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西南第一” 岷江港航电在乐启航
■实习生陈耘莹记者宋雪
1998年,作为省政府“2233”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乐山大件码头试运行,并于2000年全面竣工投用。转眼20年过去,随着全省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当初的四级航道标准早已不能满足大件航运需要,出川“黄金水道”亟待建设。
2015年12月,历经多年前期工作,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的首个工程——犍为枢纽正式开工,标志着该项目迈出从规划到建设的实质性步伐。总库容2.27亿立方米、装机容量50万千瓦、工程概算总投资104.24亿元……在岷江下游犍为县境内,一场高质量、高标准、高科技的建设,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
【亲历讲述】
攻坚克难扎根犍为枢纽建设
2016年,刚刚结束广安港建设的刘震来到乐山,参与到了犍为枢纽的建设当中。
今年50岁的刘震,是岷江港航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工程部的一线员工,大学时学习水电工程专业。“我之前到乐山还是1991年的夏天。那个年代航运发展还很落后,没有大型船只,我在肖公嘴看到人们还在用木船渡河,渡船大多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刘震回忆。
时隔25年,再次来到乐山,刘震被安排负责犍为枢纽营地建设方面的工作。“当时岷江右岸还是一片荒地,左岸枯期围堰已经基本形成,正在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拌合站等重要辅助系统还在建设中。”刘震告诉记者,枯水期是工程建设的最佳时期,在2017年5月30日汛期到来之前,临时航道必须形成、以达到通航要求,否则右岸无法开工,工期便会被拖上整整一年。
“眼看度汛形势紧张、工期压力大,我被增派到了左岸的建设现场,负责发电厂房和泄水闸的建设。”一边要保质保量赶工期,一边要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对周边群众的影响,那段时间的刘震忙得精疲力尽。“我们对系统进行了环保改造,对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堆料处进行严格覆盖,沿线设置喷淋设备降低扬尘,同时还加设隔音墙减少噪音。”刘震告诉记者,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和理解,他们还邀请当地群众走进现场参观,获得大家认可。
环保问题、材料问题、工期问题,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难题和困境,刘震和同事们全力以赴、扎根项目,迈过了一道道坎,终于在2017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任务,各项进度达到目标。“那段时间是最辛苦的时候,前方后方直接参与施工的就有1000多人,此外还有各个协作单位的全力配合。”刘震说。
2017年11月,犍为枢纽二期围堰顺利合龙,为右岸船闸、18孔泄洪闸等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项目左右岸主体工程全面展开;2018年10月,犍为枢纽二期三段围堰成功实现截流,主体工程进入新的施工阶段,迎来建设的又一高潮期。
“现在我们正进行左岸发电厂房的建设,施工内容复杂、安装工程量大,预计2019年底就能具备首台机组发电条件。”刘震告诉记者,来到乐山两年时间,见证了犍为枢纽一点一滴的建设变化,他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专家点评】
科技引领西南第一航电枢纽
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是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也是四川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点工程。项目共6个工程,分别为老木孔枢纽、东风岩枢纽、犍为枢纽、龙溪口枢纽和航道整治、乐山港建设,其中犍为枢纽是第一个开建的工程。
“2018年,犍为枢纽预计将完成投资21个亿,年度任务顺利达到。而整个犍为枢纽开工建设以来,到今年年底,预计将完成投资共61亿。”岷江港航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副总经理杜双全向记者介绍,整个犍为枢纽计划在2019年底实现第一台机组发电、船闸通航,2020年实现9台发电机组全部发电、建设全面完成。
杜双全告诉记者,犍为枢纽是全国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示范项目,在国内率先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按国内一流标准打造的智慧航电,建成后可进行远程值守,实现船闸调度的无人化。“同时工程强化了科技引领,首创胶凝砂砾石堤型,兼顾强度和适应性。”杜双全介绍,犍为枢纽拥有国内首座软基建成的防洪堤,经权威测评达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整个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建成实施后,长江黄金水道将向上游腹地延伸162公里,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等级提升、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丰水期通行3000吨级船舶。”杜双全告诉记者,届时,作为“西南第一”的岷江港航电,将对全省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保障,有力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增添乐山乃至四川经济发展的后劲。
新闻推荐
大观楼夜景。宜宾历史悠久,至少在4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约五六千年前,这里的人群过着渔猎和原始农耕生活,进入了氏族部...
犍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犍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