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版年月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
(上接01版)
2008年10月,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构想,次年出台的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力争从2009年到2016年,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86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9万亩。
地处川东北的平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以来,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84万公斤,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小农水,大民生,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平昌县委书记张根生说,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一批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年增加1668元。
在成都近郊双流县,民生水利更上层楼:城乡供水一体化。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压、同质、同价。”双流县水务局局长刘志勇说,至今年9月,已有248个村、1807个组通上自来水,通水率分别达到97%和90.3%。
截至去年底,四川全省已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91.6亿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30余万处,使1989万人告别饮水不安全。今年,还将解决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到“十二五”末,四川省农村饮水安全比例将达95%以上。
缩差距,助跨越,藏区彝家气象新
四川是多民族大省,民族自治地方幅员达30.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14%;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始终牵动着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
自2008年底起,四川开始在藏区陆续组织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三大民生工程”。
步入若尔盖县班佑乡多玛村村民次仁的新家,屋子宽敞明亮,主人笑意盈盈。
次仁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很早就想建新房,但困于资金不足。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实施后,听说政府能够补助资金、贴息贷款,次仁早早就报了名,今年终于圆了建房梦。
定居下来,还要可发展、能致富,“赶着牛羊奔小康”。
黑水县马河坝村54岁的村主任王尔甲,家有牦牛100多头,日子殷实。在政府倡导和支持下,他在自家院内搭上帐篷,办起了“藏家乐”。为了把“藏家乐”经营好,给村民们带个好头,王尔甲特意把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召回了家。
截至目前,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规划目标已全面完成,定居房建设逾10万户,10万顶新型帐篷及90万件篷内设施、5万台便携式太阳能电视机全部发放到位;“9+3”免费教育计划效果明显,3万藏区儿女重圆读书梦,首届毕业生陆续走上工作岗位;到位资金20多亿元,藏区卫生事业全面加强。
马边彝族自治县大竹堡乡新山村,由原来的半边山和旧山两个村合并而成,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
如今,“旧山”变“新山”,民族风情浓郁的彝家新寨白墙灰瓦,彩色花窗,带状墙腰,干净整洁。
一番新景象,源自201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战略。
随着《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总体思路》和10个专题工作方案出台,彝家新寨建设作为先导工程全面启动。四川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105亿元,建设大小凉山13个县1451个彝家新寨;同时投入4亿元,为12万户建好新居的彝族人家免费发放餐桌椅、橱柜、生物质钢炉和储物柜等“四件套”生活用品。
“彝家新寨”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住房建设,也包括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建设。
去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在新村建设中新建村社道路1399公里,让10.5万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新建集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便民服务、农民培训、卫生计生、文化体育、综治调解为一体的“1+6”村民活动中心114个。
“一条洁净小路,一栋特色‘土\’房,一口古朴火塘,一户山水人家,一屋欢声笑语。”大大小小的彝家新寨拔地而起,让越来越多的彝族群众告别了木板房、石板房和茅草房,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
补短板,强投入,社会保障广覆盖
2012年第三季度四川民生与消费相关指标调查报告,日前在西南财经大学出炉。报告显示,四川城乡居民幸福感总体呈上升趋势。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近年来,四川坚持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各地把更多财力倾向民生,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
2011年,四川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包括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在内的“十项民生工程”投入1195.5亿元,完成计划的142.2%。
今年,四川“十项民生工程”共62个分项,较上年增加6个;计划总投资1080亿元,较上年计划投资增长28.6%。
今年,四川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总投入将达360亿元,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9万套、改造棚户区9万户。同时,计划投入80亿元实施15.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到年底全省将基本消除农村D级危房。
着眼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川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确立“城市居民步行10至15分钟,乡村居民步行20至30分钟即可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圈\’”的目标。
今年春节刚过,岳池县长田乡赵北庙村杨序贵的支气管炎又犯了,就近到村卫生室输液。这个30余平方米的卫生室,条件并不比乡中心卫生院差。“卫生室的医疗费用也低,有点小病小痛,村民们都乐意在这里治疗。”杨序贵说。
近年来,岳池县建设村卫生室830个,覆盖所有建制村,同时实行乡镇卫生院骨干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坐诊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四川将其纳入对市(州)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全省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受益面逐年稳步提高,截至今年上半年,6226万农民参加 “新农合”,参合率达98.7%。
2009年,四川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这项惠农政策可为有60岁以上老年居民的家庭一年至少增加600多元收入。
在旺苍县木门镇信用合作社,刚刚领到养老金的杨金泉老人笑声朗朗:“每月26日左右,我都会来信用社领养老金,比女儿的抚养费还及时!”
去年,四川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439.3万人,缴费人数达到960.6万人。
在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四川明确提出建设民生政府、发展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取向,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原载2012年11月4日《人民日报》1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爽选哪块地好?基地怎么建?2013年12月29日一大早,马边彝族自治县建设乡黄茅埂村山头上出现好几个忙碌的身影。成立长毛兔养殖协会是新当选的村支书张顺、村主任马秀德的重要工作,“第一书...
马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边彝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