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种地吗?

三江都市报 2019-08-12 08:08 大字

犍为县伏龙中心小学 程凤英

“没下过农田,没种过五谷”,在当前农村孩子中属正常现象。犍为县将农事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进行探索推广,颇有特色。为此,笔者围绕农事课程教育实践,作了以下归纳。

一、认识核心素养与农事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农事”是指耕种,包括播种、田间管理、收割、贮藏等内容。农事课程可分为传统农业、科技新型生态农业两大系列,以劳树德,以劳强智,以劳强体,以劳审美,以劳促健康,以劳创新,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农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性。农事课程对杜绝农村孩子沉迷电视、手机游戏等有较好帮助。在农村,留守在家的孩子多由老人照管,常常成为骂不听、打不怕的“橡皮人”。对生活、对人生缺乏规划,养成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不知感恩更不懂礼数。农事课程可以带动孩子们爱劳动,做个懂事的人,做个爱生活、知恩图报的小公民。

三、农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参与农事课程教育中,笔者有以下体会:

1、走出传统校园,因地制宜。研学是一项可行的活动,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贴近生活,不要只啃书本。学校、政府和农民可考虑“三结合”,给学校挪块空地,供孩子们学习耕种。

2、创新传统模式,寓教于“农”。可以根据季节、气候、土壤的特点种植适合栽种的植物,喂养适合的小动物;可以观察天气,做气候测验员;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可以结合活动写作文,文字再也不会假、大、空;可以把数学、美术、地理、生物等课程都搬进农田,培养孩子们感受生活、发现美的能力;还可根据种植和养殖的情况,同类或者分类交流参观。

3、培养种养兴致,增添农趣。比如:可以自主野炊,尽量带自产的农产品去参加,促进他们爱劳动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烹饪的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分工合作。

农事教育,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很多益处,值得推广。

新闻推荐

乐山市领导开展“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 浓浓鱼水情军民一家亲

本报讯(记者张波)7月30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廖磊率队赴乐山军分区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向广大官兵致以节日的祝福...

犍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犍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