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哥

三江都市报 2017-06-14 00:00 大字
唐廷华

大哥生病了,病得还不轻。

我心里难受、不安,火烧火燎地往重庆一家大医院赶。

春天,正是桃李芬芳,油菜花铺金时节,在乐山开往重庆的动车上,我却无心欣赏窗外迷人的田园风光,视而不见青葱油绿装点出来的大地娇颜,满脑子里,只是不断叠加着大哥印记的幅幅画面。

动车以200公里上下的时速,快速向前奔驰。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的摩擦声,沙沙轻鸣。以往乘坐动车,洁净的车厢,舒适的座椅,低频得几乎没有噪音的呼啸,总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人们常常为外出的人送上旅途愉快的祝词,而乘坐动车时,恐怕大家的心情十有八九都会是愉快的。可是今天,这一切都离我很远,心里老像是被什么东西塞着,满满的,沉甸甸的。

是为大哥。

还差一年就满80岁的大哥,他这一生走来,是十分不容易的。

我家是一个大家庭,13兄妹、到现在几代人已达130余口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的父母,还有大哥二哥,把一大家人紧紧地“箍”在一起,是绝不让分家的。除在外上大学、工作,然后成家立业的弟兄外,在老家农村的几弟兄,加上他们的子女,那时候也有30来口人。这样人口众多的一个大家庭,在穷困年代,生活窘迫可想而知。除了精明能干的父母,好在大哥和二哥这“两大支柱”,一个是经济支柱,一个是劳力支柱。就像一根扁担的两头,担起一大家人。二哥在这头,带着在农村的几个弟弟,脸朝黄土背朝天,做着最繁重的体力活,保证着一家老小几十口人不饿肚皮,有粮食吃,哪怕是灾荒年辰。大哥在那头,把乡村医生的职业做到极致,挣下钱来,不光供家里在黑市上购买粮食,以弥补生产队所分口粮的严重短缺,日常购买油盐酱醋,用布票去供销社扯布做衣裤、做鞋袜,也靠大哥挣来的钱。尤其是,那么多弟弟妹妹,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学杂费生活费,更是依赖大哥。所以后来,“有出息”了的弟弟妹妹们,每一次回老家时,都会由衷地对大哥说,我们的出息,是你用肩膀“挑”出来的,每一次听到这话,大哥都非常开心满足,他开心是因为弟弟妹妹们的出息。大哥同时每一次还会重复同一句话:一奶同胞,该的。他淡淡一笑,脸上透着满足。

大哥年轻时,有过辉煌。

1958年,乡里成立人民公社那一年,同时有了第一家卫生院,公社卫生院第一任院长就是大哥。而那一年,大哥刚刚才19岁。到1960年,已任院长3年,干得风生水起的大哥,一心想着自己做“单干医生”,在县卫生局和公社党委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他辞去院长职务的情况下,只身远走新疆。一年后,当他从新疆回到家乡,县里和公社不仅没有任何追究他擅自离职的意思,还做工作想叫他继续任院长。大哥态度坚决。上级也就没再勉强。大哥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因为“单干”能够挣更多的钱,不但可以养活弟弟妹妹们,而且能够为弟弟妹妹们的成长,铺就更好的路。

大哥的无私奉献,成就了我们的大家庭,成就了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出息”。

再说大哥的医术,不仅闻名十里八乡。而且医者仁心,大哥从来把医德看得很重,他视患者为亲人,乡里乡亲,有钱付医药费,他绝不多收半文,没钱的人家,他少收或不收。在他的诊所,没有哪一天不是患者盈门。但是就这样,他不光“坐诊”,凡有人来请他上门看病,不管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还是白天深夜,他都会提着药箱就去,绝没有半点儿推辞,也不会加收“走诊”费。有的病人走几十甚至上百里山路来看病,因为天太晚或者因为病情较重不能当天离开,村里又没有旅店,大哥便会把病人请到自己家免费吃住。

也许,就因为长年累月加班加点工作,超负荷运转,生活又从来没有规律,不光不能准时吃饭,而且一天吃一两顿、饿着肚子给病人看病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大哥的身体和精力严重透支,落下了一身的病。我原本只知道他患有高血压、胃溃疡、肺心病和腰肌劳损,但是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肺癌会降临到大哥的身上,而且已经……想到这些,我的心像是被谁揪着,生疼生疼的。

大哥的儿子在重庆火车站出口处等着接我。在去医院的出租车上,侄儿告诉我,他父亲现在心态很好,精神也不错。他不晓得自己得的啥子病?我问。父亲晓得。侄儿说。我接着对侄儿说,你父亲生来就是一个能“扛事”、泰山压顶不弯腰的人,这次,他是一定能够“扛”过去的……

哦,差一点忘了告诉大家我大哥的名字:唐廷洪。

新闻推荐

五通桥禁毒办:联合多部门走进戒毒所“帮教”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李明江)9日上午,五通桥区禁毒办联合区关工委、共青团、老干局、禁毒志愿者,带着全区人民的关怀,走进乐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对里面的五通桥籍戒毒人员进行帮教。整个活动得到...

乐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乐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