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幸福村”老人欢乐多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0-26 05:32 大字

□本报记者 张立峰

近日,井研县周坡镇“脱贫幸福村”,暖阳洒在86岁的陈林身上,他脸上浓浓的笑意带给人温暖。由于自己身体半失能,爱人去世加之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家中一直无人照顾他。自从住进 “脱贫幸福村”后,儿子放心在外打工,又有专人照顾他,陈林算是过上了幸福日子。

建“脱贫幸福村”是井研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人群进行居家和集中救助帮扶的探索。在这里,来自县内各乡镇的4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老人住在一起,像亲人般互相照顾,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创新求变“脱贫幸福村”里晒幸福

“脱贫幸福村”是什么样子的?记者来到了“村”里一探究竟。

在周坡镇迎宾街,“脱贫幸福村”村长李盛枢带记者走进了“村”里。“脱贫幸福村的整栋楼房由原井研县交警队周坡中队综合楼改造而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余平方米。”李盛枢告诉记者,“脱贫幸福村”目前配备有符合老年人、残疾人居住规范要求的床位100张,同时配备有标准化医疗卫生室、不锈钢一体化厨房、太阳能智能热水系统、大众化健身器材、全方位监控系统和个性化环保家具电器,能为入住对象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医疗救助及护理服务。

在一楼的一个房间里,陈林和室友蔡焕艮在门口坐着,一边晒太阳一边闲聊着,十分惬意。陈林的家在高滩乡高石村10组,由于离家较远,他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回去。“住在这里十分方便,几乎不需要再回家了。”陈林的看法,室友蔡焕艮十分认同。这位来自王村镇红专村的82岁老人也是一名半失能老人。“住在这里很省心,按点起床,按点吃饭,有器材锻炼身体,还有专门的医务人员给我看病。”蔡焕艮说。另一位老人,76岁的周大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自己身体残疾,过去在家需要儿子、媳妇照料,再加上日常用药,家里常常入不敷出。住进“脱贫幸福村”后,媳妇在家务农,儿子外出打工,周大兵的家庭月收入能达到3000余元。

集中帮扶未来转型养老机构

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起,井研投入1750万元,在研城镇和周坡镇共试点建设两个“脱贫幸福村”,对全县摸底调查的500余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老人进行集中供养。征得特殊贫困老人家庭同意,再经由村、镇、县三级审核,目前,两个“脱贫幸福村”已有近百位老人入住。

“修建‘脱贫幸福村’的目的是把原家庭的护理成员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发展产业,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周坡镇扶贫专干冉顶奎告诉记者,“脱贫幸福村”只象征性收取赡(扶)养人每月150元生活费。

一传十,十传百,“脱贫幸福村”在县内迅速传开。记者了解到,“脱贫幸福村”集中救助帮扶模式实施以来,入住对象及其家属满意,社会反响良好,得到了省、市各级部门和领导的一致肯定。此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已在沐川、峨边等区县推广,并探索了多元化的集中帮扶机制。

“脱贫幸福村最关键的是治疗老人们的疾病。”李盛枢告诉记者,幸福村专门安排了3位卫生所医护人员,负责对老人们疾病的跟踪治疗。“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患有重大疾病、失能、半失能、重度残疾的特殊贫困群众。”主治医师陈燕齐认为,将患有肺心病、肺气肿等症状的老人集中居住观察治疗,效果会更好。“我一直跟踪治疗 ‘脱贫幸福村’的老人们,对他们的疾病已经非常了解,能够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陈燕齐说。

“贫困老人在这里是一个动态供养的过程,一旦老人家庭脱贫,就将搬离,让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老人住进来。”井研县民政局副局长吴凌说,按照规划,全县特殊贫困群体将在6年内完成脱贫,之后,“脱贫幸福村”将转型为社会养老机构,实现自身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一个柑橘园带出“百里产业带”

产业工人在合作社的柑橘园区内采果。□本报记者张立峰文/图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10组村民方幼华,之前在家门口的繁盛杂交柑...

井研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井研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