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夯筑基石:乐山工业的前世今生

乐山日报 2013-09-23 19:32 大字

德胜全连续式细晶粒抗震螺纹钢棒材生产线市经信委供图■ 本报记者 杨心平

一个企业身后,总是牵着一串长长的脚印。那是过往的经历,也是岁月的年轮,铭记着历史刻度里的喜乐忧欢。

对于像德胜钢铁这样的企业来说,历史的承载感或许比许多企业都强。它们经历了保守封闭的计划经济与开放活泼的市场经济双重洗礼,转型升级的脚步从未停歇。

从昨天的历史中走来,创业的艰辛与超越的喜悦同在。尽管有过摸爬滚打中的酿跄与蹒跚,尽管每一次的转身都不轻松,却也锻造了它们坚持坚守的韧性。德胜们构筑起乐山工业的坚强基石。

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601.63亿元,是2005年的4.08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7.08亿元、利润63.4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63倍和3.05倍。全市工业化率5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

(一)前世今生:老牌企业的新身段

我们清晰地触碰到一个老牌企业身上永不言弃的商业气质和成长锐气,或许这才是它的灵魂和根。

历史浩瀚又厚重,要找寻工业的脉络与印记,成长于其间的企业无疑是极好的实例参照。可触,可感,可知,是散发着体温的鲜活样本。

我们第一站选择了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这家总部位于沙湾区大渡河岸,曾经以“大渡河”为名号的乐山知名本土企业。日前揭晓的“2013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中,德胜集团排在第176位。

今非昔比。而今德胜的版图,一块在四川,一块在云南。位于沙湾的总部办公区与生产区域分设,园林式环境早已告别了“光灰岁月”。行走在“十里钢城”生产区,记忆中“傻大粗”的老旧钢铁没了踪影,眼前是大气整洁的现代钢城——钒钛循环经济园区,现代化、信息化流水线上数据不停交汇,指示灯交替闪烁,炉火红旺,铁水奔涌,钢花飞舞,产品频频下线。

天蓝草绿,德胜以持久的实践对此做出了贡献,关键手段即是“循环”。通过循环,废料成原料,对经济的贡献是降本增效,对环境的贡献是零排放。传统“三废”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回收后全部转化成要素资源;余热余压回收用于发电,装机负荷达到10万千瓦时,每年自发电近7亿度,提供企业生产所需电量的60%以上,年直接经济效益3亿多元。

“‘大钢\’时代,每万吨钢生产需要人力800人。现在,每万吨钢只需要19人。”公司办公室主任郭明给了一个有说服力的对比。

“大钢”即德胜的前身,全名大渡河钢铁有限公司,1997年转制而成德胜钢铁公司。800人到19人,现代化生产节约出40倍多人力成本,这期间的路走了16年。即便这样,眼下的沙湾总部,依然有近6000名员工,其中80%的就业贡献都在当地。

16年间,德胜已经由“一个篮子”演变出“多个篮子”:以煤炭、矿产资源、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产业链向钒钛深加工、能源化工延伸。(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乐山高新区团工委、非公企业团组织成立

本报讯9月26日,乐山高新区团工委及四川天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团支部、四川君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团支部等9家非公企业团组织集中成立。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方为加出席集中成立仪式,并为新成立...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