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条路的千古绝唱 ——长篇历史小说《永赖同功》 序

西南商报 2017-05-03 10:15 大字

[摘要]——长篇历史小说《永赖同功》 序

张三才(四川马边)

林仁清先生的新作《永赖同功》即将出版,要人作序。相关人员要我善始善终,派给我写。不好推却,只能唐突落笔。

这部长篇小说取材于四百多年前,发生在马边历史上的真实故事。这是一曲官民和谐、民族融合的千古绝唱,是一首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的万代颂歌,更是一个两袖清风、廉洁从政官员的历史存照。

以汪京为主人公的这段故事,泯灭于大小凉山的历史长河里,转瞬之间便是四百二十多年。然而,“汪公路”的故事,却在小凉山麓的马边,口耳相传,妇孺皆知。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明万历十七年(1589),朝廷在派兵平息“三雄之乱”后,决定“增设马湖府安边厅,城赖因乡,御名新乡镇”,并派正四品官员汪京(字佳山,湖北襄阳人)担任安边厅同知(相当于县令)。

汪京在任期间,为更好地加强对马边的开发和管理,采取了“建厅城、兴教育、修城堡、筑险道”四大举措。其中的“筑险道”,就是修筑马湖府(古时隶属叙州的今屏山县)至马边(时为马湖府安边厅)的一条宽三尺、习惯里程350华里的石板大道,号称“叙马驿道”。“叙马驿道”从屏山出发,沿金沙江而上到达新市镇;再从新市镇沿中都河而上到达野茅溪,经马边荞坝、石丈空、靛蓝坝,翻过烟遮山抵马边县城。修路资金除国库调拨黄金100两、大米100石外,汪京还带头捐俸并组织募化,大大调动了本地富商和老百姓捐款修路的积极性,建设资金迅速落实。该路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6月正式动工,历时一年,于次年6月全面完成。

曾经的天然要塞,被汪京大刀阔斧,削山凿壁,点石成金。血雨腥风的古战场,从此化腐朽为神奇,成为了一条通往内地和联结大小凉山的通衢大道。

为了铭记汪京倡导和组织修建这条出境通道的巨大功绩,马边老百姓将“叙马驿道”尊称为“汪公路”,并自发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孟冬在靛蓝坝境内的岩壁上雕刻“汪公路”三个大字,以示永久纪念这位为马边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首任同知。

汪京下乡发现这处雕刻后,为马边百姓对他个人作用如此夸大深感不安,当即要求所在地派人铲除,但此事却遭到当地百姓的激烈反对,身为同知的汪京对此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回到县城,汪京辗转反侧:我对修建“叙马驿道”只不过起了倡导和组织作用,作为同知,本属份内之责,咋能把大家的功劳记到我个人头上呢?冥思苦想,汪京终于思考出一个既不违背百姓意愿,又能真实反映历史本来面目的万全之策。他提起笔来,饱含深情地书写了“永赖同功”四个大字,意为修建“叙马驿道”不是我汪京一个人的功绩,而是永林军(马边驻军)与赖因寨(马边县城)人民共同创建的历史奇功。并派人用糯米煮熟捣烂之后加上石灰水,书写在马边与屏山联界的火烧岩绝壁上,以示永久纪念。

至今,靛蓝坝岩壁上留下的、民众拥戴颂扬县官功绩的“汪公路”岩石雕刻,以及火烧岩绝壁上留下的、汪京谦逊回应称颂百姓的“永赖同功”岩石书法这两处遗迹,历经四百多年风风雨雨,仍然在大山深处熠熠闪光。

弥足珍贵的史实,无比动人的故事,如果不把它用文学艺术形式搬上历史舞台,岂不是马边的一个重大损失?于是,我先后几次到乐山、到成都,专门就此奔走呼号,经过多方衔接协调,县上终于在2016年初同作家林仁清先生达成共识,撰写事宜尘埃落定。

此后,仁清先生多次来到马边,查阅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实地走访不少历史老人,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便开始正式写作。或许因为我在此中扮演了牵线搭桥“红娘”角色的原因吧,在历时半年多的阅读写作过程中,仁清先生坚持每写完一章,便在第一时间传过来,谦恭地嘱我帮助修改。说实话,我哪敢班门弄斧?但是,出于对友人真诚信任的感动和辛勤劳作的尊重,我只好勉为其难地帮助“推敲打磨”,权当扮演一个校对员角色呗。就这么两地传书持续半年至2016年7月底,《永赖同功》这部20多万字的历史长篇小说终于如愿杀青。

《永赖同功》是一部知识性和可读性很强的历史小说,是一部细腻描写小凉山区风土人情的纪实文学,更是一部激励后人时刻牢记宗旨、现代感非常强烈的正能量乐章。

是为序。

张三才 男,历任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协主席,出版有个人文集多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马边牵手阿里巴巴解决农产品销售难

4月14日,马边彝族自治县政府—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马边举行。按协议,双方将在电商人才培育、物流体系建设,农特产品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电...

马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