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牛华“麻辣烫”

三江都市报 2017-12-25 15:10 大字
罗家祥

“麻辣烫”,一个来源于五通桥区牛华镇的美味,已经在犍为县城扎根大约25年了。

牛华据说是当年四川省的“四大古镇”之一。它位于原嘉定府的犍为县(今属五通桥区)和乐山县(今属市中区)交界处的岷江河畔,黄葛树的庇护之下,风景十分优美。

牛华是天然的美食原产地。当年这里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因为这里是犍乐盐场的重要产区,所以清朝嘉定府盐使就驻扎在牛华溪。大概是“富得流油”,所以这里最早的名字实际上是“油华溪”。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一多,对于美食的需求就旺。不过,今天人们赞不绝口的麻辣烫美食,细究起来,当年不过是一些“下脚料”而已。因为“麻辣烫”的主要食材,其实就是常见的猪“杂碎”如排骨、猪肚之类,单纯的猪肉还比较少;牛在农耕时代还是奢侈品,所以牛的食材更少。其余的是素菜,诸如花菜、萝卜之类更加不值钱。

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菜料,一经聪明人调制,马上就“化腐朽为神奇”,硬是发明了一项闻名于世的“麻辣烫”,今天已经是五通桥区的一个文化品牌了。2017年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麻辣烫的名词标准翻译为“SpicyHotPot”,于2017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看来这“麻辣烫”已经“名正言顺”地正规化,走向世界了。

“麻辣烫”的做法是:先将荤素菜品切成小块,裹上辣椒、花椒和盐之类麻辣味道的佐料,然后串成串(因此,它又被亲切地叫“串串儿”或者“签签儿”),等大瓷锅里的水一烧开(滚烫的油浮在表面),就下菜煮熟,捞起串串,到碟子里面一滚,加上佐料即可食用。此前店家已经适当地加了一些麻辣佐料,现在在油碟一滚,更是“麻辣”入心。因为碟子里主要就是辣椒油、花椒或胡椒粉,以及油酥碎花生、香葱、香菜,于是麻、辣、烫三者俱全,遂名“麻辣烫”,比起“色香味”的常规叫法来,可谓通俗易懂、“直指人心”,在寒冬里一签子滚烫的美味入肚,直令食客大呼过瘾!

“麻辣烫”在各地都是牛华才正宗,包括犍为县城里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笔者离开犍为去成都读大学,还没有这道美食,到了放假回县城,就有了“牛华小老五”麻辣烫,这个夫妻店就在我住的犍为县进修校门口,男主人个儿不高,一脸的笑容,夫妻俩都挺热情、和善。后来回到犍为中医医院工作,每天数次经过,每次经过,就有诱人的香味刺激着味蕾,反正每天是座无虚席。

“牛华小老五”先是一个门面,后来生意好增加到了两个。其实即便是两个门面可用面积也不大,它是利用了街边的走道,而且还利用了龙池的坎边。当年,有几百年历史的龙池还在,水面与“牛华小老五”仅有一街五六米之隔,“麻辣烫”的一大特点是不讲究饮食环境,于是在不大的黄葛树下就摆开了阵势,有啤酒下肚,可以一醉到凌晨。

今天的犍为县城里,已经有了很多家“麻辣烫”,但是有开有关。现在最大的一家,是“绿缘麻辣烫”在犍为的一家分店,桌椅等都是正规餐饮的模样。

现在“牛华小老五”还在每天迎来送往,我不时要经过甚或去照顾生意。起先我并没有在意其变与不变,只是有了“绿缘”,我才突然发现“牛华小老五”已多年“不变”,仍然是简陋得“太接地气”的桌椅。老板仍然是这夫妻俩,笑容仍然在,只是老了一些。

新闻推荐

孩子们在研学中成长

乐山外国语学校组织学生到犍为蜀南茉莉香都开展研学活动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

犍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犍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