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十多年红光村脱贫“脱光”了
第一次听媒体朋友介绍红光村时,他这样说:“我认识红光村干部的这十多年,他们一直在折腾。”
为什么要折腾?为什么会折腾十多年?带着一连串疑问,11月10日,记者走进了乐山市市中区童家镇红光村。
以出产优质晚椪柑橘和黄金梨而闻名的红光村,在十多年前,还是市中区有名的贫困村、“光棍村”。
□本报记者 陈君 刘若辰
调整产业结构 引种特色水果
红光村位于乐山市市中区、井研县和眉山市青神县交界处,是市中区最偏远的地方,村民世世代代以传统粮食种植为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还没有水泥路,完全靠肩挑背磨才能把农作物运到集市上去卖。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梁玉富直皱眉头:“当时我们全村人口多,人均土地不足一亩,产业结构单一,年人均收入大概就是2000多元一点,村民迫切地想致富。”
穷则思变。2001年,红光村两委主动出击,到周边区县学习好的致富模式,探索产业结构调整,不久,成都龙泉驿的大五星枇杷、黄金梨、柑橘、桃子相继落户红光村。
然而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由于土壤条件不同、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制约,红光村首次引进的200亩桃子,经过一年的种植宣告失败。面对村民的埋怨,村干部们心里内疚极了,但他们没有气馁。
红光村和眉山的青神县接壤,能不能引进青神的柑橘呢?在老书记梁明福的带领下,村干部再次出征青神,引回晚椪柑橘。
种植晚椪柑橘成功后,村民们又先后种植过药材、佛手柑等,但都因地处偏远、信息滞后、没有稳定销路等原因相继失败。虽然多次受挫,但是大家认识到,只有发展才能改变贫穷的面貌,一定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下去。
为什么其他地方好的品种在红光村就不行了呢?村干部们从一次次失败里总结。从2002年起,红光村先后六次在村里不同区域土壤取样送检,检测发现这里的土壤适宜种枇杷、柑橘、黄金梨。有了科学依据,村民们鼓足干劲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大片大片的水果园连片绵延,红光村从一个传统小农经济村转变为特色水果种植村。
硬化通村道路 村民增产增收
水果发展起来了,但是交通不便又成为“拦路虎”。红光村地处丘陵,坡陡路窄,村民种的水果要卖出去,全部靠人工挑到童家镇上。2007年村上将通村主路铺成碎石路,靠着自行车、摩托车外运,水果外销量渐增,但是水果批发商却常常以路不好走为由压价。“其他地方的果子品质不如我们,可价格却比我们的高一半。”看到果农们增产不增收,村干部们又开始“折腾”起来,搞规划、打申请、做村民思想工作,2010年通过一事一议,把通村道路硬化成水泥路,水果商的车能一直开进村。
水果好卖了,红光人并不满足,2013年,红光村成立了“泥溪源水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民”的发展模式,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经常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并逐步培养种植大户。村里的枇杷、梨和柑橘陆续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晚椪柑橘更是销到了俄罗斯。在2014年和2015年“乐山市民喜爱的农产品”展销会上,合作社参展的水果第一天就被抢购完,不得不通知果农加紧采摘应急。
与此同时,一些村民也瞄准市中区打造“青白童”优质水产基地契机,发展水产养殖,黄颡、江团、大口鲢等高端鱼品种跃进红光村。
经过十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历经无数次失败和努力,现在的红光村已建成水果基地1000多亩,优质水产基地近700亩,水果年销售额近15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近万元。经济的好转,带来的直接改变是村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宽阔的水泥路修通了,漂亮的小楼建起来了,新式的家具电器添置了,村里好几个光棍“脱光”了。
红光村新农村建设还在进一步规划中,全村还将发展1000亩水果,通组和通往水果基地的道路正在审批,水果示范观光园还在论证,红光村还将在不断“折腾”中发展下去。
新闻推荐
受委托,本公司定于2016年3月24日上午10时在乐山市嘉定北路199号金叶宾馆2楼会议室举行拍卖会。一、拍卖标的:位于井研县研城镇建设路48号14(附号)15(附号)16(附号)17(附号)4间门市,共计145.52㎡,拍卖参考...
井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井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