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城记:一座古城的生命史》连载 捍卫四川第一人

乐山日报 2020-11-08 06:43 大字

■邱硕

在乐山,还有一位众所周知的大名人——明末名将杨展。与虚构的太守赵昱不一样,杨展乃地地道道的乐山人,是为了护卫大明治下的嘉定和川南,与张献忠部、满清大军战斗不止的骁将。祭祀杨展的杨公祠位于城北皇华台,由嘉庆年间的乐山县令袁凤孙修建,后来移建到四谏祠旁边。在嘉乐门外的东岳庙中也有杨展的塑像,因为杨展护国的功绩,该庙也俗称“护国寺”。

相传杨展身长七尺余,性情倜傥,负文武姿,尤工骑射。少年时参加童子试,当时的参政廖大亨一见生爱,器重他说:“这真是个将才啊!”马上就奖掖提拔他参加崇祯己卯年的武科乡试,一试中举。随后进京参加次年武科考试。清代彭遵泗《蜀碧》记载说,杨展身负弓箭独行北上,有毛贼不识泰山,想要抢劫他的行囊。杨展提出比箭法试胜负,结果相距百步,毛贼举箭为靶,杨展开弓引箭,一发将靶心穿破。毛贼惊恐,跪拜逃遁。

在京城的武科考场上,杨展大展威风。明代的武职一般是世荫承袭,武举出身的人并不多,考试内容和鼎甲名号没有一以贯之的制度。杨展参加的那次武科考试的题目刁钻怪异,是看谁能驯服一匹权监的悍马。那匹马凶悍难制,挽着铁缰绳,只要是能骑上去就授进士。烈马的气势将考生们都震慑住了,没人敢去应试。杨展不仅完全驯服了烈马,而且还纵马开弓,九发九中。杨展技惊四座,名震京师,点为进士第三名。

当时正是张献忠农民军兴盛之时,杨展很快被授参将,准备回蜀镇乱。刚好遇上亲丧,回到嘉州丁忧。有一天晚上,他与侄子在江边散步,朦胧的月光下只见对岸有人行路。杨展定睛细看,断定说:“这是一个盗贼。”于是搭弓射去,那人应弦而毙。通过验查,那人果然是平素劫掠乡里的坏人。由此,乡人对杨展由衷畏服。

张献忠据成都后,杨展在犍为起兵,与其他地方部队一起收复嘉定州、眉州等城市。听闻杨展忠义仁厚,明朝的遗民和溃卒都来归顺,达到数万之多。这样,川西及上川南州县尽为杨展所属。

杨展不只是会沙场作战的猛将,也是位善于治理的良才,在乱世中以一己之力庇护自己治下的百姓。由于天灾人祸,川西平原发生大饥荒,“人相食”。杨展为了养兵赈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派人到贵州、湖南去买粮;发给农民耕牛和种子,令他们择地而耕,愿意从军的补给伍百工,各类人等让他们凭借自己的技艺来求活,而对那些孤寡贫困的人则直接发给粮食;派上千的竹筏去迎接荣县、威远、富顺等地的难民,让他们迁居思经山、瓦屋山等地方;指派同为武进士的儿子杨璟新到峨眉屯田,一年收获大量粮食;按照承平时的制度,对绅士以下到读书的士子都给予津贴。这样,在蜀中哀鸿包围的嘉定大地上,杨展几乎缔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

后来,清兵南下将张献忠部逼往彭山江口,杨展北上与之激战。在杨展的火攻下,张部所载金银珠宝和银鞘数千百,都沉到江底——这就是著名的江口沉银来历。最终,杨展将张逼回成都。在各种力量的夹击下,张献忠从成都逃往川北,最终死于清军箭下。江口一役,杨展威名大震,各路友军都将其“倚为长城”,清廷也多次写信苦口婆心劝降,但杨展不为所动。

张献忠死后,其部残余尚在,清军也不断向四川州县攻城略地,明朝各路残余势力却陷入互相猜忌和残害中。在这样的局势中,杨展与另一势力袁韬、武大定结怨,两人设计借祝寿诱捕杨展。杨展部下感觉有诈,劝他不要赴宴,连他所乘坐的爱马也再三咬他的衣袖往回拖。杨展向来光明磊落,厉声说:“吾不惧献忠,岂惧他人耶?”仅佩剑,携带一个小童扁舟南下,坦然入帐,大杯痛饮,日落而醉。袁韬、武大定偷走杨展的剑,派勇士去刺杀他。哪知杨展睡去,目不交睫,睛光炯炯射人,这副睡相实在可怕,那拿刀的去了三次都不敢动。可惜杨展最终还是遇害。

杨展虽死,英名却久久传扬,他的生平事迹也越传越神,与诸葛亮在后世传说中“多智而近妖”类似。民国《乐山县志》卷9、卷12记载了多则关于杨展的民间传说。有一则说杨展曾经梦到隋守赵昱传授给他“阴符遁甲神箭乌骓诸术”,所以从此就精于骑射,喜欢演练岳飞的野战法,走起路来就像飞一般,而且能够昼夜闭气在水底潜形。

作为忠心耿耿的明朝遗臣,顽固透顶的抗清名将,按道理清朝官方是不会将他作为宣传、祭祀的对象的。可是,在清嘉庆年间,地方政府却大张旗鼓地为他建祠,岂不是咄咄怪事?原来,杨展在民间的威望实在太高,清初就在忠义祠、乡贤祠中得到了隆重祭祀,但乐山人民还嫌不够,请求政府建专祠奉祀杨展。当时的乐山县令袁凤孙被杨展的忠义所感动,在城北皇华台修建了杨侯祠。后来杨侯祠移建四谏祠旁边,民国时仍存。可见,真正拥有人格力量的人,能够征服民众,也能征服敌人。

到当代,人们对杨展历史功绩的认识更加深刻,他对蜀文化的保存之功也得到了彰显。学者流沙河认为,在当代四川,只有乐山一地较好保存了清以前的蜀文化,包括词汇、语音、文化传统等,而这完全依赖于杨展对张献忠的抵抗,在四川人口大量丧失的情况下,使嘉州地区的四川土著性命得存。以此观之,武将杨展是四川古代文化传承之大功臣,无人能出其右。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五通桥杂咏1(四首选一)

李嗣沆垂杨夹岸水平铺2,点缀春光如画图3。烟火万家人上下4,风光应不让西湖5。注释1、五通桥在乐山城...

犍为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犍为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