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厅官范敬超返乡耕耘八年造出亿元柑橘产业园
范 敬超正在和农民交流柑橘园的管理工作。
范敬超和他种植的柑橘。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樊邦平 严堃 文/图
深秋的井研县集益乡细
雨蒙蒙。烟雨中,“橘梦园”里金灿灿的柑橘更显生机。
今年是个丰收年。
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被农民遗忘的土地。杂草丛生,乱木成林。但退休厅官范敬超的回归,带来了改变。
2013年,本报记者曾率先报道出范敬超的返乡创业故事。3年之后,记者再次走访井研,探访他的收获与思考。
眼前的范敬超与几年前的他没有多大变化,不一样的是,因为梦想变成了现实,笑意更从容。历经8年创业,在他的带领下,“橘梦园”的种植地域已覆盖集益、研经等4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面积达1万余亩,投产果园每亩平均收益1万元左右,今年的柑橘总产值将超过1亿元。
园区现场
小柑橘做成了大产业老板大户上门“入伙”
“如果我们加入,首先要建一个秸秆粪污综合利用的基地,一方面消化井研县的养殖粪污,另一方面生产出有机肥料,就地施肥柑橘园区。”10月21日,范敬超的柑橘园又迎来了一批意向投资客人,对方是长期从事秸秆粪污综合利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企业,由于看好范敬超经营的橘园,他们上门寻求合作,希望入伙。“此次我们前来考察拜访,就是想和他一起开辟一个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该公司负责人黄振岭告诉记者道。
“每周都有很多客人慕名而来。我们现在忙得不可开交。我眼睛视力不好,很多洽淡我都不能一陪到底,为此还得罪了不少朋友。”范敬超告诉记者,近年来柑橘园的名气越来越大,全省各地很多农业大业主或工商人士常常登门拜访,并希望入伙一起搞现代农业。
“我们这里以前是知名的柑橘产地,后来村民外出务工,土地被撂荒,农村成为空巢村,我们也一时找不到好的发展方向。好在范敬超返乡,他不仅带来了技术和理念,还带来了他的社会资源,让这片荒山变了样。”10月21日,集益乡党委书记宋智平指着眼前的柑橘林告诉记者。
很难想象,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杂草丛生,乱木成林。但现在这里却生机勃勃,流金淌银。
创业回望
退休厅官返乡当农民让丘陵荒山变金山
“范厅长回来了,回来当农民了……”
2008年初,井研县集益乡繁荣村宁静的生活被打破,村民们碰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打探范敬超回乡当农民的“大新闻”。
范敬超21岁离开故乡,从政近40年,职务曾至厅级。然而到了退休年纪,他却作出一个众人不解的决定:放弃组织安排的省政府参事室的工作,回到家乡繁荣村。
回村当农民的想法,其实范敬超酝酿已久。
曾在四川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政府救灾办等部门任职的范敬超,几乎始终在跟“三农”打交道。他走访过210多个基层县市,还到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多个国家探访现代农业发展,写出不少发展农业的调研论文。而相比在外调研所见,每年回老家看到的场景都让范敬超感到心酸,“那时村里的路没修,下雨天泥过脚踝。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田地撂荒,到处都是空房和荒山。感觉家乡与外面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
早在2007年年初,范敬超就已作好退休后回乡搞现代农业的准备,并让老家的姐姐先行作些尝试——养鸭、兔和鱼,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后来一次调研,范敬超得知了仁寿县创业者改良柑橘品种、推出“清见”柑橘,打开市场、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案例,这再次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井研的环境和土壤也适合种柑橘,“干脆回家种橘子。”范敬超打定主意,回乡当果农。
范敬超返乡后不久,便卖掉自己的养老房产,和妻子从城市搬回了农村。
“最初的三年,我自费投入了上百万元,泡都没冒一个。全家人都为我担心,养老钱都要赔进去了,这可咋办?”范敬超告诉记者,要把传统农业推向现代化的大潮,面临着太多的困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说,单是农民的观念改变就是一个大难题。
“尽管我是本村人,且还算有一定威望,但村民们的心态也很实际,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现实回报,这便与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长期投入和铺垫相抵触。”范敬超表示道。
为此,范敬超磨破了嘴皮子,反复向村民宣传他的规划,并四处筹钱,投入基地建设。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农业园区度过了创业初的三年之困。
从栽下505株“清见”柑橘苗起步,范敬超的柑橘园始终以高效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为保障,坚持选择口感好、品质优的杂交柑橘品种,春有“不知火”,夏有“清见”和“默科特”,秋有“爱媛38号”,冬有“春见”。他的园区实现了四季皆有新鲜柑橘上市,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果园注重设施建设,公路连成网,水、电、路纷纷通到了果园,现代装备的配套,让果园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创业以来,范敬超“每天在果园至少步行10公里到处解决问题”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柑橘园的面积已有1万余亩,下一步我们还要准备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人发展。”范敬超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发展思考
探索“大园区小业主”模式为丘陵农业寻找出路
与其他成功人士返乡不同,作为一名退休领导干部,范敬超返乡,带着更远大的目标和计划。
“四川2/3的人生活在丘陵,丘陵地区人多资源少。当今农村,普遍存在‘三大难题\’:传统种植业效益低下,留不住青年人;农村劳动力日益老化;撂荒地越来越多。我的家乡在这三方面都有代表性。破解这些问题,就是要搞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现代设施、现代产业、现代农民。”范敬超告诉记者,自己回乡创业,更深远的目的是要探索丘陵地区的农业转型之路,为全省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经验。
多年来,范敬超在家乡一步一步落实创业思路:先建园区,再招商引资,吸引业主入园,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入伙,打破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
回乡8年多,范敬超每年有超过300天在乡下。为带动村民一起致富,2011年他发起成立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根据“业主开发,专合组织服务,农民参与种植管理致富”的理念,村民们以土地入股,旱涝保收领租金。合作社的成员从最初的5人壮大到1600多人,并带动附近村民成片种植柑橘,产业覆盖区的农民人均增加了5000元以上的纯收入。
“我们建立柑橘园区,然后把园区的柑橘林分片转包给外来的业主,村民们可以反租倒包,也可以就在园区务工上班,外来业主解除了不懂农业、不能亲力亲为的后顾之忧,园区也借此积蓄了发展资金,一举多得,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范敬超告诉记者,如今的果园除了自己管理、业主托管种植的外,多是一些有志业主来村里承包的。截至目前,先后已有十多批次的业主前来承包果园,还有30多名当地年轻人返乡就业。
范敬超认为,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解决人的问题。他呼吁,“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都能返乡创业,如果年轻人回乡,定能建功立业。”
记者手记
建设现代农业 需要更多践行者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大园区+小农场”等经营模式,鼓励土地经营权向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农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从范敬超的思路和实践来看,他无疑是“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的先行者,而且探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曾经是一名厅级干部,如今是一个现代职业农民,年近七旬的范敬超用毕生所学所思,抛开安逸稳定的生活,归乡务农,探索丘区农业的现代化之路,这样的新农人精神可贵至极。我们的农村天地广阔,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经验丰富、阅历相当的各界人士广泛参与,需要更多的像范敬超一样的新农人。
新闻推荐
2017年“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首场演出在井研举行欢乐迎新年文化进万家
活动现场本报讯(记者曾文文/图)昨()日,年“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欢乐迎新年·文化进万家”首场演出暨井研·中国农民画乡艺术节启动仪式在井研县文体中心举行。副市长郭捷宣布活动开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