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送基层 文化暖民心
文化表演现场。
观看表演的百姓。
灯会现场。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欢乐送基层,文化暖民心。1月6-10日,四川省2020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服务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在乐山市举行。在活动期间,省内100余位知名文艺工作者用精彩的表演为峨边县、马边县等贫困地区群众送去了冬日里最温暖的问候。
作为举办了22年的“老”活动,今年有哪些亮点?贫困地区的群众看了又有哪些想法?记者跟随文化列车的脚步深入了解了一番。
看 表 演
歌舞喜庆欢乐 文化下乡“乡”味浓
“吃货些,今天吃啥子,火锅,巴适!黄喉儿毛肚又嫩又脆……”1 月 9 日下午,在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雪口山乡黎明村活动广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的姑娘们正在为当地群众演绎四川车灯《好吃嘴儿》。只见舞台上,10多位姑娘手里拿着“四页板子”自打节拍,脚下踩着节奏明快的舞步,嘴里念着轻松愉悦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串词,引来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既然是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就要安排一些带有乡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四川车灯就是一种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民间文化,是十分典型的民间草根文化。”来自甘孜州的舞蹈表演者谷卓玛对记者说道。
记者体验了一下演员们手里的快板。在演员们手中看起来轻巧灵便的“四页板”,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控制,不仅要用手指将“四页板”固定住,还要保持手部姿势的优雅,随着音乐准确敲打节拍。
“今年文化下乡活动,我一共参与了5个节目表演。有时候一场下来,化妆、换衣服的时间以秒来计算。大冬天上台,我真的是忙得后背出汗。”作为一名连续几年参加文化列车表演的演员,90后的谷卓玛记忆最深刻的是,每到年末岁初她就奔波于各个乡镇基层,参加慰问演出。“今年因为是脱贫攻坚关键年,参加的活动特别多。所以,今年过年可能来不及回家了,约了爸妈就在成都团聚。”她说。
小品诙谐幽默 引发百姓共鸣
“看了今天的演出我深受触动,脱不脱贫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努力!”1月8日,马边县荣定镇新华村广场上慰问演出如火如荼,村民苏治华一边看表演一边对记者说。
只见舞台上,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带来的脱贫攻坚小品引来老百姓阵阵笑声。演出中,小品《乌庙村的星空》引起了许多贫困户的共鸣。小品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乌庙村第一书记通过不懈努力,使贫困户实现了由被动脱贫的“懒汉”到主动脱贫的“脱贫之星”的转变,思想上也从“不想脱贫”转换为“我要脱贫”的故事。
“这个小品的剧本,是省人艺的剧作家创作的。我们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自从去年参与表演了这个扶贫小品之后,在各地表演都非常受老百姓的喜欢。因为故事很接地气,讲的就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在《乌庙村的星空》小品中,饰演贫困户的青年演员彭建伟对记者说道,文化扶贫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引导群众树立“贫穷坐不住、睡不安、等不得”的观念,将脱贫斗志、脱贫信心送到贫困群众心里。
除此之外,展现时代整体风貌的歌曲《红动中国》《花开盛世》、彰显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笛子重奏《扬鞭催马运粮食》等丰富精彩的节目,让基层老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谈 展 望
“大山的孩子渴望走出大山”
对于丰富精彩的文艺节目,基层群众和演员们的感受到底是什么呢?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几位观众和演员,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次演出非常精彩,孩子们不仅可以看到精彩的文艺表演,还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看看大山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观看了文艺表演的马边县碧桂园职业中学刘老师对记者说。
记者在马边县雪口山乡观看文艺慰问表演时,刚好遇到镇上学生放学,于是,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彝族女孩李里晓敏是雪口山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今年13岁的她活泼开朗,非常爱好文艺表演。“表演非常精彩,但是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元素。因为平时能接触到的文艺表演太少了,我希望能多给我们带来一些现代的文艺表演。”她说。
与热情的李里晓敏不同,吉补阿布性格羞涩,但当记者询问他对文艺表演的感受时,他告诉记者:“这些表演在电视上看过,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葫芦丝表演。”原来,乡镇小学老师紧缺,一位老师身兼数职。小男孩的数学老师平时爱好吹葫芦丝,所以感染了吉补阿布。如今,吉补阿布加入了学校的文艺表演队,经常到马边县城里参加表演比赛。
“希望从‘送文化’变为‘种文化’”
每年的文化下乡活动都搞得红红火火,但毕竟不能天天“送”,杯水车薪难解农民饥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演员们又是什么感受呢?
跟着这次表演团队来到基层慰问演出的还有一位川内的“老戏骨”——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刘晓民。
连续十多年参加“三下乡”的刘晓民,跟着表演团到访了各式各样的山村,见证乡村巨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伴随着时代变迁的脚步、乡村儿童对文化的渴望。“说实话,十多年前到乡村表演,男女老少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我站在舞台上放眼望去都是黑压压的人头。但是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智能生活介入,乡村百姓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到各种文艺节目,你会发现,在近几年的文艺表演舞台下,百姓看热闹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刘晓民感慨道。
舞台下的观众由多变少,由各年龄段观众皆有变成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的实际情况,也引发了刘晓民对“送文化下乡”的重新思考。“过去我们过多地沉醉在自己的专业表演诉求,没有走入群体真正了解现在农村百姓的文化需求。我希望改变过去‘送表演’的文化下乡形式,不再高大上,而是真正地走入人群,走入留守儿童,哪怕是为他们办一场乐器、舞蹈体验课,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播种一粒‘文化种子’。”
新闻推荐
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务工■记者杨心梅文/图“哒哒哒……哒哒哒……”12月12日一大早,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