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东林镇飞凤村大力发展生态养鱼,带动乡村经济 村民期盼:让飞凤村更多清水鱼“飞”进城
24日是星期天,家住游仙区东林镇飞凤村的村民郑德国起了个大早,割了些草喂完堰塘里的鱼,又急匆匆赶回家准备午饭。“今天要来几批钓鱼的客人,我动作还得搞快些,保证大家中午能准时吃上饭,还要吃饱吃好。”
东林镇飞凤村距城区仅十余公里,交通便利,山清水秀。近两年村民搞清水养鱼,吸引了许多周边市民趁着周末或节假日前来垂钓,这让不少养鱼户尝到了甜头。新年即将到来,村民们希望有更多人来村里垂钓,为他们的鱼开辟销路,顺便也体验一把乡村一日游——
■王欢记者梁蕾
呼朋唤友垂钓,体验乡村一日游
中午11:30,家住科学城的徐先生一家,邀约了两个朋友家庭,一行十多人开着车来到了郑德国家的鱼塘,郑德国立即迎上前热情招呼。一阵寒暄过后,徐先生和朋友拿出渔具,蹲在堰塘边开始垂钓,冬日暖阳铺在河面上,映衬着一片湖光山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冬日村景图。
不一会儿,有鱼上钩了。徐先生快速熟练地拉动钓竿,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鲫鱼被拉了上来。“哇,爸爸钓到大鱼了,爸爸钓到大鱼了!”徐先生5岁的儿子跳着笑着,拍着手欢呼着。看着儿子欢喜的模样,徐先生也咧着嘴笑了。
“我和朋友都挺喜欢钓鱼的,一年多前来这里钓了一次,拿回家烧出来,觉得肉质特别鲜美,以后就经常约着朋友一起来。一天玩下来花费不多,钓鱼的瘾也过足了,顺便让孩子们来见识一下乡村景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觉挺好的。”徐先生告诉记者。
生态养殖,清水鱼打开村民致富路
郑德国承包了两个鱼塘,距自家楼房不过百十来米,所处位置就在村口,旁边还有一片空地,停车十分方便。郑德国一个人留守在家,养鱼可以说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两个鱼塘每年至少产3000斤鱼,包括鲫鱼、鲢鱼、草鱼等五六个品种,想把这些鱼销售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近两年,村里号召村民清水养鱼,“只给鱼儿喂粮食和草,这样养出来的鱼更绿色、环保、健康,肉质也特别鲜嫩。”郑德国说,实施清水养鱼后,果然吸引了不少买鱼的商家和前来垂钓者,这让村民们看到了商机。
眼看着村里养鱼户越来越多,在开放垂钓的同时,郑德国也想着能够吸引更多钓客的方法,最后,在养鱼的同时又养了一百多只鸡,为钓客提供餐饮服务。一能悠闲钓鱼,二能乡村一日游,还不为午餐烦恼,来郑德国家里钓鱼的人不少,这就为他的鱼找到了好出路。年底了,鱼塘里所剩的鱼不多了,这让郑德国很欣慰。
下午4时,钓客们陆陆续续离开,有的临走要了郑德国的名片,有的约好了下次来垂钓的时间。郑德国从外套夹层的包里摸出了大把钞票仔细清点,笑着告诉记者:“今天生意可以,挣了一千多。马上就是元旦节,又要到春节了,可能过几天生意会更好。”
还有鱼儿盼销村民期待您来“尝鲜”
然而,并不是所有养鱼的村民都能像郑德国一样自寻销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飞凤村是一个贫困村,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的以老弱妇孺居多,除了种植一些粮食作物,种菜、养家禽、养鱼成了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两年,村里大多数堰塘进行了精修,并养殖了很多品质优良的清水鱼。“这么大这么好的鱼,又清水养殖了这么久,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尝尝鲜。”望着自己承包的大堰塘,村民曹清华笑呵呵地说。
“现在村里有90多个堰塘在养鱼,养的鱼多了,自然就需要更广的销路。”黄国财是飞凤村的村支部书记,据他介绍,由于村里距离绵阳较近,自然环境较好,再加上近年来养鱼户一直实施清水养鱼,确实吸引了不少买家和垂钓者,像郑德国一样靠养鱼致富的村民大有人在,但也确实还有部分养鱼户堰塘里还有些鱼,急于寻找销路。
“我们希望有更多人知道我们村,有更多商家来买我们的鱼,有更多人前来垂钓游玩。让城里人周末休闲有个好去处,也让我们的养鱼户再多销一些鱼出去。”黄国财希望村里所有养鱼户的鱼都能有一个好销路。这也是村里养鱼户的共同希望。
新闻推荐
乐山市实验小学四年级10班张业成“请大家签到!排队!”这是要做什么呀?原来,我们乐报小记者们要走进乐山市气象局,了解“各种天气是如何形成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乐山国家基准气候站的风塔...
井研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井研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