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拿工资的农民“音乐老师”肖华清拉出人间最美旋律

三江都市报 2015-11-06 15:24 大字

肖华清教孩子们吹笛子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8年多来,他不计报酬,用一双苍老的手拉出了人间最美的旋律。8年多来,他凭着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往返留守儿童之家,带出了184位“徒弟”。他就是本届乐山好人“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肖华清,一位不拿工资的农民“音乐家”。

留守儿童的“音乐班”

今年68岁的肖华清,是井研县宝五乡三溪村四组农民。早些年,他曾在宝五乡农机队伍上过班,也就是在那里,肖华清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后来农机队伍解体,他就回到农村,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每天忙完农活,肖华清总要拉上一曲,既解乏,又练手艺。前些年,听说有些孩子因家长外出打工无人管教,贪玩好耍、沉迷于网络打游戏,肖华清很担心、很着急。肖华清总是想:如果孩子们能拉二胡该多好呀。

2007年5月,宝五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肖华清主动报名,做了一名“志愿者”。每到周六周日,天不亮他就起床煮饭,饭后背上他心爱的二胡、笛子,走40多分钟的乡村小路到宝五乡留守儿童之家,教孩子们拉二胡。

肖华清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原来并不识谱。后来,他买了一部《二胡基础教育》和《怎样识简谱》,开始慢慢学简谱,教学生。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传统音乐,肖华清刻苦自学了笛子、电子琴两个乐器。你学二胡,我弹电子琴,他吹笛子……孩子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都想当样样精通的“音乐家”。留守儿童之家的“音乐班”越来越红火,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悦耳的音乐声就会从留守儿童之家飘荡开来。

家人支持给他动力

上个世纪70年代,肖华清老伴患上内风湿病,手脚落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家里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肖华清一人的肩上。每次要到留守儿童之家,肖华清都要为患病的老伴煮好午饭,并放到她能够得着的地方。中午,肖华清就自掏腰包在乡上找个小饭馆将就一顿。

面对成天为留守儿童之家奔走的肖华清,他的老伴儿不仅毫无怨言,而且还很支持,老伴儿总是说:“虽然我听不懂他拉的是什么,可是我觉得他拉的就是好听;他教那些孩子,是在做好事。”而这也是支撑肖华清干下去的动力。

肖华原本有两儿两女,大女儿因病去世,大儿子因工伤离世,小女儿结婚远走,小儿子在外务工。不幸的是老伴儿在前年去世,现在只留下肖华清一个人在家。

不拿工资的“音乐老师”

“胳膊肘不要掉下去,大拇指不能贴弦。”

“虎口靠近点,你们回去练习过没有,是不是跑去耍啦?”

……

10月28日中午,在宝五乡留守儿童之家,10个孩子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二胡、笛子,而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穿着蓝布工作服的肖华清,正手把手教他们拉二胡、吹笛子。

10岁的杨成龙是宝五乡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学习二胡已经一年了,非常喜欢到留守儿童之家。“在这里,大家一起学乐器,我收获了快乐。”杨成龙说,肖华清对他要求很严格,也有耐心。

8年间,虽然没有拿过一分工资,肖华清还是认真教学,共计带过184位“徒弟”。“徒弟”来一批,走一批,有了爱好,有了基础,促使一些“徒弟”爱上了声乐。井研县千佛镇梅湾村的梅玲在他的培训下学会了识谱,在重庆上大学时还上台拉过二胡;10岁的胡利参加四川省中小学才艺比赛(钢琴)获三等奖…‥这些当年受过关爱的孩子没有忘记肖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回来看望他,看望留守儿童之家的弟弟妹妹们。

2009年,宝五乡被教育部等八部委命名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村)”,肖华清和他所在的留守儿童之家也受到省市领导和媒体的关注。2013年,肖华清被推荐为四川“十佳志愿者”候选人,2014年当选“四川好人”候选人,2015年8月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每当有人提起他这8年多的无私奉献时,肖华清总是略显羞涩地说,我就是帮忙带带这些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很普通,很平凡。

记者吴薇文/图

新闻推荐

违规存放烟花爆竹 男子被拘留10天

三江都市报讯(记者龚启文)近日,市中区公安分局成功查处一起违规存放危险物质(烟花爆竹)案,挡获违法人员1名,收缴非法烟花爆竹485箱,实现了危爆物品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的“开门红”。当天上午9时许,...

井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井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