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绽放的青春 记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雪峰村党支部书记立克拢拢

乐山日报 2019-06-26 07:55 大字

今年28岁的立克拢拢,是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雪峰村走出来的大学生。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他到成都创业,2年后,他毅然放弃城里前途光明的事业,选择回乡创业,打算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2016年10月,立克拢拢当选为雪峰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雪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春在雪峰村绽放。几年来,立克拢拢用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雪峰村的可喜变化,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今年被评为乐山市第七届劳动模范。

■记者鲁倩文

回乡当村官

修通脱贫致富路

雪峰村是一个纯彝族聚集村,位于平均海波约900米的大山深处。从马边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驱车行驶近2个小时,便可到达这个小山村。

1991年,立克拢拢出生在雪峰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3年从乐山师范学院毕业后,立克拢拢和朋友一起在成都创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公司,每年盈利16万元左右。

虽然在外打拼已小有成就,但回到家乡,看到还挣扎在贫困线下的父老乡亲,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一是想念家人朋友,二是想为改变家乡面貌做点事,所以我决定回乡做点什么。”2015年9月,立克拢拢毅然放弃小有成就的事业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了他的目标。

2016年10月,立克拢拢成功当选为雪峰村党支部书记。他铆足了劲干工作,在认真履行党支部书记职责、狠抓党建工作的同时,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发展产业。

当时雪峰村基础设施薄弱,集体经济空白,属于省定贫困村。“要致富,先修路。”立克拢拢上任不久,便开始着手解决村里的道路问题。

“以前通村公路只有3.5米宽,且没有硬化,雪峰村雨水多,道路经常泥泞不堪,加上山高路陡,建材很难运输,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困难。”为此,立克拢拢召集村“两委”协商解决方案。最后,大家决定采用最原始的办法——“人拉车”,将满载建材的货车拉到工地。

“把粗麻绳拴在货车前,村干部、老百姓一起,二三十个人在前面拉,一步一步把货车拉上来。”回忆起这段经历,立克拢拢仍感慨万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如今13.6公里的通村公路已全线硬化,并拓宽成4.5米,为雪峰村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入户讲政策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

2016年以前,雪峰村大多数房屋是茅草房、篱笆房或土墙房,经常漏风漏雨。

为彻底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立克拢拢带领大家苦干实干,宣讲脱贫攻坚住房建设政策,并亲自到每家每户指导住房建设。

雪峰村周家湾组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各项发展受限,立克拢拢争取到异地搬迁项目,计划将该组整体搬迁至垭口组。但当时一些村民担心搬迁到新的地方后不能适应,许多人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立克拢拢了解到村民的顾虑后,开始挨家挨户给大家讲解搬迁的有益性和必要性。“有时晚上十一二点了,我和村干部还在走村入户。”就这样反反复复做思想工作,村民慢慢接受并同意搬迁。2017年,周家湾组25户村民整体搬迁到新的集中点。

“现在住进了新房,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子女上学都更方便了,真的比以前好多了。”说起如今的生活,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几年,在立克拢拢的带领下,雪峰村先后实施彝家新寨建设84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52户、其他形式住房建设83户,全村安全住房覆盖率达到100%,并全面实施电网、饮水、通讯改造工程,实现了“四通”,雪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提档升级。

倡导新风尚

推进移风易俗

“要想日子过好,思想改变是关键。”虽然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了,但立克拢拢发现,当地婚丧嫁娶铺张浪费之风盛行,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为此,立克拢拢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召开会议,修改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移风易俗。其中针对公共卫生差、铺张浪费等问题,明确了19条新规,分片设置卫生监督员,上门开展环境卫生劝导工作,对卫生保持好的群众进行表彰,示范带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3年来,雪峰村共评选“文明新风示范户”55户,评选“五星家庭户”8户。

立克拢拢还经常带领村组干部走村入户,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文明健康新生活知识,

(紧转第2版)(紧接第1版)

并手把手教群众叠被子、做家务,村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以前彝族群众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给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对此,立克拢拢积极引导群众勤俭办事,带头执行移风易俗相关规定,鼓励勤俭节约,批评铺张浪费,在群众婚丧嫁娶时提前介入做思想工作,讲明政策,并率先垂范,有效杜绝了“大操大办”现象。

在立克拢拢的带动之下,村民的思想观念在不断转变。他常用村里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条件的例子,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2016年前,雪峰村外出务工人员仅有几十人,如今外出务工人员已增加到450余人。

发展特色产业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路通了,环境变好了,但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们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成为了立克拢拢想得最多的事。

在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并认真学习借鉴各地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克拢拢结合实际,决定在雪峰村发展肉牛养殖项目。

2016年2月,立克拢拢创办了马边彝诚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以村支部扶贫资金27万元和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51万元注资入股,并通过保底分红和效益分红,确保集体经济稳定收益。

2018年,合作社顺利出栏60头肉牛,产值达86万元,利润16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创造8万多元收益,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115户贫困户户均分红420元。而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全村17户贫困户自行养殖70多头肉牛,依托合作社的产销渠道实现致富增收。

平时忙完村支部的日常工作,立克拢拢把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合作社的肉牛养殖上。近日,合作社新进了一批肉牛,正处在驯化期,状况还不稳定。“我担心牛生病,每天早上6点就要到牛圈去查看情况。老婆开玩笑说孩子生病都没见我这么紧张。”立克拢拢觉得有点愧对家人,但看到村民们生活越来越好,就觉得很欣慰。

为确保肉牛养殖项目持续发展,立克拢拢积极争取林业生态保护政策落地雪峰村。目前,该村已实施退耕还林800亩,退耕还草709亩,助农持续增收。

如今,在这位90后村官的带动下,雪峰村面貌焕然一新,并于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看到家乡发生了变化,看到乡亲们日子变好,我打心里高兴。”立克拢拢表示,接下来,他会继续埋头苦干,做大做强肉牛养殖特色产业,在带领村民产业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专家解读长宁地震原因 余震丰富或与区域构造有关

针对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6.0级地震,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典型的构造地震活动,与同类地震相...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