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搭平台,靠着品牌“闹”市场。马边农产品——从“提篮小卖”到“品牌闹市”
■ 陈柯江 本报记者 罗学锋 付小惠
年新年伊始,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鲁润心情“倍儿好”:“公司的茶叶品牌终于通过欧盟认证和美国认证。这意味着我们马边的生态有机茶可以外销欧盟和美国市场了。”
建基地抓好农产品品质,重品牌提升“闹”市场能力,马边金星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之路,见证了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双重发力“飞”出大山,也演绎着马边农产品从“提篮小卖”到“品牌闹市”的进程。
建基地
“闹”市场有“底气”
虽是冬日,金星茶业周家沟基地的茶树嫩芽尚未“吐穗”,但鲁润却是一脸笑意:“得益于生态有机茶基地建设,品质有保障,我们才敢有闯欧盟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底气。”
“从年起,我们就对境内的有机茶园地块全部进行编号,构建了有机茶生产过程中所有茶园农事活动、鲜叶运输、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全过程记录体系。这一完整的追溯过程,让马边有机茶的品质从‘茶园\’到‘茶杯\’都能得到最佳保证。”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农工办副主任肖志雄告诉记者,“去年,省市相关部门抽检了马边个批次的茶叶产品,合格率为%。”
不仅茶叶产业如此,近年来,马边县委、县政府围绕魔芋、竹笋、禽畜加工等农产品产业,以基地为载体,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抓好产品有机认证,通过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生产,在“锤炼”农产品品质上下足了功夫。
“目前,马边已建成茶叶基地面积.4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亩),有机竹笋基地万亩,发展猕猴桃1万亩,生态猪养殖规模达到万头,生态鸡养殖规模达到万只。”肖志雄向记者介绍马边农产品基地的“家底”。
“今后五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村一品’支柱产业,形成县有主要品牌、乡有规模基地、村有支柱产业的联动机制。”肖志雄说,“我们深刻感受到,以基地为载体,成规模、保品质,马边农产品才真的有\‘闹’市场的\‘底气’,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脱贫增收的持续产业。”
搭平台
“闹”市场靠品牌
年关将至,正是采买年货的时候。在马边年货采购节上,家住中心城区的市民王玉秀走到马边杨媚食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长舒一口气:“终于找到你家了。我来订今年的香肠。”去年,王玉秀在马边年货采购节上买了几斤杨媚腊味,觉得味道不错。她听说马边年货节又开幕了,特地赶来采购。
“今非昔比。有品牌和没品牌,就是不一样!”做了年腊味的公司负责人杨云霞感慨地说,“过去没牌子,只能在街边支个摊,沿街叫卖;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品牌,市场也有了。去年月以来,我们就陆续接到各地的电话、微信订单,销售额比年提升了%。”
“品牌闹市”不仅只有杨媚食品,该县金凉山、孙二娘等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在保持马边年货土特产“土”味的同时,都换上了“俏”外衣,集体“闹市”。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为我们搭建了‘闹市\’的平台。”鲁润告诉记者,“从年起,每年一届的‘美丽马边·春茶飘香\’推介会,让我们的茶叶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现在成了‘边河茶香飘市场\’。”
“以猪肉为例,通过连续三年的马边年货采购节,加上马边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马边特产网等电商平台的建设,我们的农产品品质深入人心,一个个品牌‘飞\’出了大山。”肖志雄告诉记者,“年,全县生产腌腊肉制品吨,实现利润万元。不仅如此,还带动户以上的养殖户发展养殖。供给侧带动了生产链哟!”
从“提篮小卖”到“品牌闹市”,马边特色农产品,正一步步“闹”向国内市场,“闯”入国际市场。
短评:农产品能否顺利“闹市”,不仅关乎农业产业的发展,更关乎乐山市彝区、山区农民脱贫奔康。马边立足县域特色,一方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建强基地、夯实农产品“闹市”的“底气”;一方面通过品牌塑造+平台搭建、扩大农产品“闹市”的“名气”,走出了一条从“提篮小卖”到“品牌闹市”的发展道路。
有品质、撑“底气”,搭平台、打“名气”。只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乐山的特色农产品一定会“飞”出大山、“闹”响市场。
新闻推荐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也是他们的光荣和让梦想所在。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来自乐山市各学校的教师们晒出了自己的教师节心愿,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对职业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愿景。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