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蔬菜大棚里牵牛犁地心情别有一番喜悦改善基础设施乡村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5-06 16:28 大字

蔬菜大棚里牵牛犁地,心情别有一番喜悦。

改善基础设施

乡村美丽村民便利

C

民主村是2012年布拖县彝家新寨建设重点村之一,由县委办公室和特木里镇党委政府联合负责协调指导建设。按照“整体规划、整合项目、整村推进”的原则,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建设、产业扶贫等项目资金,实施高标准打造,总投资1315.4万元,新建民居65户,改建29户,以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该工程于2012年9月开工,2013年底竣工。

一项项数字堆叠的工程,似乎很简单,但是深入实际了解才发现,现实的情况却要困难许多。吉尔子且回忆说,2003年县城改造和移民搬迁项目启动时,他家的土地和房屋当时就被纳入其中,想着家里种植的白杨树还没有见到效益就要砍掉,家里人不同意搬迁,可是吉尔子且耐心劝说,说服了家里人的反对意见开始搬迁。在那次建设中,村里100户人家从土坯房换到了砖瓦房居住,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后来规模和效果出来之后,其他村民才认识到了建设带来的改变,到后来彝家新寨建设时,接近100户村民的积极性有所提高,项目建设也就相对容易一些。

走在民主村的村道上,水泥路右边是太阳能路灯,相隔8米左右就有一盏,左边是排水沟,绿化带中还种植着樱花树。刚种植的樱花树不大,但是今年开花特别鲜艳,与白墙蓝瓦呼应,美化环境的效果更加明显。每隔一段距离,还能看见垃圾箱,在整洁的道路上特别显眼。民主村还聘请一位村民作为环卫工人,职责就包括清扫垃圾、养护绿化带,通过专人清扫和管理,日常加强爱护环境卫生的宣传,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2015年,村里争取到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实施全村入户道路的硬化,并修建了1个垃圾转运点,设置22个垃圾箱。在打造村容村貌上,设置文化墙、安装365盏太阳能路灯,打造村民活动广场、健身运动场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项目,聚合起来,就是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示在村民眼前,成为美丽乡村最直观的体现。

村里蔬菜大棚建好之后,在种植的过程中,村民发现灌溉一直使用自来水,虽然方便,但是水费成本非常高,解决用水的问题,成为节约成本的一项重要突破口。去年,该村完成了1615米的沟渠建设,铺设引水管道2120米。现在每个大棚门口都有水管口,用水更加便利,而且关键是不用水费。这项投入能够节约每年10万元左右的水费。

推动产业致富

朝着幸福生活迈进

下午5点,6名孩子在村委会前的篮球场打球,他们刚刚从县城的学校回来,有了运动的场地,这里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阿根此拉介绍,村里的适龄儿童全部都入学了的,稍小的孩子都在县城里上幼儿园;小学生大多数都在县城里的特木里小学,中学生一部分在县城就读,还有一部分则送到西昌读书,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考上中专、大专甚至大学。

村上请各组德高望重的人组成村民调解委员会,一旦村民之间出现一些矛盾或者纠纷,就由委员会来进行调解,村干部也都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有事找他们,成为了一条便利的途径。村主任阿根此拉介绍,村里的治安情况很不错,村民之间也都很和睦,也没有新增吸毒人员。上次安装路灯的老板,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村民在路灯和绿化带的树上栓牛栓羊,感觉到村里的风气很好。阿根此拉认为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是对村民素质的肯定,他心里感到非常高兴。而村里通过建立一些村规民约,对于提高村民素质、引导婚丧嫁娶不攀比的风气也有很明显的效果。

依托省科协、县科协的帮扶,民主村经常召开培训会,将科普惠农新村作为推手,强化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去年以来,多次开展大棚蔬菜培训、厨师培训、电焊培训。不仅是本村的村民来学习,一些周边地区的人,听说有培训,也特地赶来看看。

“光说不行,还要做出来。”村支书吉尔子且以这句话作为开头,谈起了发展的思路。2016年,民主村在扩建100亩大棚蔬菜的基础上,还将建设500亩露天蔬菜种植基地,增加50亩白魔芋种植面积,苹果树1500株,力争人平均增收450元。

吉尔子且感慨,他承认民主村与很多地方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也正在积极探索缩小差距的途径。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如果这些都还比较远一点,那么依托本村一二组种植蔬菜大棚,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三四组养殖肉牛,同时成立马铃薯合作社;五六组养殖本地黑猪,成立黑猪养殖合作社。这些更加直接的想法,通过村民们勤劳双手,一件一件实现,那将成为发展致富的途径。

新闻推荐

西铁警方查获毒品30多千克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吴光辉)腊肉,不言而喻,大家都明白是南方农家制作的年货,但是有人却用腊肉来偷运毒品,掩人耳目。12月8日18时05分,两名男子来到西昌火车站候车,当他们走进候车室,西昌火车站执勤民警就发...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