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市纪委马边扶贫印记之一 “桐华培优班”再造“大龄学生”
编前语:
今年2月18日,马边彝族自治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征途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和省市纪委监委共同在马边奋战17年,一批“纪检人”变身“第一书记”“扶贫干部”,扎根彝乡,奋战乡村,在大山深处建设着“山水彝乡·秀美马边”,续写着彝汉一家亲的情谊,践行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本报从即日起,推出中央、省市纪委马边扶贫印记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甘国江
立古曲子放下了羊鞭,走进校园。
立古曲子住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小谷溪村凉风顶组,这是小谷溪村最偏远的组之一,通组路未硬化前离村委会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该组所在地山高风急,凉风阵阵,村民主要以种植和养羊为生。
作为家里的老大,16岁的立古曲子和村里很多女孩子一样,需要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照看家里的羊,加上上学路途遥远和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孩子辍学在村里一度并不少见。
2018年冬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下派马边挂职扶贫干部、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陈劲松和省纪委监委挂职扶贫干部刘凤祁等在一次走访中,发现了刚刚重回课堂的立古曲子。
“当时她15岁了,还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看到我们后就红了脸,明显她的年龄和身高让她看到我们时很不好意思。”经过了解,陈劲松得知立古曲子因为父亲患病,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所以错过了上学年龄,成了“大龄低年级学生”。
“彝族家庭孩子普遍较多,且重男轻女,尤其是家里的老大,一般会被留在家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一直到弟弟妹妹能上学了,自己才有机会接受教育。”经过走访,陈劲松发现立古曲子并非孤例。
从那以后,这些年龄相对偏大、但还在低年级上学的孩子就成了陈劲松和其他挂职扶贫干部心里放不下的牵挂。“我觉得必须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如果按部就班的话,他们别说上完初中,连小学都不一定能毕业。”陈劲松与其他挂职扶贫干部一起商量,并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扶贫办和马边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获得了支持,大家决定一起为这些孩子办一个班。
只要肯上学,永远不怕晚。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2019年夏天,来自全县8个乡镇的28个彝族孩子进入位于马边县城的碧桂园职业中学,“桐华培优班”正式开班。全班学生都在小学三年级以下,四分之三为女生,平均年龄12.8岁,最大的16岁,最小的11岁。
庆幸的是,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大山里的孩子展现出了顽强的适应能力,许多个“第一”诞生在“桐华培优班”。
——第一次感受注重语文教学和阅读能力培养的模式,学好普通话;
——第一次体验正规的音乐、美术等专业课程教学;
——第一次与北京大学到马边参加社会实践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互动,知道大学是什么;
……
(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我们集中全县最好的老师,自己编写教材,科学安排课程,以励志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坚持学业复习巩固和适度超前教学相结合,帮助孩子们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陈劲松告诉记者,“桐华培优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那些“大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实现“弯道超车”。培训结束后,班里有一半孩子在新学期实现跳级升学。班里年龄最大的阿培阿黑,新学期开始后从二年级跳到四年级,成绩在班里还是前三,腼腆的立古曲子在新学期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
“桐华培优班”只是马边推进控辍保学、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桐华培优班”开办不久,另一个针对大龄高年级学生、旨在提升就业技能的“杉华补剂班”也开班了。除此之外,县城共有1124个孩子也利用暑期在各乡镇接受学历补偿教育,有了一技之长的他们在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
“除了让他们多学知识,我们更希望他们树立自信、怀有梦想、敢于追逐梦想,这样他们才能走得更远。”陈劲松表示,今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已投入帮扶资金,支持在马边常态化开办“桐华培优班”和“杉华补剂班”;全国妇联对此也非常关注,将支持县里把班办好。“我们将珍惜机遇,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继续实施精准帮扶。”陈劲松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桐华培优班”“杉华补剂班”,无不凝聚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等多部门的关爱,让莘莘学子不仅长了智更长了志,打下了脱贫的基础,树立了奔康的信心。同时,福来桐华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乡村“美好学校”试点、网络互动共享课堂、高校志愿者服务,教师培训“请进来,走出去”,变“控辍保学”为“防辍培优”……一系列务实的举措,让马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扶贫新路。
新闻推荐
销毁现场马边警方供图本报讯(记者龚启文)24日上午,马边彝族自治县公安局与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在劳动乡一空旷地集中销...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