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爱心茶馆”开了4年多 老年人们有“新家”

三江都市报 2017-05-23 08:27 大字
陈国富夫妇正准备午饭来“爱心茶馆”打牌的老人多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露天院坝,用竹竿和塑料布搭了棚。在院坝里,一桌挨着一桌的老年人们打着“贰柒拾”,怡然自得。小小的空间,七八张牌桌坐满人,稍显拥挤,勉强侧身通过的过道上,有两名老人忙活着,一会儿为这桌添水,一会儿为那桌放“牌码”,牌桌上不时传来谈笑声。

这个1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是一个简易的茶馆,与其它茶馆不同的是,它是一间有故事的茶馆。这间位于井研县三江镇解放村的小茶馆,用4年多的时间里,成为当地老年人出家门后必走进的另一个“家”,在这里,老年人们可以聚在一起打打牌消遣时间、可以聚在一起谈笑收获欢乐……

最初,它只是解放村的陈大爷为自己老伴病后找乐趣,4年多时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喜欢上这里,俨然成了一个“爱心茶馆”。

初衷:

为病后老伴找乐趣

日前,三江都市报记者前往三江镇,当向场镇居民问怎么去陈国富的“免费茶馆”时,一位老大娘主动为记者带路。一路上,对这个茶馆,老大娘赞不绝口,她说她是那里的常客,老陈两口子这件事做得真好。

茶馆就在场镇往解放村方向的交叉路上,走到茶馆门外,就被里面的谈笑声感染了。

陈大爷今年已经69岁,精神十足,记者跟着他侧身穿过牌桌间的空隙走进茶馆里面,他的老伴雷大娘赶紧从一张桌子下抽出凳子,微笑着递给记者。就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陈大爷讲述这个茶馆的故事,雷大娘则坐在一旁默默地听着,不时点点头,不时又招呼着不断前来的乡邻们,帮他们摆桌子。

大爷叫陈国富,69岁,大娘叫雷玉琼,65岁,两人相依相伴已有46年。最近10年,老两口以捡垃圾、为小区做清洁卫生、帮村里维护河堤卫生为生。4年前,雷大娘不幸摔倒在地上,头部受伤,后被取了头部右边小部分的头骨,直到现在,右边头骨也缺了一小块。

“她受伤后在医院待了20多天,回来后,她没法做重活,就在家休息。有一天,我去外面帮人干活回来,发现她不见了。找了好久才发现,原来她就静静地躺在床上。”看着这一幕,陈大爷有些着急,这可怎么办?没人陪她说话,又没事可以干,脑筋不动起来,以后就更不灵活了。

其实,老两口有两个儿子,10年前,两人跟着小儿子生活在眉山,后来小儿子因车祸离世,老两口便回到井研,在三江镇上租房住下来。大儿子因为身体稍有残疾,一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老大现在已经40多岁了,也没有成家。”陈大爷说,所以,老两口回来后,一直相伴生活。

雷大娘受伤后,陈国富想到了帮她“组牌局”来找乐子。

就这样,他邀请场镇上认识的老年人们到他家来打牌,陪老伴消遣时间。这个“牌局”是纯娱乐的,老年人们的输赢是用石头、玉米粒做“码”,直到现在,依然如此。

他们租的房就在场镇上,外面有一个露天小院坝,当时,只是为前来的乡邻们烧开水喝。“打上牌,她的脑筋就要动起来,我也就放心多了。”后来,竟然吸引了更多的老年人来玩,一桌变成两桌、两桌变四桌……

来陈大爷家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陈大爷与老伴商量,让大家都来免费玩耍。于是,这间“爱心茶馆”做起来了:免费为大家烧开水喝,帮大家组“牌局”。渐渐地,雷大娘没有坐上牌桌,而是帮着大家分发“牌码”、倒茶水,人多热闹,精神也逐渐好了起来。

之前的茶馆做了两年,租房到期后,应其他老年人的要求,陈大爷和雷大娘在两年前把茶馆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坚持:

东拼西凑撑起“爱心茶馆”

“其实,要说积蓄,我们也没有什么钱,你说这里的一切,可以说,都是捡来自己组装的。”陈大爷用手指着现在的茶馆,颇有成就感地说。

牌桌数越来越多后,陈大爷就去把别人丢弃的桌椅板凳捡回来,自己拼装、修护。环顾茶馆四周,除了桌椅板凳,陈大爷说,“包括10多副牌,都不是我们买的,其他茶馆不要,我们就全部拿回来凑成一副完整的。”说完这话,雷大娘已经进屋拿出一把经过陈大爷维修的塑料独凳给记者看,塑料凳的凳腿坏了,被陈大爷用铁皮连接起来,看起来很牢靠。

后来,陈大爷和雷大娘又用自己的积蓄,去买了不锈钢的茶盅、水壶及茶叶等等。而在当地,这个免费茶馆,是老年人们热心宣传的好地方。当地一家企业得知后,主动联系上陈大爷,为他们送来几张质量较好的四方桌和椅子,当地镇政府也提供了一些支持。

“你看,这个顶棚,上面的塑料布就是镇政府送来的。”陈大爷告诉记者,他和老伴花了两天时间,到乡下买来竹竿,一个一个搭上去。后来,镇政府知道这个茶馆的事,就给他们送来了塑料布。

“雷大姐,来,1块钱。”一张牌桌递上1元钱,雷大娘起身接过来,“哪个手气差,输了?”雷大娘笑着问。原来,“爱心茶馆”本身是免费的,后来,老年人们看着老两口又帮着大家烧开水、提供茶叶、夏天又要用风扇,便自发决定,每一桌输了玉米粒和石头那个人就付1元钱。

“这些都是大家自发的,相当于每一桌打一下午,就给1元钱,他们不收费,但是我们自己要看到人家的付出嘛,大家都体谅他们。所以,这1元钱就当电费、水费、卫生费了。”73岁的吴泽华老大爷解释这1元钱的原由。

4年多了,“爱心茶馆”就这样存在着。每天早上,雷大娘5点过起床烧开水,然后和陈大爷一起去清扫小区卫生,做村子里河堤两岸的清洁维护,捡一些垃圾去卖,回来后,就陆陆续续有乡邻来到茶馆。

一般上午有两三桌,下午有四五桌,茶馆勉强能够容纳摆放的牌桌数,最多也就14桌。“每桌1元钱,对于他们来说,不够开支,就当是大家的一个心意。”吴大爷说。

陈大爷和雷大娘看来,现在,他们在意的更是这些“老粉丝”的开心。“他们每天没事就来了,大家凑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比在家里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胡思乱想要好很多,至少开心嘛。”陈大爷说,很多老年人的儿女都在外打工,没有和老人家住在一起,他们这个茶馆,俨然已经成为老年人们聚在一起娱乐的固定场所。

对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安排,陈大爷扳着指头算起来,“现在,政府给我和老伴养老补助,钱基本够用了。”陈大爷说,有时捡的垃圾,会补贴一些生活费用,而他们做小区的清洁卫生,加上村里河堤的清扫、维护,每年还有5000元钱的收入。对此,他和雷大娘已经很满足了。“虽然算不上富足,至少还过得去,所以,这个老年人的娱乐场所,我们会一直做下去。”

心愿:

热心公益一直做下去

“冬瓜碰,南瓜碰,各人一碰,就图好耍。”陈大爷笑着谈到茶馆存在的必然。

其实,对于这个茶馆,它现在不仅是老年人娱乐的场所,解放村村主任李世文告诉记者,村上有很多老年人到陈大爷这里来耍,陈大爷还会帮忙做一些政策宣传之类的工作,大家都很支持。

而陈大爷的热心也不仅仅如此,在进行村里河堤垃圾的清扫、维护时,他还自己去买了小音响和话筒进行宣传,让村民们爱护河堤卫生、不采摘花草。

对于“爱心茶馆”的未来,陈大爷说,他还想给老年人们整个小伙食团,给需要吃中午饭的老年人准备点面条、抄手等。作为厨子出身的他,想把这个方便带给到这里的老年人,“到时,就收个成本价嘛。”陈大爷笑呵呵地说。

记者 赵芳莹/文 龚启文/图

新闻推荐

竹园的清明

钟志红这是一片恬静的土地,因为土地的基因,从来剥离不了红色的脉动。清明时节的竹园,井研最为醒目的坐标:春阳从松梢的罅隙,投下凝重的注目礼;追思的跫音,窸窣地撒落在每一个角隅——纪...

井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井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