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作画笔 绘“文明”新画卷——见证绵阳市志愿服务发展之路(二)
2015年新春伊始,一个好消息从北京传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经中央文明委复查确认,绵阳市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在城市文明程度测评中,志愿服务活动占据了相当比重。绵阳能成功卫冕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功不可没,绵阳的全国文明城市画卷上,志愿服务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本报记者杨檎
多元社会
民众需要专业服务
志愿服务的工作重心不仅在于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更在于调整全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西方发达国家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市场主体提供私人服务、个人和民间组织提供志愿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而我国的志愿服务,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更需要引领和规范。
在“总队模式”的推动下,绵阳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使得绵阳志愿服务的组织化得到了加强,不再是一盘散沙。但仅有组织上的保障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日常的具体工作怎么开展?对此,绵阳雷锋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振平和绵阳“为乐公益”负责人郭常波深有感触。
绵阳雷锋志愿服务中心是绵阳目前最大的公益组织,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李振平发起成立了这个组织,旨在“像雷锋那样帮助别人”,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到了数千人。“雷锋做过的好事我们都能做,雷锋没做过的我们也能做。”李振平说,“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志愿服务保持常态化,让我们的服务变得更规范?我们需要平台,需要项目,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来自各方的协助,不然我们的志愿服务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而不能成为社会功能的一部分。”
绵阳“为乐公益”是一家侧重于心理援助的志愿服务组织。“现在社会进入多元化时代,民众的需求也多元起来,志愿服务肯定就不能再只是随手做点好事而已,我们的服务需要更具专业性和贴近性。”该组织负责人郭常波说:“同时也需要有设计合理的项目,才能确保志愿服务持续开展下去。”
“四化”驱动
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2014年5月,中央文明办《精神文明建设》刊发了绵阳市委书记、市文明委第一主任罗强的署名文章——《以“四化”推动志愿服务蓬勃开展》,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绵阳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做法。文章很快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绵阳模式”再次受到外界夸赞,被誉为“广泛适用于现阶段中国志愿服务工作”。
绵阳志愿服务的“四化”,即参与的社会化、平台的社区化、活动的项目化和工作的规范化。
突出参与的社会化,绵阳大力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在志愿者服务总队的组织和带领下,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与,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开展助农收割、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带动更多的党政机关干部加入志愿者行列。普通民众自然也不甘落后,目前绵阳的志愿者队伍中,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成员,“人人争当志愿者”已经在绵阳蔚然成风。
突出平台的社区化,绵阳把志愿者的舞台搭建在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主体作用,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其他困难群体,开展家政服务、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的就近就便。如今绵阳的每个社区都有志愿服务队伍,全市还建立了60个标准化的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站,其标准是“六有”:有专(兼)职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者;有经常性志愿服务项目;有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有适于开展工作的场所并配备办公设备;有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有必要的投入经费和运行经费。平台的社区化,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突出活动的项目化,绵阳大力抓好志愿服务项目的发布、认领、评审、资助等环节,以具体项目带动志愿服务的常态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和社会需要,推出一批志愿服务项目,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各级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服务组织根据自身情况认领项目,政府和爱心企业对认领的项目进行评审并给予扶持和资助。市文明办副主任赵准说,“目前绵阳有很多做得相当不错的项目,比如‘邻里守望\’、‘关爱留守儿童\’、‘保护母亲河\’等,在社会上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突出工作的规范化,绵阳制定了《绵阳志愿服务总队章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招募注册、培训记录、活动保障、激励回馈等方面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并重点完善了记录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四化”强力驱动,绵阳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全社会形成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数以万计的人享受到了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极大地提升了绵阳的城市文明水平。
“孵化”中心
倾力服务“新常态”
在位于富乐山的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有一座并不起眼的建筑,挂着“绵阳市群团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牌子。该中心依托绵阳团市委,始建于2012年,最初叫“绵阳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去年升级为群团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其功能是联络、服务和管理民间社会组织,并负责对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专业培训。
一年多来,绵阳的各种志愿服务组织,通过该中心的专业孵化后源源不断地进入社会,服务于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志愿组织的孵化器,绵阳群团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除了为志愿服务组织免费提供场地和民政注册相关引导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对即将进入社会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分专业类培训和非专业类培训。”该负责人介绍,“专业类培训,包括各种应急服务,比如抗灾抢险、心脏复苏等等,还包括传授手语、哑语等专业技能。非专业类培训,主要就是以游戏为主的素质拓展。来授课的,都是具有一定水准的专业人士,其中包括一些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熟手\’。”
团市委书记向赟告诉记者,志愿者“孵化中心”既组织志愿服务,同时又是一个枢纽平台,而这个平台的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为政府“购买”志愿服务、为企业尽社会责任搭建通道,当好“中间人”;为个人参与志愿服务提供窗口;孵化更多的社会志愿者组织,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承办、领办志愿服务项目,并从各个环节予以辅导和帮助;服务志愿者组织,把中心办成志愿者组织之家,加强志愿者组织间的互动与合作,推动共同进步。
在高位截瘫的吕大哥家,志愿者包饺子、煮汤圆,小屋里弥漫着浓浓的爱意和节日气氛。 (本报记者 张莉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龙太国实习记者李志豪)为促进公益团队的志愿者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志愿者抵御疾病风险能力,日前,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绵阳佰信医院,在富乐山桃园三结义广场对300余名公益志愿者及其家人...
乐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乐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