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书记”一个村脱贫解困讲原则
12月4日上午10点,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乡政府所在地。当下课铃声响起,设在这里的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冲出教室。教室旁的餐厅里,老师带着孩子们洗手。“水是近期改造的,铺设1.3公里的新管道,改善了居民用水环境。”
在乡政府背后,是太阳能电池板装置,这个装置发电量已达每年8000度,成为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乡政府有一间办公室,门口张贴着“去向牌”。和其他地方不同,这个乡的柏香村有三个“第一书记”。柏香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对口联系帮扶村。
中纪委帅志聪,省纪委张君乐,市纪委李谦都是这里的“第一书记”。
□本报记者 陈君 刘若辰
脱贫解困要因户施策
柏香村地广人多分散,山高弯急道路险,12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分布在18.5平方公里的大山里。
在“第一书记”们手里,都有一个档案册,每户村民的家庭成员和状况都记录在册。“贫困”、“特困”被明确标注,成为重点走访的对象。
来马边仅四个月,帅志聪就把各个村组都跑了个遍,与137户贫困户、各村组干部、党员、学校老师、重点农户逐个深入交流,写下了3万多字的民情日记。
彝区冬天尤为冷,特困户赵子成家中已升起炉火。这一户是李谦的联系点。赵子成夫妻双双有残疾,房屋破陋不堪,“第一书记”到赵家,给他讲集中改造的补贴政策。“对于缺乏劳力的家庭,就要尽力帮扶他们改善生活条件。”
而贫困户张银宽家,则是另一番景象。他家养殖了数百只鸡,目前愁的是销售,“第一书记”们承诺,将通过打通销售渠道,让张家尽快实现脱贫。
办事走程序讲原则
今年九月,“第一书记”们遇上一件大事,上级机关拨来数十万元扶贫“巨款”,这笔钱该咋个用?
扶贫款使用方案,由于时间紧,村领导研究决定后逐级报到了乡和县里。“第一书记”们却说,这样不行,不合程序!时间再紧,也要程序到位,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规定执行。
于是,方案重新按照程序走了一遍,再逐级报到县里。
随后,村里引进了一个大企业的种植项目,眼看致富有望了。但“第一书记”们看了企业拟定的与农户的合同,便喊打住:这合同要农户承担风险,不能接受!土地是农户的生存之本,不能让农户与你们共担风险,必须让农户有最低的生活保障!企业不能打着扶贫的幌子进村,却让农户承担与收益完全不匹配的风险。
后经集体讨论,村里和企业共同选定了落户地点。企业主服气了:有为乡亲把关的“第一书记”在,这项目放在这里,我放心!
新闻推荐
——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对口帮扶马边雷波综述□本报记者陈松10多年前,这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农业靠天吃饭。10多年后,这里瓜果园林镶嵌山间,农业产业远近闻名,新村美景入画来……这里是地处大小凉山...
马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