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学前教育涉水起航
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送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同学们享受营养午餐。 绘画手工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上接A04版)
以木尔乡叶儿村教学点为例,尽管在秋季招收时,该教学点吸引了300多位家长来为孩子报名。在综合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后,该教学点完成3个幼儿班96人“超标”的招收后,还将村民活动室改建成了能包含40人的一个一年级班。但即使如此,该教学点还是不得不跟未进入校园的100多名孩子说“再见”。
基层乡镇,教学环境相对差的农村学前教育虽然收费较低,但因覆盖面不足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据了解,布拖首创了拖觉镇和木尔乡整乡(镇)普及学前教育经验和精细化过程监管模式,前后整合8所闲置的村小开办村幼儿园,并将5个村民活动室用来开办村幼儿园,却依然难以满足需求。
【瓶颈】
“人”“财”两缺办学难
“2012年以前,布拖县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生只有1000多人,短短年两之后,到2014年9月,布拖县全县已经有4489名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布拖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荣敬龙说,虽然布拖县学前教育近两年发展迅速,但因为全县3岁至6岁的儿童总数有20650人,除去在县外接受学前教育的700人,全县学前三年的入园率依然很低。
一边是家长和学生的需求量大,一边是全县学前教育入学率低,“大面包”遇上“小嘴巴”,瓶颈何在?
目前,布拖全县共设有92个幼儿教学班,但该县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仅有125名,其中公办教师仅48名,且多数集中在县城机关幼儿园,而剩下的77名教师全是临聘人员。
“虽然我们依据财力考虑了教师们的待遇,但很难留住年轻人。”荣敬龙介绍说,特别是在基层,农村学前教育没有单列教师、保教员编制,基本依靠临聘人员支撑,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办学质量十分困难。
学前教育师资的大量缺乏,也使得学前教育质量很难得到大幅提高。而缺失的原因与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偏低有很大的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国家并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中,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的待遇和编制均受到影响,很多幼儿师范的毕业生要么放弃幼师工作,要么通过各种渠道转为小学老师。
此外,国家、省、州下达的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往往需要地方配套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无偿划拨建设用地难以实现,造成项目推进困难。
“人”、“财”两缺,制约了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仅凭一县之力,其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硬件设施、费用投入等都是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不涵盖学前幼儿教育,幼儿午餐并不免费的情况下,布拖县通过“1+2+1”模式,即通过政府、基金会、家长等单位或团体的资金投入解决了学前孩童午餐问题。
【探索】
直击短板逐个击破
按照省、州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规划及彝区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布拖县在2018年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数应不低于12000人,2020年普及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4489人与12000人,8000人的差距,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实现目标,布拖县面对压力采取非常措施,探寻超常规发展之路。
2015年,布拖县正在申办民办幼儿园2所,拟申办14个教学班,招收幼儿500人。此外,县财政将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教育附加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同时,建立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统筹人力、财力、物力,完善相关政策和奖惩激励机制,实施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各项计划。
布拖县还尝试,在条件比较成熟的乡镇,整合闲置的村小、乡镇中心校教室和村民活动室等资源,引进社会慈善机构支持,先行先试,推进整村、整乡学前一年、学前两年、学前三年普及教育进程,形成适合于布拖县农村的学前教育办学模式,积累办学经验,为大面积推广做铺垫。
针对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该县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县城、中心乡镇和经济活跃乡镇,采取民办公助形式发展学前教育。明确政府在划拨土地、建设审批、建设过程、税费减免、办学资质审批、师资待遇、运行支撑、安全监管、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争取社会慈善机构支持,弥补政府投入不足,减轻家长负担,采取“政府+慈善机构”合作模式,发展助学形式的学前教育。
而针对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该县创新农村学前教育志愿服务机制,与西昌学院、凉山民师校、西昌现代技术学校等院校合作,争取成为这些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实训基地,将村官、村医、待业幼师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纳入农村学前教育志愿服务体系,在志愿者工作考核合格基础之上,按照服务年限,在布拖县正式招录学前教育师资时对志愿者给予加分照顾,激发志愿者长期从事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多措并举,多方努力,使布拖县学前教育已涉水起航。
新闻推荐
乐安湿地就是布拖的“地球之肾”。彝人的脚步淌过弯弯的河。这里即使冬景萧瑟,也常常成为摄影人眼里最美的地方。以前,每当天蒙蒙亮的时候,鸟儿的欢叫声就在乐安湿地的上空此起彼伏,吵醒了睡梦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