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长廊清风扑面
□本报记者郑金容 文/图
“一条 巷子分两段,一边廉政一边热闹”。富乐山旁,芙蓉溪畔,有一条小巷子,即“李杜祠巷”。早期只是行人过路的小通道,后来变成生活气息浓郁的市民化小巷子。如今通过一系列的打造,它已经成了绵阳的一条“廉政文化长廊”。近日,记者走进了这条巷子,去感受了它清新的气息。
紧邻富乐山依托李杜祠的小巷
说它是巷子有些勉强,最初李杜祠巷只是毫不起眼的小过道,偶有人走过。
坐落在富乐山下,李杜祠旁的李杜祠巷是典型的新巷子,存在历史并不久,是随着游仙区的发展而出现的。据《古城新曲》一书介绍,游仙沈家坝附近大多为荒河滩地。到1993年才开始大规模的开发,修建房屋。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才有了现在的规模。“之所以命名为李杜祠巷,主要是旁边有李杜祠。市民们都熟悉李杜祠,取名如此也便于记住。”“老绵阳通”汤毓良说比起城区的马家巷、铁匠巷,李杜祠巷顶多算是个“小青年”,但作为后起之秀的李杜祠巷依托着富乐山和李杜祠两位“大神”,想要低调都不行。
秦汉时期,金牛道作为出川入蜀的主要干道,从广元到成都便要途经游仙,因此使很多人在此聚集停留。从目前保留下来的富乐山遗迹和越王楼,便可以看出当时这一带的繁华与热闹。“现在市区涪城区是在宋朝欧阳修的父亲修建绵州城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唐朝以前,最繁华的区域还是在游仙区这一带。”汤毓良介绍道,尤其是富乐山一带文人汇集、商贾发达,而一旁的李杜祠则是文人墨客最爱聚居之处。据《绵州志》记载:李杜祠系西汉中国针灸创始人涪翁、东汉著名游方道士李意期鹤居之地。唐朝初年,在此基础上修建了治平书院。为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沿金牛古道经过剑阁到达绵州,在治平书院居住。陆游也曾在此停留过。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李杜祠一度遭到破坏,但遗迹被保存了下来。
随着游仙区的不断发展,与李杜祠相隔不远的一条居民小通道就被命名为了“李杜祠巷”。和其他巷子不同的是,因为被道路所切割,李杜祠巷共有两段,两段则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边是游仙区的“廉政文化长廊”,一边则充满了市井味道,沿街兜售,热闹不已。
尚廉敬纪成为廉政文化长廊
78岁的李婆婆在李杜祠巷口经营了一个小卖部,她在这个店守了十多年,亲眼见证了巷子的变化。“最初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小过道,偶尔有车和人路过,去年才变了模样。”老人说原本不起眼的一个通道经过打造后,变得又漂亮又干净,连人都多了起来。“我虽然不认识字,但看着巷子里的墙壁上各种各样的图画,就感觉很好看。不忙的时候,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巷子口耍。”后来儿子告诉她,这个巷子成了游仙区的“廉政文化长廊”。“清风者,正气之所聚。游仙者,清风之所托。辟道义之门,担济世之任,羽化翩跹,清风游仙者矣……”记者一走进改造后的李杜祠巷,目光便被巷子里800余字的《清风游仙赋》所吸引。大气磅礴的文字不仅融入了游仙的人文地理,还讲述了历史上的廉政故事。随着脚步朝巷子逐渐深入,依次看到了百廉图、古今勤廉人物故事等12个板块。白色的墙底通过浮雕、竹简、版画、牌匾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地展现了何为“清正廉洁”。
记者了解到,“清风游仙”廉洁文化长廊从去年5月开始设计,9月便完成施工建设,是一个完全对外开放的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你很难想象,明明只是走进了一条巷子,却有了意外收获,竟在几分钟内,让你上了一堂深刻而直击内心的廉政教育课。
低调热闹绵阳人的市民味
走完了“廉政文化长廊”,本以为已经看完整条李杜祠巷,但一街之隔处还有一段李杜祠巷,这里充满了热闹的市民生活气息。
刚走到巷口,便会听到各种买卖声音。卖菜、卖花、卖水果的小摊摆在巷子的两边,有的是附近农民自己种的蔬菜水果,有的是从市场上批发而来,琳琅满目的商品供附近居民们购买。炎热夏季,夜晚11点后巷子便安静下来了,巷子中间有一棵大的黄果兰树,盛开之后,几乎整条长街巷子都能闻到黄果兰的香味。“每天早上去河边散完步回来,我就在巷子里买一些菜和水果回家。”78岁的王大爷住在巷子里的小区中,站在自家楼上都能听到楼下的叫卖声。虽然有时候巷子里很热闹,但王大爷很喜欢这份热闹,因为热闹中能够感觉到一份生活气息。
李杜祠社区工作人员何清华告诉记者,李杜祠巷算是自发形成的,随着居住的市民多了,时间一久,就形成了这条有生活味道的小巷子。相比较对面的“廉政文化长廊”,它略显低调,但却代表着一种舒适恬淡的生活味。路过其中,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绵阳人对生活的态度。
廉洁文化入巷上墙
引来行人驻足观看
新闻推荐
告别烟雾缭绕 亮出蓝天白云4月下旬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同比上升26.3个百分点
本报讯市环境监测站位于富乐山﹑市人大﹑高新区自来水公司﹑三水厂4个国控点城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将城区4月下旬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与去年同期进行监测对比,结果显示,绵阳城区秸秆禁烧成效明显。今年4...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