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在乐山“升起”

三江都市报 2019-09-18 07:44 大字

中国环流器一号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供图受控核聚变,是世界重大科研课题之一,俗称“人造太阳”的受控核聚变装置的研发,广受世界各国关注。它的任务是根据太阳和其他恒星释放能量的原理,设法将氢弹爆炸这一瞬间完成的核聚变现象变成可以控制的过程,从而使它的能量充分被人类所利用。

1984年9月21日,位于乐山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585所)建成启动中国环流器一号装置,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建成的第一座大型“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它标志着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由原理探索进入到规模物理实验阶段,使我国成为除美国、前苏联、日本和西欧外,又一个自主研制中型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的国家。

此后,在该装置上我国开展了8年等离子体实验研究,取得了400多项科研成果。以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对中国环流器一号物理成果进行评议,一致认为“达到了国际同类装置中等离子体参数的国际水平”“具备了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条件”“大部分实验研究课题属于国际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前沿”“是我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可以说,从中国环流器一号开始,世界核聚变研究领域才真正出现中国的名字,它标志着中国在受控核聚变科研领域的装置建造和实验手段上有了新发展。随着中国环流器一号的设计成功,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追逐“人造太阳”梦想的脚步一次次加速:1994年,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的基础上,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又改建成功“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装置,取得的实验参数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2002年,我国第一个具有偏滤器位形的托卡马克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在成都建成,标志着我国受控核聚变研究进入大规模物理实验阶段。2006年,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电子温度达到5500万度。

2009年6月2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中国环流器二号A在国内首次实现偏滤器位形下的高约束模运行,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6年,欧盟、中国、俄罗斯等七方36个国家正式签署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ITER)国际合作协议,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计划,最终吸引了占世界人口一半左右的七个大国共同参与,中国是其中的重要参与国之一。

据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聚焦核心素养助力质量提升

本报讯(蔡香怡)12日上午,乐山市徐家扁小学围绕“聚焦核心素养,助力质量提升”为主题召开了教研组长会。会议围绕教学...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