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探索引才育才新路径

乐山日报 2017-01-14 00:00 大字

编者按新形势下,如何抓实人才工作,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真正实现人才服务全面改革创新,以人才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1月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为大家提供了实践交流的最佳平台。在此,本报摘录部分与会代表的交流发言,希望能以点窥面,展现各地各单位独具特色的探索路径,为大家带来更多启发、思考。

创建人才引育平台 放大人才集聚效应

中共峨眉山市

近年来,峨眉山市坚持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围绕“创客梦工厂”,不断拓宽人才引育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放大人才集聚效应。

拓展人才集聚平台。以创客为媒吸引人才,率先建成“双创”平台—“创客梦工厂”,吸引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有志青年等创客人群,带动草根创业者涌入。以项目为介集聚人才,吸引个创客项目入驻创客梦工厂,柔性引进四川大学、北京中关村等知名院校和园区优秀人才资源,集聚人才人。以企业为线吸纳人才,引进龙信数据研究中心、中关村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和地方特色中小企业入驻,入园企业个。

多措并举培育人才。引入中国强企业下属专业孵化器公司,推进人才培育专业化,累计开展9轮项目综合评估,2个项目分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和全国强,1个项目获省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围绕创新与创业、创投与创客提供全方位、系统性跟踪服务,成功创建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正在争创2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孵化器公司专家、行业精英等各类导师人,开展精准式辅导;依托创客咖啡、创客茶吧,搭建创业青年交流平台。

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投入资金3亿元,建成占地亩、建筑面积达万平方米的园区,建立创客工作坊、创客研发区、创客生活区等。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窗口,提供融资、仓储等配套服务,结合实体展厅和电子商务平台,宣传研发成果和特色产品,解决创新成果产业化“最前端一公里”问题。设立万元创业基金开展创新奖励、人才奖励。

探索人才开发新路径 聚力脱贫攻坚奔小康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

马边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立足民族贫困地区实际,不断探索人才开发路径。

“三个结合”确立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格局。与脱贫任务相结合编制“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与脱贫攻坚相匹配的干部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训人才,统筹递进培养、清华大学远程教育等资源,年均培训人次;联合嘉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与县情相结合引进人才,落实民族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七条措施,引进人才名;向上争取对口支援卫生、教育、农业人才名,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博士、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等6名专家驻县帮扶。

“四个项目”全力打造智力扶贫示范区。实施事业单位法人结构治理试点项目,选取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单位,全员聘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绩效分配向重点岗位和临床一线倾斜。目前,扩大试点到县人民医院和碧桂园职业中学。实施“彝绣能人”人才项目,培训绣娘人次,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工作室5个,年产值万元。实施“旅游名人”人才项目,与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烟峰彝寨带动马边旅游发展,组织旅游企业、村级集体经济负责人赴外学习乡村旅游经验。实施“定单定向”人才项目,开办定向民族医士班培养村医名,实现“一村一医”全覆盖;实施民族地区阳光天使计划,考核聘用紧缺专业人才名。

“四个注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注重政策支持,出台深化全县“引智留才”若干措施,形成“1+5”人才政策体系,设立人才项目专项基金万元。注重待遇保障,制定激励干部奋发有为十条措施,评选出名市、县“好干部”,重用基层干部人才名。注重物质激励,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先进企业、优秀企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进行扶持和奖励。注重亲情关怀。定期组织开展青年干部人才联谊会、座谈会等活动,增进青年人才沟通交流。

依托“三大载体”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市农业局党组

近年来,市农业局始终将人才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资源,依托农技专家团队巡回服务、农技人员走基层活动、“田园名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三大载体”,引导农技人才下基层,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精心挑选名具有中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专家组建市、县农技专家服务团,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印发资料等形式开展技术服务。向贫困村公布专家团团长、专家团成员及联络员电话,农村群众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联系专家到村开展服务,也可电话咨询问题困惑。目前服务团已开展技术培训会场,培训人数人次,技术指导次。

开展技术走基层活动。建立“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遴选名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安排名农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等专题活动。市、县农业系统选派优秀农技人才对个省级贫困村实现全覆盖驻村帮扶。

“田园名农”助人才培养。实施“田园名农”重点人才项目,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中,重点遴选培养名农业生产技能型人才、名农村经营管理型人才。对培养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培养,邀请省农科院、川农大专家专题培训,组织参加农业部、省农业厅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到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学习参观。政策上倾斜扶持,争取项目专项资金1.3亿元,重点向培育对象倾斜,促进其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搭台引才 服务乐山经济发展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事业平台为吸引,以项目为载体,探索人才引进使用创新之路。

搭建事业平台吸引人才。成立乐山太阳能研究院,引进省“千人计划”专家姜希猛等9名硕、博士落户乐山,柔性引进光伏行业知名专家沈辉教授及其团队。依托中科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精准引进2名博士后人才。成立乐山市药物研究中心,引进北京大学南泽东等名硕、博士,开展乐山道地药材种植、中药材新产品研发。联合中国华录集团建立智能交通与安全控制实训基地,引进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6名。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同成立“ICT行业创新基地”,引进6名硕、博士,促进乐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创新人才政策激活人才。出台《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等系列办法,实行高端人才聘任“一人一策”。采用全新评价考核机制,在编制、职称晋升、进修培训等方面单列指标,实施高端人才聘期制,通过年薪制方式特聘国家特一级厨师谢道权担任烹饪教学团队领军人物。为高层次人才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及住房等方面提供服务。

立足地方产业用好人才。建成现代网络通信实训中心、智能交通实训中心、多晶硅铸锭实训中心等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个。姜希猛博士领衔的太阳能创新团队的气凝胶材料研究项目,列入省科技厅地市州重点产业化科技攻关课题。以“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依托,实现博士后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来自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的2名博士后开展了“彝药赛北紫堇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发现系统研究”。引入中国华录集团、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等到乐兴办教育、科研院所,建成技术服务中心7个、社会服务基地个、职业培训鉴定机构5个。

狠抓人才兴行 助推提质发展

乐山市商业银行党委

近年来,市商业银行大力实施“人才兴行”战略,抓住人才“选育管用”关键环节,促进员工成长成才,提升企业竞争力。

坚持战略引领。制定《关于实施人才兴行战略的意见》、《关于“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等方面建立健全人才成长集聚机制。立足金融行业特点,推行资格认证上岗,常态化业务培训,提高人才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自律意识。

广辟选才渠道。以业务需求和岗位要求为标准,面向社会广纳贤才,构建门槛清晰、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聘用机制。高校招聘引进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名,成为全行的重要力量。加强与猎头公司等合作,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业绩,从国有银行、公务员、律师队伍等引进“高精尖缺”人才余名,成为全行的中坚力量。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形成了一支备用结合、适度超前的人才梯队。

搭建成长平台。分层实施特色化培训,形成新员工入职、后备干部培养、中高层提升等培训体系。有序开展上挂下派、岗位轮换,不同层级、不同条线地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内部职级体系,实行职务晋升与专业技术序列“双线”成长。实行竞聘上岗,破除“出身定终身”,提供横向转岗机会与通道,促进内部人员合理有效流动。

强化激励约束。按照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原则,完善考核分配、延期支付等制度,形成“用勇气担当、靠业绩说话、按贡献取酬”的氛围。注重人才成长与评价,制定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后备人才培养和考核办法。建立员工待岗和退出制度,推行干部任期制和聘用制。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干事创业。

新闻推荐

市文化馆送文化进彝乡

本报讯(记者曾文)近日,市文化馆年文化进彝乡慰问演出活动走进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市文化馆组织近百名文化志愿者,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神奇的川剧变脸,精彩的舞蹈表演,优美动听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