与山,靠白云相连;坝与坝,靠绿水相连;各族人民,靠党的民族政策相连。”阿能次合告诉记者,布拖1956年进行民主改革这一年,他的父亲阿能日里17岁,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到凉山州昭觉县当兵。在部队里面当过通讯员、修过公路……练就了一身摸爬滚打的本领。

1958年,阿能次合的父亲阿能日里选择离开了部队,由于阿能日里13岁父亲就过世,能吃苦耐劳,返乡后懂得了“待亲要礼貌,待友要善意,待老要爱戴,待党要忠诚”的道理,因而被推荐为人民公社社长。从此,每天早出晚归,劳作总在前面,收工最后一个离开便成为阿能日里“吃鱼别忘打鱼人,乘船别忘造船人”的人生座右铭。

“不种地却爱炒面,只有把雪当饭;不放羊却爱披毡,只有用云擀毡。”这是阿能次合的父亲阿能日里在合作社当社长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阿能次合每每听到邻居们讲起父亲阿能日里曾经带领社员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种情景时,让他觉得那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才发生似的,离他很近。

采访中,在阿能次合的谈吐举止间,让记者切实感受到了从他心里涌出来的那份喜悦之情,正是他在自己祖辈们的那些“故事”中领悟到了人生真谛--“前辈没规矩,后辈走邪路。” 放牛娃成为村里第一位高中生

“那个年代彝族娃娃读书的少之又少,别人家的娃娃在合作社放牛、放羊,做活挣工分,但我父亲当过兵,明白事理,让我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阿能次合说,由于他家有七姊妹,人口多,家境贫困,日子过的很是清苦,但他父亲毅然决定要他读书,“人不读书会穷一世,只有读好书才能改变命运。”父亲意味深长的道理至今让他历历在目。

1980年,阿能次合成为了合井乡合井村第一位高中毕业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村民们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当然,能爬得上悬崖峭壁的,不一定泅得过险滩。”阿能次合说,由于自己文化基础差,底子薄,高考落榜后,他参加过县内招聘考试,但每每落榜都没有让他失去做人的原则:“学好用一辈子,学坏误一家子。”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靠门。80年代,合井村由于彝族农村文盲者居多,在家务农的阿能次合更主动地为不会算数的那些左邻右舍记这算那是常有的事,有时候邻居们连卖几个鸡蛋都找他去算钱,但他从不推诿。

大学生儿子娶了汉族新娘

阿能次合家是地地道道的布拖彝族,他家在布拖县合井乡居住至今已有七代。过去,由于受地理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彝族和汉族之间不通婚。

“你儿子大学毕业后,娶汉嘎(汉族)老婆你们反对吗?想过别人会瞧不起你们没有?”记者问到。

“不反对!不反对!爱情是不分民族的,我儿子家两口子都是大学毕业生,现在日子过得很幸福哦!”阿能次合连连回答。他告诉记者,儿子和儿媳均系西昌学院毕业,小两口现在感情如漆似胶,其实还曾为儿媳妇会不会嫌弃他家贫穷的事担心过一阵子,谁知把儿媳妇娶进门来以后才发现既知书达理,又乖巧懂事。“儿子跟着汉族懂汉习,儿媳跟着彝族懂彝俗。” 现在儿媳比其他人更孝顺公公婆婆。

“你知道,其实在婚姻上我们家比合井乡其他彝族先进步了的。”阿能次合肯定地说。他说,左邻右舍如今在子女的婚姻和读书这事上,早已被他家潜移默化地感化了。在阿能次合满脸的笑容中,记者看出了一个地道的彝族人家已经完全和现代社会融合,摆脱了落后和封闭的束缚和偏见。

“没有木柴难烧火,没有文化眼不明。”、“男儿走得远,见识超朋友;姑娘见识多,手艺超朋友。”这是阿能次合茶余饭后经常教育子女的话题。

合井村村风民风蔚然成风

“好汉护三屯,好狗护三邻。”2000年,井合乡合井村班子换届调整,阿能次合被村民们推选为村委会主任,至今已连任了六届村委会主任。村民们说,上任伊始的他先从打开村民们的思想封闭之门入手,走村串户,让村民们要转变观念,真切感受移风易俗所带来的新气

象。

邻居们为他的这种举动无不为之感激。那时,阿能次合总是笑之应答:“腊肉无味,加盐给朋友吃;荞酒不香,加蜜给邻居喝。这是祖辈们留给我的一句话,以后你们卖东西找我去算钱就是了!”

“对于村上来讲寻找致富路子很重要,你看!我们有些彝族就喜欢铺张浪费,这样就影响了同步奔小康的进程。”阿能次合告诉记者,以前合井村办丧事攀比之风触目惊心,现在他带头提倡厚养薄葬以后,全村上下从源头上刹住了丧事大操大办之风,村民们不约而同为之叫好。

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如今,布拖县井合乡合井村在阿能次合的带动和感化下,村风民风蔚然成风。

本报特约记者俄底尔以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凉山金沙江上溜索改桥两座大桥横跨大江连接川滇惠及8万人

两座大桥横跨大江连接川滇惠及8万人五彩大凉山跑步奔小康封面主题周●凉山●2013年5月,为了改善大山深处的交通,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四川省确定实施77个“溜索改桥”项目,布拖县冯家坪金沙江“溜索...

布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布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