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最美古村落” 乡村振兴的“井研样本”

乐山日报 2019-01-20 06:06 大字

古镇民居雷氏祠堂雷畅故居外貌千佛镇老街雷畅故居风火墙雷畅故居天井古镇古村落是凝固的乡村历史和文化,是乡村文脉延续的载体,是不可复制、无法再生的宝贵遗产。

去年6月,四川省启动“四川最美古村落”创建行动,计划从2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869个传统村落中优选100个重点培育,活化乡村历史文化遗产资源。

去年12月7日,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举办的“四川最美古镇古村落”创新发展论坛上,10个村获得第一批“四川最美古村落”称号,乐山井研县千佛镇民建村榜上有名。

去年12月25日,进行“四川最美古村落”实地考察的四川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永正、贵州浙江商会文旅总顾问谢芃、四川中成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张海铭一行,把千佛镇民建村作为第一站,开启了他们的考察之旅。

■王晓霞记者张波杨心梅

民建之行

故居建筑“活标本”

在民建村雷畅故居,专家组一行对这座川西最大、独具特色的故居建筑构造十分感兴趣。三进的庭院里,树木繁茂,庭院开阔,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结构牢固,堂、庞、庭、院左右对称,柱、础、斗拱、横梁、门窗等雕刻精美,虽经岁月风雨的侵蚀与洗礼,但仍能在若隐若现中感受到昔日的金花彩画、雕梁画栋。其中,各类彰显当年雷氏家族典雅华贵风采的精美雕饰最为吸引眼球,也是雷畅故居的一大特色。

同样深深吸引专家组的,还有雷畅故居中存在的南方独有建筑形式——天井。雷畅故居里大大小小的12个天井,位于中轴线上的较为方正,左右各植一棵桂花树,寓意“富贵”;旁边厢房间显得小巧精致,内植一棵大核桃树,光线透过核桃树冠进入天井,形成独特的景观;故居背面,是狭长的天井空间。行走其中,古韵油然而生。

沿着小径,来到雷畅故居后山。站在山上,能将整个故居的全貌尽收眼底,一览无遗间感受当年雷氏家族的兴旺与繁盛。后山之中,雷畅之母胡太淑人之墓尚存。另有一株大榕树,树干粗壮,须三四人方可合抱。据介绍,原来该树高约30米,颇为壮观,只是后来遭了雷击,失去了树冠。不过雷击之处,新的枝丫正繁盛生长,呈现出老树新芽的风姿。

与雷畅故居毗邻的雷氏宗祠,是明洪武年间一支雷姓移民从湖广迁徒入川,定居井研县后建造的宗族祠堂,占地近1000平方米。大门由青砖层叠,威严屹立,气势恢弘,整个建筑包括天井、大厅、戏台等都保存着古韵原貌,是川西不可多得的民间宗祠“活标本”。

在民建村砂岩石壁上,有佛龛若干,其中大佛一尊,小佛1000尊,传说佛像与乐山大佛同时建造,曾被明代县人李如达赋诗:“千佛岩头倚碧空,水光山色画图中。昙花遥映藤萝月,贝叶时翻杨柳风……”

井研风情

人文厚重特色十足

在专家组一行考察井研的过程中,井研县相关人士从历史井研、文化井研、盐马古道井研、恐龙发现地井研、英才辈出井研等角度,多层次解读井研的过去和未来。

据了解,井研人文厚重,出过87位进士、1位状元、4位宰相,获得“人物媲于上州”之赞誉,民建村雷畅“九子十翰林”的故事广为传颂;比肩“三苏”的“四李”、金紫山的“四牟”祖孙、明代胡氏家族等不遑多让,让国学代代相传、家族共荣共显的历史传为佳话。悠久的国学传统、绵长的国学思想、丰厚的国学资源,使井研“国学重县”之口号实至名归。

井研历史悠久,既有千年名塔——三江宋塔,又有川西明清民居“活化石”、现存最大规模明清民居建筑群——雷畅故居。同时,晚清经学大师廖平墓、辛亥元勋熊克武故居、朱氏节孝坊和黄念四郎墓等,更是作为静态的历史,展露着井研的厚重人文与国学底蕴。

井研民间文化丰富,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6项之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两项。其中,全国农民文化艺术优秀项目、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名片——井研农民画,1999年庆澳门回归进京展出,2007年应邀远赴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展出,2010年参展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令人侧目。

考察专家感慨道,井研深厚的国学文化,造就了民建村“九子十翰林”等传说;川西民居建筑精美,特色十足,大有打造空间。借此次民建村上榜“四川最美古村落”的东风,井研应活化全县文化资源,着力乡村振兴发展,让井研成为人人向往之地。

“井研样本”

乡村振兴再出发

对标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六次全会要求,鲜明“乐山一级副中心城市”定位,井研县委、县政府主动融入发展新格局,以更加开放的力度推进发展速度,以理念革新推动实践创新。打造全域开放新门户、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转移承接地、公园城市会客厅、文旅融合新名片“五张名片”,形成全面开放新态势,加快推进与乐山中心城区同城发展、融合发展。

——借势“三高”(乐自、仁沐新、蒲井资高速)、“三铁”(连乐、雅眉乐自、乐自泸铁路)、“三干道”(天府大道乐山延伸线井研段,井研至乐山、乐山至天府新区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和天府新区向南布局发展,直接进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和成都天府新区1小时时空圈,区位优势明显。在成为连接成渝、川南、攀西三大经济区的重要节点的同时,为发展文旅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认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县域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市组建乡村振兴行动指挥部。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建成乡村振兴行动展厅,加快推进“五大振兴”21个专项行动和100个、总投资274亿元的“挂图作战”项目。选定1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以点、串线、拓面,因地制宜、各具特色、探索发展,着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井研样本”。

——着力“产业特色”,以百里产业大环线为载体,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承接成都家居产业梯度转移契机,加快建设“特色轻工业制造基地”;走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之路,加快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区”。抓好一产结构调优、二产转型升级、三产补齐短板,到2020年将培育现代农业园区5个、精致农业示范点100个,发展特色民宿20家,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85%。

——着力“生态秀色”,绘好“山居图”。坚持把水环境治理摆在生态振兴首要位置,突出做好“引水、净水、活水”三篇文章,统筹开展“六水共治”,启动实施总投资近30亿元的17个茫溪河综合治水项目,实施河长制工作做法获国家水利部肯定,在全省作工作交流。

——坚持“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学之乡”“柑橘之乡”“垂钓之乡”“农民画乡”“盐浴之乡”“英雄之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搭建15个“百姓舞台”,组织实施每年文化下乡100场、文化培训100场,培育文农旅融合新业态30个。

(本文图片由井研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乐山井研“研溪古镇”项目及农业项目集中签约

乐山日报讯(记者陈兴鑫方方)1月11日,乐山井研“研溪古镇”项目及农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据悉,“研溪古镇”项目计划占地8...

井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井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