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面对面接地气 解民忧转作风

乐山日报 2013-06-03 13:34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兴鑫

连日来,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中,市委办围绕谱写中国梦乐山篇章的主要内容,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马边、沐川开展“三下基层”活动,把主题教育好声音带到基层,把结对帮扶物资和经费送到基层,以“第一书记”和“第一书记助理”的身份下基层接受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在“面对面、零距离”中生动展开。

党员干部下基层,而今可有啥不同?“三结合”带来新气象:将主题教育与市委办‘挂帮包\’活动相结合,将转变工作作风与密切联系群众相结合,将提升服务素质与主动服务群众相结合,真正让干部面对面受教育,解民忧转作风。

传递梦想 点燃希望

“纸上读政策,肩上担责任。”对于市委办的干部,常年耕耘于文稿之中,奔走在会务协调之间,匆忙于政事政务服务。党员干部只有多用脚步丈量民情,和群众坐在一起、干在一起、乐在一起,才听得到群众的心里话,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

“我们到基层,首先看到的是农村的新变化,很欣慰,真切的感受到富民政策的落地,字词句段篇变成一幢幢崭新的小楼房、平坦的水泥路、百姓的幸福笑容。”市委办法规科科长徐世学深有感触。

最让徐世学感动的是沐川县新凡乡新塘村的农民陈胜光。疾病和贫困并没有压垮憨厚的汉子,他的脸上始终保持笑容:“我是贫困党员,带领不了大家致富。我准备发展林竹,虽然有困难,但是……还是干吧。”只字片语中,展现的是人格的光芒;笑容背后,是一种自信的力量。这种自信,传达出坚强、乐观,能够让他面对困难屹立不倒,让他挺立成为家庭的顶梁柱。这种力量,不仅能够带动家人,也给周围的人以力量。

下派到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红旗村的“第一书记”周翔与村民交上了朋友。特别是身患残疾的村组长刘育林,每月200元的交通费,经常要倒贴腰包,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最困难的时候,是全村人帮助了我。现在大家需要我,我就要为大家服好务。”纯朴的话语,展示出基层干部感恩奋进的优秀品质。

在村民遇到困难时,党委政府送来及时雨,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能够传递,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坚毅的品格,勇敢面对困难。市委办班子成员们认为,宣讲中国梦,就是给老百姓传递梦想,点燃希望。

“看到彝区发展的新气象,听到彝家人的感激之言,想到彝区扶贫攻坚还任重道远。” (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马边投资775万元打造全市首个苗家新寨

本报讯伴随着隆隆的机声,搅拌机、挖掘机紧张作业,一群苗族男子顶烈日,冒酷暑,正在挑沙、砌保坎……这是7月27日,笔者在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玛瑙村会管山组苗家新寨建设现场看到的景象。马边...

马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