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彝乡里“长”出商业头脑和成才梦想

四川日报 2015-08-15 09:46 大字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打造“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实施“电力助推扶贫攻坚”十大行动计划——

□本报记者 李欣忆

8月骄阳似火,高石头村的溪水却冰凉浸人。村民赫勒石古从溪水中发现了商机,引水在下游修游泳池,一个小型天然避暑地便像模像样地开张了。

作为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有名的贫困村,高石头村土地贫瘠,山高石头多。赫勒石古也不是一直这么有商业头脑。一年前,他还靠种庄稼为生,在贫困线下挣扎。

赫勒石古的商业头脑源于外来的智力帮扶。自2008年起对口帮扶高石头村的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展了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爱心扶贫”,让这个彝乡山村渐渐有了“造血”能力。

7月29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进一步提出“电力助推扶贫攻坚”十大行动计划。按照这一计划,省电力公司将继续以产业帮扶为支撑,精准实施高石头村定点扶贫。

产业扶贫:

要造血,不能光给钱

彝区增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不能光给钱,既要解决他们现在的困难,还要为以后的发展铺路。”国网马边供电公司总经理金晓峰说,为此,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帮助高石头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34岁的司杜杨机,像对待宝贝一样爱护自家地里的222棵核桃树。“当时专家来村里考察,说土壤少石头多,只适合种核桃树。”于是,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和专业公司合作,组织核桃树苗进村,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再帮他们销售。眼下正值核桃收获季,司杜杨机盼着今年能卖个好价钱,“以前种土豆玉米一年收入就几千元,今年估计至少能卖2万元。”

除了送核桃树苗,电力部门还帮助村民搞养殖。71岁的啥玛格批,妻儿病逝、媳妇改嫁,无力抚养孙辈。最困难的时候,供电公司给啥玛大叔送来了220只鸡苗。“有农产品公司来收鸡蛋,每天卖三四十元,一年能有2万元的收入。”啥玛说,“现在孙子孙女能常吃上肉了。”

通过产业扶贫帮助村民增收,眼看成效显著,不想却遭遇波折。高石头村被确定为马边县第二水源地,上游处于保护区,以前的养殖项目只能退出。“这肯定会拖缓村民致富的步伐。”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黄敏很着急,产业扶贫怎么持续下去?

几番调研,根据“电力助推扶贫攻坚”十大行动计划的安排,他们提出了“三步走”方案,在水源地下游建立高石头村三大产业支撑项目——今年投资218万元,建设年产1万只鸡禽的规模养殖场;2016年计划投资360万元,建设年出栏2000头乌金生态猪的规模养殖场;利用水源优势,2017年投资计划260万元,建设年产50万桶矿泉水的规模加工企业。

智力扶贫:

彝族青年当上巡线工人

产业扶贫为贫困地区发展增加长效动力,而智力扶贫更能让村民掌握谋生技能,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

2014年初,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提出“智力帮扶”的思路,以提高高石头村人均纯收入为突破点,以电工技能培训、协调解决就业为主要帮扶方式,为彝族青壮年量身定做“定制式培训”,再吸收进电力系统基层工作。

一根竖线,左右点上三个点,代表一棵小树,三棵并排的小树代表“根”;几根竖线,上端被密集地涂黑,画上小短线,这代表“笼”;两根横线,下方一排竖点,上方涂黑,代表输电线路铁塔有个“鸟窝”……8月12日,一本“萌萌哒”的巡线笔记本摆在记者面前,它的主人叫赫勒石妹,没有念过一天书,多年来靠种土豆和玉米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计,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赫勒石妹是电力“智力帮扶”培训班首批27名青壮年之一。通过电工技能培训,他被安排到国网乐山供电公司成为了一名巡线工人。这位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彝族汉子,用稚气的线条画下竹子、香樟树、鸟窝,记录巡线时看到的安全隐患。今年5月,赫勒石妹报名参加全国焊工资格证集训。之前连电脑都没见过的他,竟然在一个月集训中创造奇迹,拿到了全国通用的焊工资格证。

现在,赫勒石妹每月能拿3000元以上的工资,连他家在内的27个家庭全部实现脱贫。他们的刻苦勤劳,已成为高石头村年轻人的励志典范。目前,高石头村还有57名待业男青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计划继续开班,同时也将聘请专业师资,对村民进行养殖、泥瓦匠、彝绣等技能培训。

爱心扶贫:

孩子心中不能没有“梦”

13岁的啥玛达子是前文提到的养殖户啥玛格批的孙女,跟爷爷、弟弟相依为命。之前,爷爷一个人种庄稼,懂事的达子一度想辍学回家帮爷爷干农活。

怎样才能坚定孩子们读书的信念?国网乐山市供电公司跟学校沟通后发现,一些辍学的孩子不完全是家长不让其上学,有些是自愿的。“我们想,应该对这些孩子进行梦想教育,告诉他们心中要有梦。”黄敏说。

于是,在大家的帮助下,孩子们穿上民族的盛装,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了乐山城区。达子说,这是她和同学们第一次坐这么久的车,许多人都吐得稀里哗啦。但车辆一上高速路,大家就都好奇地趴在车窗上,被窗外的高楼大厦所震撼。

两天的行程,孩子们看到了乐山大佛,和城里的孩子联谊。达子的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我想要好好读书,将来有一天走出大山。”“让梦想牵引孩子重返校园,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梦想。”黄敏说,这种特殊的劝学方式效果不错,如今高石头村小学已经有213名学生,辍学率下降了一半。

绝不让贫穷代际传递,这样的信念在彝乡传递。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马边县建设乡三溪村小学迁址重建,命名为“国网爱心希望小学”,彻底解决了周边数百名孩子上学难的问题。针对马边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现状,还在民建镇东光小学建设了一所“川电留守学生之家”,孩子们可以和亲人打电话、视频聊天,感受亲情的温暖。

通过“三位一体”的造血式扶贫,截至2014年底,高石头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1560元增长到4291元。

新闻推荐

王川等7名同志被追授为省先进工作者和省劳模

本报讯(记者郝勇)省政府5月19日决定,追授王川、苏建荣、李志强、曾德林、邹杨、江兵6名同志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追授陈世平同志为四川省劳动模范,希望全省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学习王川等7名同志爱岗敬业...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