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郡 一瓶枸酱引发的开疆

华西都市报 2019-08-22 09:33 大字

今天的犍为。

套头葬使用的铜鼓(赫章可乐夜郎遗址出土文物)。

“楗盐左丞”封泥拓片。(图片由作者提供)

赫章可乐遗址。(图片由作者提供)

夹江县二杨阙。(白建明摄)

铜鍪(贵州毕节赫章可乐遗址第277号墓出土)。

花冠玉玦(贵州毕节赫章可乐遗址第341号墓出土)。

孔雀石玉串饰(贵州毕节

赫章可乐遗址第330号墓出土)。

铜戈(贵州毕节赫章可乐遗址第356号墓出土)。

□罗家祥

犍为郡,古代金石常作“楗为郡”,《说文解字》云:“楗,限(制)门也”,意为大汉的门户。

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开始设立,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最终被废,犍为郡曾在大西南断断续续存在了892年,在历史上曾经三立三废一改名(西顺郡),如果加上四次侨郡(其中三次云南,一次成都市辖崇州市附近),则是七立七废一改名。

犍为郡在历史上一度非常辉煌,但因岁月流逝,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烟里。著名史学家任乃强先生曾在其《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评价犍为郡:“郡虽三蜀之一,然在汉晋间,犹为民族复杂,产业落后地区。除武阳、资中比较先进外,其他山地住民仅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朝廷视同边郡,官吏仅用中下品人物,大都贪鄙无能。李严为其独著绩称者而已。地方事权,委于大姓豪族,平民积受压迫,故社会经济与文化皆发展缓慢,无可称述。”

唐蒙入西南夷

一般认为:犍为郡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但据笔者考证,考虑到唐蒙是在秋八月出发(当时十月是岁首),自番阳—番禺(今广州市)到长安再入夜郎,路途遥远达16780里,建于次年即元光元年(前134)更加合适。

唐蒙入西南夷是一个历史的传奇,有的称之为“一瓶枸酱引发的开疆”。其过程比较复杂,大概是: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东越(今浙江省东南部、福建省北部一带)攻打南越(今岭南一带,国都番禺,今广州市)。南越向汉朝求救。武帝派大行(官名,后称大鸿胪)王恢和大司农韩安国分兵两路去讨东越,东越人被迫杀了自己的国王“郢”降汉。王恢又派时任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市一带)番阳县令的唐蒙出使南越,要其服从汉朝,并让南越王入朝觐见。唐蒙在番禺吃到蜀地所产的枸酱,得知它竟然是从西北方向的牂牁江(今北盘江及下游红水河)走私到番禺的!因此,唐蒙回去后就上书建议通“夜郎道”,并置官吏,准备作为奇兵将来攻打南越之用。汉武帝同意了,就以唐蒙为郎中将,带领一千士兵和负粮的一万余人,从巴郡的符关(今泸州市合江县)而入南夷,去见夜郎侯多同。在恩威并施招抚夜郎国并设夜郎县成功后,因夜郎县最大、影响亦大,其他且兰、句町、漏卧等各小邑纷纷服从汉,建立了“西南夷”开发的第一个郡即犍为郡,初治在鄨(今贵州遵义市)。

北宋《元丰九域志·附录》载:“《郡国志》:龙游县(今乐山市市中区)有二石阙,即汉武帝使唐蒙通夜郎所置。”这说明当时唐蒙南下,是沿今天的岷江南下乐山、宜宾入长江,到巴郡的符关后,再入夜郎。

邛、筰、冉駹、斯榆、滇国等地属西夷。南夷和西夷合称“西南夷”。南夷和平归汉后不久,西夷因羡慕南夷归汉后得到许多赏赐,愿意归汉同于南夷,于是元光五年(前130)由汉武帝派司马相如第二次出使巴蜀,西夷归汉,设越嶲、沈黎、汶(文)山、武都郡等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秋,因滇国降汉,设益州郡。

犍为郡开发的意义,早就被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等高度评价,其《天下郡国利病书》言:“唐蒙浮舟牂牁之策,诚为凿空”,认为其价值确可和张骞“凿空”通西域的历史壮举相提并论。四川大学刘复生教授在其著作《僰国与泸夷——民族迁徙、冲突与融合》中高度评价:“犍为郡的设置在‘西南夷’中最早,它拉开了祖国西南历史舞台上的一场伟大序幕”。

犍为郡的﹃缩小﹄

历史上的犍为郡有多大?

犍为郡的地域来源是:以夜郎国为基础,合蜀郡南部(5县:武阳、南安、牛鞞、僰道、资中)、巴郡西部(2县:江阳、符县)各一部分而成,大致是《汉志》里包括牂牁郡17县里除去毋敛及划入益州郡的原牂牁郡地,共35县之地。1958年发现的赫章可乐遗址,在42年的发掘整理中,出土了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独特的夜郎文化,以及西汉时期汉文化与夜郎文化相融合的特点。据史籍记载,赫章可乐在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交通方便、人口聚集,是具有较大规模的城市,时与成都、重庆、昆明、大理齐名,共称为五大洛姆(大城)的中央。

犍为郡的最大地域,据考明清以来地方志,如嘉庆《金堂县志》:金堂县“汉为广汉郡新都县东地、犍为郡牛鞞县西地。”则北自今成都市金堂县以南,南至中越边界线,西达四川丹棱县、云南华宁,东到重庆市潼南区、江津区和广西西北角的河池市百色市一带都是犍为郡地,显然比仅是云南省昭通市以北的《汉志》12县疆界大得多。犍为郡是以贵州省为主体(不含其东北角和东南角),涉及川南、滇东、渝西和桂西北角,其面积约达40万平方公里。

从历史上看,犍为郡的地域一直处于不停的变小中,唐代的嘉州曾改名犍为郡,所辖不过相当于西汉犍为郡的一个南安县而已。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派唐蒙入夜郎,说服夜郎侯多同归汉。以夜郎国为基础,分巴郡西部、蜀郡南部各一部分,合成一个新的边郡即犍为郡,实行郡县新制与原民族旧治并举。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杀夜郎的竹王,分犍为郡南部(本属南夷)地新设牂牁郡。《华阳国志》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分犍为置牂牁郡。元封二年,分牂牁置益州郡。”这是犍为郡的第一次缩小。

次年秋,滇王降,以滇国为基础设益州郡。益州郡地有一部分是从牂牁郡地、越嶲郡地划入。

王莽篡位时期,犍为郡改名“西顺郡”,但不被人们认可,郡功曹朱遵等不服,后战死。加上费贻不从公孙述,因而“光武帝嘉之曰:‘士大夫之郡也!”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正月,分犍为南部的朱提和汉阳二县为“犍为属国”,与犍为郡并列。设都尉,由汉阳改治朱提。这是犍为郡的第二次缩小。

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益州牧刘璋从犍为郡里分“犍为枝江都尉”为“江阳郡”(今泸州市)。这是犍为郡的第三次缩小。

至南北朝时期,原川南一带多荒废。梁武帝大同十年(544),派先铁讨定夷獠,将荒废的犍为郡改置戎州。这是正式的犍为本郡第一次消失。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十一月,悉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地方由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犍为侨郡废。改新武阳县为犍为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天下改郡为州。改犍为郡为戎州。这是犍为郡第二次消失。唐玄宗天宝元年(742)二月,天下又改州为郡。嘉州改犍为郡,犍为本郡第三次设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天下又改郡为州。犍为郡复改为嘉州,最后一个犍为郡从历史舞台消失。南溪郡复改戎州。

宋代以后无郡的建置,但州有“郡号”,对达官贵人及夫人封爵则有“(犍为)郡夫人”“郡公”“郡君”的封赐。

历经三十六太守

犍为郡的长官是太守。笔者考订的犍为太守有36人,包括朱博(官至丞相)、何祗、李毅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蜀汉李严,后来在任上调到白帝城,升任尚书令,与诸葛亮一起托孤,官至骠骑将军。

建郡前的本地人物主要有杜宇,《蜀王本纪》载:“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还有高寿800岁的彭祖;南安人邓通,汉文帝的宠臣,成语“不名一文”的主人。

建郡后的军政人物有西汉王延世,治理黄河大水有功,《华阳国志》里被赞为“王延(黄)河平,纂禹之功”,汉成帝很高兴,遂改年号为“河平”。有东汉张纲“出宫埋车”,愤怒权臣梁冀“飞扬跋扈”,说出“豺狼当路,安问狐狸!”的名言。东汉杨涣和杨淮,都有直声,因此后人创造《石门颂》等雕刻,列入国宝《石门十三品》。此外,还有蜀汉张翼、杨洪等名将名臣。

孝贤懿行的有不从据蜀公孙述的费贻,“漆身为厉,阳(佯)狂以避之,退藏山薮十余年。(公孙)述破后,仕至合浦太守”。费贻为政清廉,体恤百姓,离任时,百姓追随相送至此山脚下。当地的廉江、大廉山、廉泉等都因其“廉”而来。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改越州为廉州,州名亦因费贻而来。东汉符县孝女先络(叔先雄、叔先络),为救父亲尸体而沉水,被收入《后汉书》卷84《列女传》,与有名的乐羊子妻、孝女曹娥、董祀妻蔡琰并列。

文人学士有西汉王褒,与司马相如、扬雄一起被列入“汉赋三大家”,著名作品有《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洞箫赋》等,曾经以文章治好太子(即汉元帝)的精神疾病。常用成语“聚精会神”“相得益彰(章)”等就出于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他的两部作品《僮约》(其实是一张卖身契)和《责髯奴辞》非常活泼有趣,真实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僮约》记载了“武阳买茶”,这是世界最早的“茶市”。东汉的董钧和杜抚等都是大儒,许多人门下求学,撰有《吴越春秋》的赵晔就是杜抚著名的学生。

犍为郡最有名的文人,则莫过于著有《陈情表》的武阳人李密,以真挚的祖孙感情躲过以猜忌闻名的晋武帝一劫,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犍为郡处于“南方丝绸之路”、岷江道上,许多宦游者从成都出川都要经过这里,李白就在犍为县孝姑镇永平村(隋唐犍为县城)留下了《峨眉山月歌》等千古名篇。

与成都广汉并称﹃三蜀﹄

犍为郡的经济和文化总体不如益州州治所在的蜀郡,但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华阳国志》卷3《蜀志》称:“益州以蜀郡、广汉、犍为为‘三蜀’。土地沃美,人士俊义,一州称望。”名列“三蜀”之一的犍为郡也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茂的古郡。

世界上最早的茶市在犍为郡武阳县(今眉山市彭山区);世界上最早发明白铜的地方是犍为郡堂琅县;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产锡基地是汉属贲古县(今个旧);兴建于唐玄宗时期的乐山大佛是世界最高的石刻大佛。犍为郡是世界最著名的生姜产地——《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

中国内地已知最早的佛像石刻在今乐山市麻浩崖墓和柿子湾崖墓;中国最早的地名钱是“犍为五铢”,也是圆钱中最早两面有文字的;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银是犍为郡朱提县所产,人称“朱提银”;中国铜洗最多的产地是两汉犍为郡所属的朱提、堂琅二县;中国崖墓最集中的是今乐山市—眉山市一带。云、贵最早的文化开山鼻祖是犍为舍人。巴蜀地区最早的道教碑文是四川省简阳市的逍遥洞汉碑,东汉时属犍为郡汉安县。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纪年瓦当是赫章可乐发掘的西汉成帝时期的“建始”瓦当。眉山市彭山区崖墓出土的《秘戏图》被郭沫若称为“天下第一吻”。

李冰在郡内僰道和南安县治水的同时又挖掘盐井,四川可考的最早的盐井之一是明末清初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四川备录上·川南井》所载:“《华阳国志》:南安县有盐溉滩,李冰所平也。在汉有盐井。按今嘉州之红崖,是其故处矣。”“红崖”又叫“红岩子”,位于今乐山市五通桥区境内之北牛华镇。犍为郡的古代井盐业早在西汉就大规模开发,《汉志》“南安县”下载:“有盐官、铁官”,西汉全国有盐官36处,西南设盐官4处,犍为郡有南安县1处,后来发现“楗(犍)盐左丞”封泥拓片。东汉的崔骃《博徒论》提到“江阳之盐”(富顺县在汉属江阳县),今天的两大盐都自贡市(清富荣盐场)和乐山市五通桥区(清犍乐盐场),都位于郡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高校田野考察团走进犍为

本报讯(罗家祥)近日,由9所著名高校组成的2019年“区域、市场与社会:比较视野下的西南研究”田野工作坊走进犍为,与犍为地方文...

犍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犍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