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点亮希望 彝区失学儿童圆了上学梦

四川日报 2015-10-16 09:22 大字

2010年,自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对口帮扶马边彝族自治县高石头村以来,电力扶贫对彝区孩子们的帮助从未间断。但是,高石头村目前仍有一些适龄儿童处于辍学或可能辍学状态。

整洁的校园、老师的亲切问候、小伙伴甜甜的笑脸……9月28日,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马边扶贫现场指挥部和村委会叔叔们的陪同下,高石头村二组8岁的啥妈妈麻和7岁的弟弟啥妈月布背上新书包,到高石头小学校报到了。而就在一周前,这一切对于啥妈姐弟来讲,还只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梦。

两姐弟入学难

牵动电力部门叔叔阿姨的心

9月21日,扶贫现场指挥部负责人李如松接到高石头村支书雷雷古贞电话。“二组的啥妈曲一现在才领着两个孩子去高石头小学报到,学校说开学两周了,全校的学籍已报到了县教育局,错过了入学报到时间,两个娃娃入不了学,这可咋办哟。”

啥妈曲一有子女4个,是高石头村二组最僻远的一户贫困户。夫妻二人没有文化技能,全家6口人一年的生计仅靠山坡上的十来亩薄地,十分困难。今年14岁的啥妈罗布是家中最大的孩子,从未上过学,小小年纪就帮着父母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啥妈妈麻和啥妈月布也同哥哥一样,学会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该干的农活和家务。

竹篱笆墙、木板瓦、一张张发黑的油布凌乱的搭在屋顶……位于高石头村山顶的这间四壁透风的房屋就是贫困户啥妈曲一的家。9月22日,马边扶贫现场指挥部工作组踏着泥泞的陡峭山路再次前往高石头村二组了解情况。

猫着腰走进啥妈曲一家不足50平方米的家,屋内一片昏暗。借助火塘的光亮环顾四周,这户6口之家可谓是家徒四壁,两张破旧不堪的床安放在离火塘最近的昏暗角落,左边屋角堆放的玉米则是这个贫困家庭一年的收获,家里除了几根用木板钉成的简易板凳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这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困境和孩子们的求学渴望紧紧揪着工作组每一个人的心。

收到叔叔们送的崭新书包和文具,啥妈妈麻和啥妈月布可爱的小脸上立马少了些初见时的腼腆和羞涩。“阿爸、阿妈,你们看!”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姐弟俩将每一册书本和每一样文具拿出来仔细打量,姐弟俩脸上露出笑靥。

一个都不能少

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前一阵发的鸡喂得怎么样?”“你们前阵送的20只鸡现在还有18只,长得还可以。”

围坐在彝家的火塘边,工作组一行与啥妈曲一一家拉起了家常。“前阵农忙,本想着家里忙完了就送娃娃去上学,没想错过了时间,把娃娃读书的事给耽搁了。”从国网马边供电公司负责人金晓峰手上接过助学金,父亲啥妈曲一有些自责。

“孩子正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年龄,一定要让她(他)们尽快回到学校读书学文化,只有这样这个家才能真正看到希望。”金晓峰说。“感谢电力公司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我一定把鸡喂养好,让娃娃些读好书。”看着两个孩子脸上露出的灿烂笑靥,父亲话语中充满着感激和希望。

随后的一周,马边扶贫指挥部负责人李如松穿梭于教育局、建设乡政府、学校、贫困儿童家庭之间。9月26日,孩子的学籍问题在当地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以解决,圆了孩子们的上学梦。

据高石头村村支书雷雷古贞介绍,目前高石头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约有200多个。前些年,村里小学条件很差,老百姓居住分散,孩子们上学往往要走一两个小时,加之村民们对教育普遍重视不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如今,在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下,生产生活搞上去了,教学条件大为改观,村民们的观念也进步了不少,现在小学里已经有234名学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仍有一些适龄儿童处于辍学或可能辍学状态。

今年8月底,随着新一轮***工作的不断推进,扶贫工作组在对高石头村68户贫困户的走访调查中发现,全村仍有8名适龄孩子辍学。

让孩子重返校园成了扶贫工作组每一位成员的心愿。工作组多次深入高石头村,了解贫困辍学儿童家庭构成现状,掌握孩子们入学情况,真实拍照记录孩子们的困难现状,为及时制定帮扶方案掌握第一手资料。截至目前,在马边扶贫指挥部的帮扶下,高石头村8名辍学儿童中有6名已分别在高石头小学和桐厂沟小学入学。考虑到孩子上学期间的安全问题,高石头村一组2名7岁的孩子因居住地离学校距离远(约10公里山路)仍未能入学。但他们坚信,在未来的路上,爱心关爱的脚步将会越迈越坚实,越迈越远。

□李红燕 胡朝辉 本报记者 李欣忆

新闻推荐

畅谈新需求乐山谋划“七五”普法

本报讯“希望进一步学习了解土地承包、婚姻家庭、商品买卖等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6月13日,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光华村困牛组活动室,30多名群众围坐一起,向乐山市“七五”普...

马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边彝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