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生活更加“暖心”

乐山日报 2017-03-06 09:53 大字
■ 本报记者 付小惠

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托底线、促公平的“暖心”事业,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使命,也折射出社会的道德良心。随着全面小康的号角吹响,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力度,着力筑牢基本民生底线,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更加“暖心”。

春季新学期开学不久,乐山市计算机学校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李香彝已经开始了将近一个月的幼儿园实习工作。“我正在准备报考幼师资格证,希望毕业的时候可以留下来当老师。”尽管还有两年毕业,李香彝已经为今后的工作做好了打算。

李香彝原是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三溪村一名学生,家有60多岁的父母和一名弟弟。她也是乐山市首批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受益者,是乐山市逐步完善的助学工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山市先后建立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义务教育“三免一补”和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特困学生实行学费全免,健全了普通高等教育资助政策,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各级各类学校全覆盖、集免、奖、助、贷、补多位为一体”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财政投入方面,仅2016年,全市各级就投入财政资金3.73亿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37.04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目前全市11个县(市、区)均设立了教育扶贫救助基金,教育救助资金总数已达1813万元。

近来,和李香彝一样高兴的是即将入驻中心城区上河街—中河街—顺城街棚改项目“依水门第”小区的居民汪德勤。“前两天,我们家终于拿到了新房钥匙。多亏遇到了这么好的棚改政策!全家人将入住100平方米高层楼房,不用再挤51平方米的老房子,当然高兴啊!”谈到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她满心期待。为了有效解决特困群体的住房困难,乐山市制定出台了《乐山市主城区公共租赁住房实施管理办法》,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优先予以保障。如今,全市7229户困难群众家庭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解决了住房困难,实现了“居者有其屋”。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就业帮扶根本在于让更多人用劳动创造幸福。在此过程中,乐山市围绕“精准”二字,着力拓展就业渠道,提升职业技能,帮助困难家庭通过技能改善生活、改变命运。近五年来,乐山市针对低收入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免费开展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技能鉴定等精准就业服务,累计服务12万余人次。

随着一系列民生举措的相继完善,一张全覆盖、保基本的民生保障安全网正不断织密。坚决守住民生保障底线,在全面小康的路上谁也不掉队。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正在从不断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中获益,重拾生活的信心,重现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发展农村休闲观光旅游12000株脆红李助力脱贫

王坤(前左)与龚学平(前右)为村民做种植示范“接下来我们还会请专业技术人员,教你们修枝、定枝和后期养护。”日前,看着12000株脆红李树苗全部种植完毕后,乐山市计量测试所检测六室副主任、马边彝族...

马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马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