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就是明星 我们就是主角”

乐山日报 2014-05-25 19:29 大字

舞蹈健身又健美

舞蹈健身又健美

舞龙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舞龙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实践从娃娃抓起

文化实践从娃娃抓起

书籍借阅增长知识、丰富生活。

书籍借阅增长知识、丰富生活。

书画展成文化交流的渠道

书画展成文化交流的渠道

■实习生 杜余鑫 李梦 本报记者 周黎丽 文/图

青山绿水与白墙黛瓦间,歌舞扬起农民阵阵欢笑;水墨浓香中,农家书屋里,书画艺术构建起乡村弊绝风清;乡邻之间,其乐融融,交织出家园的和谐美好。5月20日,井研县竹园镇文化活动中心内,舞龙、扇子舞、快板节目不断上演好不热闹,院坝周围摆放着村民们参加近期举办的竹园镇群教活动书画展自己的书画作品……这些是井研县探索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井研县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精神,结合自身作为农业县的特点,明确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乡风文明程度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这一基层文化建设方向,在有序推进2014年文化“四大工程”中积极探索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工作机制,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探索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的有效形式和实现路径。并在激发群众文化活动动力,让文化惠及更多群众,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乡风文明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夯基础建队伍 筑牢文化活动基础

来到竹园镇文化活动中心,可以看到办公室的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着舞扇、快板、鼓棒等各类演出道具,图书室内的书架上近万册的藏书被归类有序摆放,棋牌室内三四张棋牌桌四五副象棋整齐安放,楼上一次性容纳60人的多媒体电影放映室简单而整洁…… 

“这些表演道具只是一部分,我们还有大鼓、服装等都由各个队伍自己保管。”井研县竹园镇党委书记廖苻荃介绍,“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阵地、平台是必不可少的,2012年,竹园镇文化活动中心的修建投资超过80万元,2013年到2014年镇上从有限的财力中安排5万元以上作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专项工作经费,通过宣传发动,群众自筹资金30多万元用于购置演出服装、音响、乐器等。目前,全镇已实现村村有阅览室。” 

“有了阵地、活动道具以及管理人员等硬件基础设施,还要有文化队伍这一文化活动的灵魂。”廖苻荃说,“竹园镇农村基层群众文化队伍起步是要感谢街道和农村里的各位热心人士的,这些热心人士自发成立竹园镇文艺健身协会,协会集手稿创作、舞蹈编排为一体,采取自愿原则外加兴趣、天赋、空余时间等作为一定标准择优选进协会成员。通过这样的方式,协会从一开始就融入了我们当地许多精英,造就了300人的文化队伍。” 

据了解,2012年协会300多人通过独立制作工作方案,形成每周六一排练,每月相邻队伍一切磋,每季镇上一比赛的活动方案,带动全镇3000多人。“目前,全镇7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2.06万人,共13支群众文化队,平均1700人就有一支群众文化队伍,平均一个村(社区)有群众文化队伍1.5支。” 

“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大民生工程。”井研县文广新局局长李旭东介绍,目前井研27个乡镇建立了文化站。文化站中老年活动中心、基层文化协会组织、农家书屋等应有尽有,形成了综合的文化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争取今年每个村都建立文化活动室,最终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十分钟”文化圈。“场地有人建,阵地就要有人管”,目前井研县正在积极探索文化站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据悉,竹园镇通过聘请、招募、自愿参加等多种方式,设置公益岗位,聘请爱好文化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强的领头人,成立了5个文艺协会,13支群众文艺表演队伍。有了固定的管理者和爱好者,为群众文化活动定期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搞活动造品牌 注入文化活动新灵魂

2011年,井研县在基层调研中发现,70%的群众对文化表达了“强烈”或者“较强烈”的需求愿望,大部分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天天看电视的低水平、单一层次文化生活,而迫切需要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文化生活。李旭东介绍到:“在农村,由于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人才队伍建设不均衡等原因,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很多限制,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次数少,一些地方干脆不开展。另外,乡镇文化站、村农村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已基本建成,但利用率低,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使得井研县开始不断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机制建设,努力使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 

“现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加之农村居住状况多为单家独户的,空巢家庭的成员精神难免会感到空虚。如何丰富农村老弱病残等群体的业余时间,怎样把部分村民从麻将等牌桌子上拉回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就成了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竹园镇副镇长罗慧说,针对这些问题,竹园镇文化站采取节日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竹园镇按照构建“十里文化圈”的要求,把文化惠民工程利用、竹园古铺打造与群众活动阵地建设有机结合,明确乡镇文化站、村图书室、村办公室、村民集中居住点为群众文化活动阵地,既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阵地,又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利用率。 

平时周一到周五,利用文化站这个平台,各个文化队伍自编自演排练舞蹈、舞龙、快板等节目。按照“我们就是明星,我们就是主角”的活动精神,每周六定期开展1次群众文化活动,每月由文化站主办,7个村、1个社区轮流承办参与,联合开展一次文艺技能比赛并设立奖项,街道社区每天晚上6点半到八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天差不多有近600人参加。在“五一”、春节等重大节假日,竹园镇还会组织广场舞比赛、围棋比赛、书画展比赛、读书比赛等,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体育生活,让群众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过好节日。据悉,竹园镇经常性参加集体性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数达7000余人,占在家人口的50%。 

“活动活跃气氛,提升精神,增强凝聚力,用活动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方向。‘我们就是明星、我们就是主角\’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基层品牌,结合竹园镇有红色历史元素的沉淀,有古镇元素的保留的特点,将有利于从立体上打造竹园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品牌。”李旭东表示,井研县在进行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努力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和发挥地域文化特色的优势,打造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为乐山市“四个工程”注入基层活力,彰显出群众特色,用接地气的方式走出基层文化发展形式。

讲文明树新风 引领文化活动新方向

“‘我们就是明星、我们就是主角\’的活动精神,让我们不仅在这些健康的文体活动中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更让我们找到了自己价值的体现感。”刚舞完龙的51岁村民罗宗棋说到,以前忙完了工作就忙打牌,现在一有空就和大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生活健康多了。 

跳完扇子舞、打完快板的46岁的代淑辉表示,通过参加这些文艺活动增强了身心的健康,和谐了与周围邻居的关系。 

竹园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开展,潜移默化影响着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增强着基层凝聚力,促进着邻里和谐,这也是廖苻荃在基层开展工作时最深刻的体会。 

“以往的政府接待室每天都有好几起人前来解决矛盾纠纷,现在我坐在办公室,一天都很难遇到一起。”廖苻荃说,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村民间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社会风气和谐向上。2012年上半年,镇政府仅解决村民纠纷8起,同比下降65%,许多矛盾“疙瘩”在文化活动中自然化解,群众心结在欢歌笑语中自然打开。“现在,如果活动常态化停下来,村民们反而会有意见,一定会来找我们说理的。目前,竹园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化建设工作组,把群众文化活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工作日程,进行目标管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常态化的落实。” 

文化活动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竹园镇探索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机制,不仅使当地群众树立了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更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层基础,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迈开了重要一步。 

“阳光路上,追逐梦想拥抱希望;阳光路上,日夜兼程旗帜飞扬;阳光路上无限风光前程辉煌;群众路线永放光芒。”今年5月—12月井研县将开展文化惠民“阳光在路上”巡回演出,演出采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原则,彰显井研宣传文化特色,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曲、小戏、小品、三句半等艺术形式传播“正能量”,振奋“精气神”。

新闻推荐

井研:干部工地“坐班” 解忧帮困促发展

■刘建华漆功君日前,笔者走进井研县城北纺织服装工业园,生产车间机器飞转,在建项目拔地而起。在该县第一家外资企业韩国大太阳服饰项目工地,车辆穿梭,焊光飞泻,塔吊忙碌。“今年2月开工以来,已...

井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井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