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实施“一村一医”战略 消除医疗“空白村”

乐山日报 2019-07-23 09:27 大字

医士班学员学习解剖知识医士班学员认真上课■记者戴余乐

乡村医生是广大基层百姓的“健康守门人”,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

为解决基层卫生人才匮乏问题,筑牢健康扶贫网底工程,乐山市积极实施“一村一医”战略。2013年,由市政府牵头,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等为成员单位,依托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联合办学,针对乐山市小凉山彝区举办了两届“民族医士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又面向市内其他非民族地区招收了3届“乡村医士班”。截至目前,共免费定向培养474名乡村医生,打造了一支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人才队伍。

定向培养

乡村医生“村来村去”

今年27岁的潘志美,2017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士班”,现在是马边彝族自治县后池村村医。

“你的血压还是有点高,要定期到村卫生室检查,平时饮食注意清淡、少盐。”近日,按照每月入户计划,潘志美又走进了村民家中。测量血压,通过听诊器查看心、肺功能情况,潘志美细心耐心的入户工作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

“过去,后池村没有村医,村民看病要到镇上,往返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单程车费大概是25元。这对村民来说也是一笔负担。”潘志美说,“我们到村上工作以后,村民有个小病小痛不用辗转外出看病,可以直接在村卫生室拿药。此外,我们会定期免费为村民提供常规检查,入户做健康检查、宣传,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民族医士班”和“乡村医士班”在学员遴选上,按照“村来村去”原则,即从无乡村医生的“空白村”中选送符合条件的学员,到中职医学院校开展为期3年的全脱产学习,毕业后签订就业服务协议,回到原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通过走村串户、巡回服务,为当地群众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旨在进一步缩小贫困地区,尤其是较边远的民族地区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差距,实现基层群众疾患“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多措并举

打造高质量村医队伍

一支能看病的队伍才能有效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

为打造高质量村医队伍,“民族医士班”和“乡村医士班”在教学课程设置上,针对乐山市乡村医生面临的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共开设课程30多门,其中包括中医、西医、基本药物安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课程。保证学生毕业后能熟练运用中西医技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基本的诊疗和急救处理,包括用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同时,每年对乡村医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并开展知识技能竞赛;鼓励乡村医生队伍通过开展函授、成人教育提升各方面水平;依托省级、市级医疗教育服务机构,提升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层次,积极鼓励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此外,乡村医生采用绩效考核方式,收入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下沉比例挂钩。比如,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只要乡村医生被评为省级民族地区基层卫生优秀人才,一次性可奖励2万元左右。

把紧入口关、控制质量关、强化监督关……乐山市多措并举,一支能看病的队伍正发展壮大,有效解决基层“看病难”问题。

加强保障

确保村医扎根基层

长期以来,基层地区始终存在留不住医生的问题。为确保学员毕业后都能长期扎根基层,“民族医士班”和“乡村医士班”均采取定向培养机制,解决人员的入口和出口问题。待遇保障方面,严格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经费、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经费40%下沉补助政策,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收入和补助等,保障村医的收入待遇。通过营造舆论和社会氛围提升乡村医生对职业的认同感,提高社会认同度。

同时,加大村卫生室建设力度,全力打造标准化村卫生室设施,落实村卫生室服务经费补助,改善村医工作环境。让农村群众对乡村医生信任感逐步增强,村医本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获得感明显提升,让所有学员都自愿扎根基层、安心开展诊疗服务工作,确保“一村一医”网底健康扶贫战略工程全面有效落实。

据悉,下一步,乐山市将持续推进落实健康扶贫工作,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实施已毕业乡村医生培训提能计划,通过组织进修学习,鼓励、支持参加高职考试,提升学历教育等方式,实现全覆盖轮训,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本稿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乡村振兴 美丽画卷

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小荣丁茶园沙湾区碧山乡马鞍村积极推动农旅融合评选优秀乡村匠人记者方方摄农家院落宣传传统美德精...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