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武大雅韵 薪传嘉州

乐山日报 2013-08-18 19:32 大字

武大学子乐山“寻梦”张在军先生著书封面张在军先生著书封面武大学子参观武大乐山旧校址武大乐山旧校址(翻拍)武大乐山旧校址(翻拍)■ 本报记者 邓里 文/图

“珞珈传雅韵,百年聚归鸿”,今年是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大庆。暑假期间,武汉大学的13名学子千里迢迢来到乐山,寻找武汉大学内迁乐山的遗迹,重温昔日“武大梦”。

1938年至1946年,时称“中国最美大学”的武汉大学为躲避日军侵略,西迁至乐山继续办学,在乐时间长达8年。这一段特殊的时期,被称为武汉大学史上的“乐山时期”,乐山也因此被武大人称为“第二故乡”。

现场1

武大师生共寻梦:体验艰辛弘扬武大精神

“1938年,因武汉会战爆发,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这是记者在百度里搜索出来关于武汉大学的一段历史记载。

武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学科综合研究型重点大学,中国最著名大学之一。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66亩,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7月17日,武汉大学的13名学子从武昌出发,到乐山寻找武大遗址,探寻“第二故乡”。他们探寻了位于乐山师范学院的“武汉大学乐山纪念堂”、武汉大学在乐山办学的旧址——乐山文庙等,老校徽、车床、借书证……“太令人震撼和激动了,看到这些珍贵的物品,仿佛在讲述着武大在乐山的那段厚重而又艰难的8年办学历史。”领队、武汉大学学生会实践部副部长吴震宇告诉记者。

学子们还逐一探寻了梅庄、松柏楼、矿冶楼、李公祠、龙神祠等乐山的武大遗址。“来到乐山让我们很激动,乐山对于武汉大学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寻找这段历史,就是想找到当年武大的学哥学姐们所具有的‘乐山精神\’。”武大学子们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吴震宇告诉记者,“我们此次来乐山探寻‘武大西迁乐山\’的遗址,一是为11月29日将要举行的‘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暨武大西迁乐山75周年校庆献礼;二是学生们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感受和体会当年师生们办学的艰辛,寻找和弘扬武大精神。”

记者手记

“故乡”是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一片宁静,如同母亲一般耐心倾听我们诉说喜怒哀乐。“寻梦”在我们心里,都有着一种美好的寄予和希望。“武大·乐山情”必将在乐山和武大之间,建起一座永恒相传的友谊和缘分桥梁。

现场2

房产作家张在军:爱文史结缘武大与乐山

“我一直喜欢文史,早就知道‘武大西迁乐山\’这段历史。《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等几部关于武大在乐山办学的书籍,将为武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暨武大西迁乐山75周年献上一份礼物。届时,武汉大学将在校史陈列馆给我一个地方进行陈列展示。”曾客居乐山的房地产从业人士、文史作家张在军告诉记者。籍贯湖北、定居广州的张在军既不是武汉大学的校友,也不是乐山人,作为一名专职的房地产从业人士,在业余时间完成了系列“武大与乐山”的文史书籍,是怎么想到的呢?

日前,记者专访了湖北省作协会员张在军。“我写作系列关于武大在乐山办学的历史书,一是源于我喜欢研究文史,写作也是我一直的爱好。二是虽然我不是武大毕业的,但我的家乡在湖北,出于家乡情结,想写本这样的书,为家乡做点事。三是2004年因工作原因我被派驻乐山。在乐山工作和生活的这几年,我早已把乐山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也对武大西迁乐山8年办学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随后5年多的时间里艰难寻访,最终著成了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那段历史的45万字史学专著《苦难与辉煌》。四是自己在业余读书时,发现了‘武大西迁乐山\’的历史处于一个空白状态,没有人去系统梳理。于是,决定自己来试一试,来发掘整理武大西迁的历史。”

张在军告诉记者:“作出这样的选择,我是想抛砖引玉,让更多更专业的人士来研究和发掘这段历史。另外,也想证明自己,纠正外界对于房地产商人的曲解。”由此,张在军被业界人士趣称为“乐山房产商中最有文化的人、文人中最会卖房子的人。”

张在军向记者透露:“今年2月出版的《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一书中,我写了近60名教授;今年10月份我还将出版《才情与风范——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续编》,写了40多名教授。这两部所写的武大教授加起来有108名,算是‘武大108将’。此外,我还刚刚完成了《西迁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预计在11月份武大校庆之前出版。前后这几部作品,总共有约120万字,算是对乐山和武大的一点心意。”

记者手记

记者和张在军一样都不是土著乐山人,但对乐山有着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乐山城对外来人的包容和接纳,就像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关怀。我们望着大街上车来人往都倍感亲切,无论走多远走多久,她都让人割舍不下,总想心甘情愿、竭尽所能地为乐山的美丽和繁荣尽绵薄之力。

现场3

文史专家唐长寿:乐山精神体现武大校训

“一所大学的百年激荡史,理应贯注着一种传统与精神。要解读武汉大学在乐山办学8年中体现的大学精神,可从当时校训切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武汉大学老校友、文史专家唐长寿告诉记者。

“武大在乐山办学的8年,以‘明诚弘毅\’为校训。‘明诚\’出于《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教育就是要发掘受教者个体的‘诚\’,最终让‘诚\’自作主张。而‘弘毅\’出于《论语》,其文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只是拥有一技之长的人,还要弘扬正义,百折不挠,甚至要将此作为一生之责任。武汉大学在乐山所走过的路程,正是此校训精神的呈现。换言之,‘乐山精神\’也体现着武大校训精神。

“武大与乐山有着不可分割之情,从六个方面可以体现。一是乐山是武大的第二校址。武大当时是全国前四所名校之一,大师们云集乐山的数量是空前绝后;二是武大到乐山办学期间,有力促进了乐山地方的开化和进步,直接吸收了大量乐山籍的学生。武大毕业的乐山人,有的成为乐山的知名人士,如卢祥麟;三是8年期间,武大培养了11名新中国的院士;四是内迁期间连年举行科学展览会,对我国西南地区普及科学知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五是为乐山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比如办附属中学、小学,还参与乐西公路的建设,研究医治地方病等;六是抗战期间在乐山,武大师生共伤亡百余人。”唐长寿告诉记者。

武大在乐山办学的8年期间,武大师生秉明诚之训,光弘毅之道,不移于贫病,不屈于积威,筚路蓝缕,自强不息,遂使真知薪火相传,桃李繁茂相继,使武大扬英名于战时,著妙誉于四方。武汉大学今天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就是对乐山时期校训精神的继承和延伸。

记者手记

唐长寿是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的。他作为武汉大学的老校友和武汉大学乐山校友会的副会长,对武大有着特殊的情怀。他在武大度过了一生中最关键的成长时期,人生全新篇章从此启航。

现场4

高校教授杨小川:百年名校与乐山的缘分

谈及“武大西迁”的历史,乐山师范学院旅经学院副教授杨小川颇有自己的见地。“武汉大学西迁乐山,是从1938年3月开始,部分教职员工与一、二、三年级学生共600余人,几经辗转,终抵嘉州。漂泊流离中的武大人在乐山士绅、百姓的鼎力协助下,修文庙,葺神祠,整余房,理古寺,竭可用之地,辟堪负之房,建实验之室,造活动之堂。当年4月29日,师生正式在乐山复课,武大迁川分部暂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至当年7月份,珞珈山本部的教职员工随王星拱校长抵达乐山。‘嘉定分部\’正式易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结束了西迁8年的离乱之苦。”杨小川告诉记者。

杨小川对武大的乐山时期有着自己的观点:“一是百年名校西迁乐山,是一种武汉与乐山的缘分。乐山教育系统应该秉承武大校训‘明诚弘毅\’的精神。二是乐山师范学院应该要发扬学术至上、教育兴国的优良传统,学习武大师生苦读书文、发愤图强之余不忘心忧天下;教授们更应淡泊名利,以‘学术兴国\’为理念,将乐山作为自己砥石砺金的沃壤。三是乐山各界应当学习西迁武大的‘自由民主,兼容并包\’品质。四是乐山师院以‘弘毅自强 督学践行’为校训,广大师生要在潜心研习的同时,探寻乐趣,显示刚健有为,以\‘游于艺’的精神,在激扬奋斗中多持有几分自信、从容与闲适。作为地方高校,我们更应该学习武大\‘造福乡邦,服务社会’,为乐山发展贡献光和热。”

记者手记

杨小川的观点一语破的。武汉大学现在的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既是对乐山时期校训精神的继承和延伸,也是乐山高校学习武大精神的延续和提高。高校教育应在挖掘历史底蕴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

现场5

热心市民蒋志兵:武大永远在乐山人心中

“武大永远在乐山人的心中。”热心市民蒋志兵告诉记者,“从内心里,我对武汉大学在乐山办学心存敬意和感激。多年来,我都非常关注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武大在乐山办学8年,对当时蜀道险阻、消息闭塞、封建意识十分浓厚、文教科技落后的嘉州古城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首先,武汉大学在乐山办学期间,为乐山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相关统计,武大迁校初的四川籍学生仅10多人。其中,乐山籍学生只有2人。8年中四川籍学生最多的时候,一年达200多人,其中,乐山籍学生增加到30余人,现在乐山工作的武大校友还有50多人。”

“其次,武大当时在乐山的社会影响也是很大的。自武大迁来,乐山风气为之一变,千年古城打破了沉寂,街头巷尾,挽救危亡的歌声、讲演声振动人心。师生们为了募捐支前,奔走乐山街头;进步学生公演《放下你的鞭子》、《日出》、《雷雨》等名剧;免费举办会计补习班、民众学校,进行智力服务。设立‘法律知识顾问处\’、‘电器维修部\’,方便了乐山城区市民。师生们的篮球、排球赛、越野跑、郊游等活动,对乐山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大力弘扬乐山精神的今天,我们一是要秉承武大那种在‘困境中坚持办学\’的理念。二是要发扬武大的办学特色。三是武大不仅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还为学校的建设、为社会培养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四是武大的学生读书风气甚浓,自觉组成各种形式的读书小组,在凌云山下、大渡河边、岷江两岸勤奋攻读,互相切磋,造就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人才,有的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蒋志兵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蒋志兵对武大在乐山8年办学的历史情有独钟,打心眼里对武大心存敬意和感激。我们的社会需要传承历史文化,触摸时代脉搏,以更昂扬的精神,共同筑起乐山梦。

新闻推荐

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本报讯昨(23)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赵田率队前往乐山市成绵乐城际铁路乐山站、公交客运总站、徐浩大桥和乐峨路苏稽段加宽改造、乐自高速杜家场互通E匝道等全市交通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就项目推...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