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求用瓢漂流诗歌
王君华
“所谓逃名而名我随,避声而声我追者已。揆君分量,轻宠傲俗,乃百世之师也。”这段文字讲中国古代一些士人热衷避世,但往往事与愿违。
乐山古代也有这样一个人。
费求,《嘉定府志》记载,唐代末人,曾隐居味江山。他的个性飘逸洒脱,常流连于居住地周围方圆二百里的山水之间。他拒绝出仕。王建在蜀地还是兵马总督时,曾经延聘他为参谋,但是他拒绝赴任。因为王建后来在蜀地称帝,联系这两件事,乡亲们就送给他一个雅号,叫“唐隐居”、“唐山人”。
令人称奇的不是他拒绝当官的事,毕竟历史上的这类人多。他的奇特之处在于,发明了用瓢漂流自己的诗作。
据说,费求效仿老子,每天骑着青牛招摇过市,不到天黑尽了不回家。不是趣味相投的人,不与之交往。时常还骑着牛儿吟诗、写诗。自己认为是作品了,就写于纸上,然后把诗纸揉搓成丸,装进大水瓢中。如放河灯一样,放到江中,任其漂流。
20多年如一日,都这样做,也不知道用了多少瓢装了多少作品。而其他赠送给别人的诗却流布广泛。晚年,费求病倒在床上,可能是安静的缘故,不知不觉间就想到了自己的作品,也可能想到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是该“盖棺定论”的时候了,于是叫家人把诗瓢找出来,他告诉家人,这些诗文如果不沉没于水,得到的人会明白我的苦心。
但令人称奇的是,水瓢竟然没有沉没,并确实被人得到了。这个人不知姓名,但属有识之士,收到后呼之为“唐山人诗瓢也”。但因遭水浸润,十篇中只有二三成保存完好,只有三十多篇为世人所知。《全唐诗》、《全五代诗》选录他的多首作品。
费求的作品很多,如《题处士隐居》: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赠行如上人》:衲补云千片,香焚篆一窠;《题青城山范贤观》:苔铺翠点仙桥滑,松织香消古道寒;《赠僧》:云间晓月应难染,海上孤舟自任风……
费求的苦心是什么呢?
费求的诗作,内容多抒怀,又多用冷色调语言,并不辛酸偏激。因为避世,他的名声反而更大。
发表诗作,古人有多种途径。或题壁、或刊刻、或写扇、或案牍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发表在墙壁上,看到墙壁的人肯定不会太多,诗歌却依然流传千古,这样的事儿还有不少。却从来没有以“瓢”为载体来发表诗作的。
嘉州人费求不走“寻常路”,选择了用瓢传诗,这可是如今网上网下漂流瓶的鼻祖了。
新闻推荐
曾仔五月六月,连着有母亲节、父亲节,虽是两个舶来品,但近乎刷屏式的秀孝心、晒祝福,以及催生的各种段子,让朋友圈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节日氛围。以致于网友调侃:什么地方的儿女最孝顺?答曰:朋友...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