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上小桔灯 史良高

安庆晚报 2018-12-26 10:19 大字

年少时最喜欢两本书:一本是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另一本就是冰心的《小桔灯》。

记忆里的《小桔灯》很薄,薄得跟我的小学课本差不多。集子里究竟收了作家的哪些文章与诗歌早已忘却,唯独没有忘却的是那盏温暖的小桔灯——漆黑的山道上,冰心提着小桔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乡公所,耳边似乎还在回响着小姑娘临别的那句话:“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读了,让人格外的暖。读到末尾,“那时我母亲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眼泪差不多就要流出来。

缘分,是一个永远也难以诠释,又十分迷离扑朔的词。做梦也没有想到,很多年后,我居然也来到冰心客居过的山城,来到歌乐山脚下,而且,一住就是经年。

小桔灯的雕塑,铜质,一位小姑娘,用竹竿挑着一盏透红的小桔灯,那么的生动可爱,那么的睿智沉着,目光炯炯,蔼然远视。那一刻,我油然生发一个念想,要去看看那条蜿蜒曲折的山道,要去寻找当年的那盏小桔灯。

有资料显示,1940年11月,一心想为抗战事业做点贡献的冰心,从昆明辗转来到重庆,居住在通远门边的七星岗。作为知名人士的她是接受宋美龄之邀,来参加妇女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的。一段时间之后,她感到那里的空气与自己当初的想象相去甚远,便毅然决然地投身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文化救亡活动。战乱,繁忙,让冰心的身体一度十分堪忧。为了躲避复杂的政治环境,躲避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也为了养病,冰心一家迁居歌乐山。

在那座自己取名“潜庐”的房子里,冰心度过了陪都时期整整5年难以忘怀的岁月,留下了《我的童年》《我的母亲》《再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名篇佳作,最脍炙人口的自然要算后来的《小桔灯》,虽然发表于1957年的《中国少年报》,但故事还是拉回到了抗战时期的歌乐山。

六十多年后的冬天的早晨,裹着一袭寒风,我走进了歌乐山。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位于歌乐山森林公园内的潜庐,一个叫林家庙5号的居所。那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青瓦硬山式屋顶。潜庐四周,鸟鸣声声,松涛阵阵。伫立居所前,我生发疑问,这就是当年的潜庐吗?冰心在《我记忆中的沙坪坝》一文开篇是这样写的:“抗战时期,我住在重庆郊外的歌乐山,每天总在没有围墙的土屋廊上,看着远远山下的嘉陵江缓缓地东流……”经常光顾潜庐的老舍先生也曾赠诗:“敢为流离厌战争,乾坤终古一浮萍。茅庐况足遮风雨,诗境何妨壮甲兵。”

显然,当年的“土屋”、“茅庐”并非眼前的潜庐,即便翻盖修葺,也不至于此。咨询一位知情人,说是当年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早已坍圮了。他随手一指:“喏,就是山腰的那片平地。”我顺眼望去,已是杂木丛生,荒秽遍地。我呵呵一笑问,那乡公所还在吗?老人说,乡公所的旧址上早先盖了一所小学,再后来又改为聋哑学校,现在也搬走了。沧海桑田,只怪这世界变化太大了!

上山的小路没有了,黄葛树下的人家没有了,那位可爱的制作小桔灯的小姑娘也没有了……然而,此次的行程仍让我十分高兴,至少,我欣赏到了冰心深情赞美过的歌乐山自然风光:“寓所左右有云顶、狮子二山当窗对峙,无论从哪一处外望都有峰峦起伏之感。房子东面松树下是山岩,有小小一块空地,站在那里看下去如同在飞机里下视一般。嘉陵江蜿蜒如带,沙磁区各学校都排列在眼前。……真是‘蜀江水碧蜀山青’。重庆又常阴雨,淡雾之中,碧的更碧,青的更青,比起北方的山水,又另是一番景色。”

下山的路上,我买了两个很红很大的桔,我要和我家的孪生小姐妹一起,制作两只小桔灯,让她们记住,这歌乐山上曾经住过一位叫冰心的奶奶,还有那盏充满希望的小桔灯。

新闻推荐

乐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乐山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力争2022年建成四大湿地公园

◆健全湿地公园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湿地管护公益岗位;◆力争2022年,建成三江湿地公园、岷江湿地公园、大渡河湿地公园...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