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故乡的清泉

绵阳日报 2016-04-16 14:14 大字

□ 江剑鸣(平武)

山泉,山里人生命的血脉。

我的故乡罐子沟有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山泉,由之而成溪成河。乡亲们把小溪叫做沟。遍布故乡的几十条山沟,就是山里人生命的脉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十里故乡的父老乡亲,即仁且智。他们在山坡上刨食,他们在水边居家,任凭寒来暑往,云卷云舒,过着他们平凡普通的农家生活。

我的故乡罐子沟呈“丫”字形状。顶上一溜长山,是三国时邓艾偷袭江油关时走过的马桩关。山后便是青川县。左边是连接高村的龙池坪山,右边是连接白草的大茅坪山。左边由北南来的一条小河,上半截叫薛家河,下半截叫唐家河,右边由南北来的一条小河,叫光二河。两条小河分别汇聚了沿途张家沟、熊家沟、马家沟、磨沟、红岩沟、安家沟、平沟等大大小小几十条山沟的清泉,一齐相对向我的老家九元桥这地方聚来。老一辈把这方圆十多里统称罐子沟。九元桥便是一个二龙抢宝的地方,也是罐子沟的中心。汇拢两条小河的河流,又扭头西去,直出高跟头,过袁家坝,过油房坝,到代坝,汇入磨刀河,再转向南,到白草,注入涪江,向东而去,奔腾咆哮,昼夜不息。

这些泉水,源起于大山深处的树下沼泽,乡亲们叫水踏子的地方。在那些枯叶掩盖之下,或岩缝裂隙之间,由点滴而积,渐为涓涓之流,或牙签之细,渐成刀把之粗,渐成汩汩之势。在明月松间,在大青石上,或叮咚,或潺潺,伴着莺啼,伴着蛙鼓,一路壮大,成溪成河,一泻万里。

在罐子沟,路沿小河筑,房沿小河建。乡亲们的房子,坐山面水。门前一道弯弯的小溪,洗菜,淘米,濯足,涤衣,无不便利。后山坡上的几处浸泉,人们凿渠挖沟,引来山下,浇菜园,浸麦地,得灌溉之利;或剖竹为筒,空中建渠,把清澈香甜的山泉水,直接引进灶房厨间——现在改用塑料管或金属管,说是政府的“五改三建”工程——山里人有了自来水,得生活之便。

凡喝过罐子沟山泉水的人,无不啧啧称赞,说它没有城市里的自来水的漂白粉味,即使喝生水,又香又甜,还不会拉肚子。这一方面是说山泉净澈甘洌,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崇尚大自然的心理反应吧。

不知道邓艾和他的部属们是否饮用过这些山泉。据我猜测,应该是一定饮用过,否则,军官、战士、马匹,都会渴死,怎么能够下山去夺取江油关?

这些流淌不息的大小溪流,滋养着我的故乡罐子沟千余乡亲,滋养着他们畜养的牲口、牛羊和鸡鸭,滋养着田地里的麦苗、玉米、油菜和瓜果。沿途竹翠松柏绿,麦青油菜黄,青瓦白墙里,生活着纯朴勤劳的父老乡亲。乡亲们祖辈在这些溪流山沟旁边,日出而作,生息繁衍,这些山泉,功莫大焉。

九元桥一带,有好些大水潭,那便是孩子们的“夏之梦”乐园。小时候,我们每逢暑假,邀约七八个少年,找一处稍微大点的水潭,“噗通——”,一头扎进去,扑通扑通一阵乱扑腾。再在石头窖里摸木叶鱼,捉秤杆子,在流水滩里撵桃花斑。捉得几尾后,用青菜叶子裹了,在沙滩上生一堆火烧着吃。待烧熟后,剥开青菜叶,那香气,在山沟里飘溢好远好远,或许还逗来几条狗几只猫,跟着孩子们疯跑。太阳大了,我们又便一头扎进潭水,划几把狗刨,打几场水仗。只要天晴,整个小河沟每天像过节一般,热热闹闹。

大山里的溪水,昼夜不息,即使山外干旱异常,山里的溪水也不干涸。所以,我的故乡罐子沟,有“天干三年,仍吃饱饭”的说法。也许是上天对山里人格外恩荫吧。

如果站在代坝朝罐子沟看,你会发现,这个“丫”字形的水流,好如一株站起来的大树,挺拔修长,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沿途的村庄房屋,仿佛正是树上的硕果,而赶着黄牛白羊的人们,仿佛正是飞翔其间的快乐小鸟——这是一幅何等壮丽的图画啊!

罐子沟的清泉,流过岩石,流过山沟,流进大河,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我的骨髓中,永远,永远。

新闻推荐

绵阳市实验中学教师获省教育系统首届摄影大赛奖

本报讯近日,由四川教育报刊社《四川教育》编辑部、《教育导报》和数学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拍下教育的瞬间”四川省教育系统首届摄影大赛结果正式揭晓。绵阳市实验中学李敏选送的作品《石塘小学师...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故乡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